華文網

在慈禧背後,光緒並不是軟弱的傀儡,脾氣暴躁說一不二!

光緒帝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大都是文靜、軟弱、受壓制的,其實不全是這樣,光緒還有暴躁、驕縱的一面。看來如此極端的性格又是為何形成的呢?俗話說,環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們。

光緒帝的性格成因正是受到了成長環境的極大影響。

光緒帝,在慈禧面前,他無可奈何、畢恭畢敬;在眾臣民面前,他又轉換為慈禧在自己面前的角色,接受到的是絕對意義的服從。在如此矛盾而又畸形的環境成長,光緒的人格自是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

心理上的許多特徵都還停留在兒童階段。這使得光緒在成年後依然十分固執且缺乏耐心。光緒時常半夜起來批閱奏摺,若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便拍著桌子、大罵“混帳”。

身處皇位,光緒帝利用自己的權力肆意地下達命令,不允許任何人違背。

比如在電話傳入中國後,光緒帝要太監在一日之內給自己的臥室按上電話,否則這太監便要被狠狠地掌嘴,可在要知道,當時的北京城中並沒有電話的貨物供應,這確實是十分叫人為難。碰到如此喜怒無常、暴躁固執的皇帝,即便是近身的太監也不敢親近他。

事實上,光緒如此的性格也是其宣導的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光緒在百日的戊戌變法中下達了多達兩三百條的皇諭,其中的大部分甚至都沒有通過討論審核便直接將命令下達到有關的執行部門,絲毫不顧及現實因素、政策實施的條件及可能性。但其實這諸多做法都只是停留於表面,最終是讓變法成為了形式之舉。

在甲午戰爭中,光緒帝的暴躁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他的指揮效率低下,甚至可以說是失靈。從戰爭開始,光緒便開始不斷地下達皇令,要求海軍軍官以命相拼,否則必從重從嚴治罪。但最終導致鄧世昌等勇將自殺,丁汝昌也承受著巨大的心裡壓力。丁汝昌作為最高的統帥,

次次作戰都身先士卒,無畏地站在缺乏保護的地方,寄希望於戰死以解脫沉重的壓力。可在丁汝昌殉國後,光緒帝卻沒收了他的家產,撤去他的官職,令他的子孫失所。如此可見,光緒在面臨戰爭時是冷酷的、急躁的,他只是一味地追求戰事勝利,卻缺乏耐心與冷靜,對講師也缺乏關懷與激勵,只是借助強權相壓。統治者尚且如此,聽命于皇帝的臣子、將士又能如何?這戰事又如何能取勝呢?

因此,人的性格的確對一個人的人生有著決定意義的影響。因為他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做事方式,決定著他的為人處世。尚不能修身,又如何于家、于國做出貢獻呢?

因此,人的性格的確對一個人的人生有著決定意義的影響。因為他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做事方式,決定著他的為人處世。尚不能修身,又如何于家、于國做出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