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蒜這麼貴,憑啥還能出口上百個國家?

近日,“大理黑蒜出口日本”的新聞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大理州一批重量1.01噸、貨值1.39萬美元的黑蒜,以大蒜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首次打入國外高端市場,市場銷售價格比新鮮大蒜高出10倍。

進一步瞭解後才知道,原來大蒜出口國外不算稀奇事。

大蒜其實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占全球出口總量的80%。沒想到小小的調味佐料不僅在國內常常上演“蒜你狠”,居然還能出口上百個國家,他的優勢何在?現在就跟雲農妹來一探究竟吧!

我國大蒜出口的基本情況:

1、出口量持續迅速增長

我國大蒜無論是從品質上,還是從外觀上均優於國外大蒜。由於大蒜具有較高的食用與藥用價值,作為一種調味品和保健食品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加之國內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些因素使我國大蒜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出口數量逐年增長。

受國內高蒜價影響,雖然2016年大蒜出口受到一定抑制,

但2017年大蒜出口將逐步走出冷淡期,出口貿易呈恢復性增長,預計將達到195萬噸,同比增約15%。

2、形成出口市場多元化格局

據瞭解,我國大蒜出口自五十年代開始,至今已有六十多年。隨著儲藏、保鮮及運輸條件的不斷完善,我國大蒜出口已從當初僅局限在周邊國家,發展到了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美國、泰國、日本、韓國等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品種以蒜頭、保鮮大蒜、幹大蒜、醋醃大蒜、冷凍大蒜和鹽水大蒜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

深加工產品出口量相對較小。

從國別看,印尼是我國大蒜出口主銷市場,約占總出口量的26%,對印尼的出口價格將直接影響到我國大蒜的整體出口價格,銷往越南、馬來西亞、美國和巴西的大蒜分別占總出口量的9.1%、7.5%、7.1%和5.9%。此外,日本、韓國、巴西等國也是我國大蒜的傳統進口國。

2017年3月中國鮮或冷藏大蒜出口各國資料與同比分析

2017年3月中國其他大蒜出口各國資料與同比分析

從近期的出口資料不難看出,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的美國、德國是我國大蒜的消費大國外,

沒有土地種植資源又喜歡吃大蒜的馬來西亞、日本、韓國也是我國大蒜的消費主力軍。

大蒜出口發展穩健的主要原因:

1、產量高促出口持續增長

從供給角度分析,在比較收益作用下,我國大蒜產量的大幅增長,促進了出口的持續增長。

多年來,大蒜的出口在提高蒜農收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由於小麥價格徘徊不前,使得農民種小麥的積極性不高,而1畝大蒜的收益則相當於3-5畝小麥,農民開始改種大蒜。山東、河南等許多地方的基層政府也把鼓勵農民種植大蒜作為調整產業機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大蒜產量的不斷增加也促進了出口的進一步增長。

據統計,我國大蒜種植面積已從1998年的685.9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280萬畝,產量從581萬噸上升到2000萬噸。

2、生產成本的優勢

從市場角度分析,我國大蒜在生產成本和產量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大蒜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農村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勞動力價格是發達國家的1/6~1/20,對發展大蒜生產具有絕對優勢。

此外,我國大蒜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成熟,單位面積產量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並且,較於地域面積狹小、土地資源匱乏,又愛食用大蒜的國家來說,廣大的土地資源也是我國大蒜種植的優勢之一。

3、銷售價格的優勢

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看,我國大蒜在價格上也具有絕對優勢。發達國家的市場價平均都比我國市場價要高出10倍以上。

說遠點,2005年4月美國、東京和北京批發市場的大蒜價格比較可窺見一斑。在美國奧克蘭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蒜折合人民幣為24.5元/公斤,在東京青果市場大蒜的價格折合人民幣高達170元/公斤,而在北京八裡橋批發市場的大蒜批發價格只有2.3元/公斤。

說近點,2016年8月我國大蒜炒到16元/公斤,澳大利亞批發市場大蒜折合人民幣賣到90元/公斤,而日本主要大蒜產地青森縣的批發價格折合人民幣就已經高達127.3元/公斤。

大蒜出口過程中的問題:

隨著近年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大蒜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農業的出口,也為國家取得了很多外匯收入,但是在對國外出口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代表性的問題。

1、價格過高引發出口下滑

據統計,2016年前7個月,中國新鮮大蒜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2%。分析稱,出口量下降是供不應求和價格過高所致。中國投機性買家買斷大蒜並囤積起來,在等待價格高峰。

英國《金融時報》同年10月31日報導稱,過去一年裡,中國的大蒜價格幾乎上漲了一倍,達到創紀錄水準,惡劣的天氣和投機性買家的興趣大增令大蒜市場變得異常火爆。考慮到中國占全球大蒜出口的逾80%,大蒜進口國目前的處境很艱難。

俄羅斯農業專家認為,大蒜不是俄羅斯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因此漲價不會對國內市場造成任何波動。如果中國大蒜價格變得不再親民,就會啟動進口替代機制,或者更換供應商,擴大從吉爾吉斯斯坦和亞塞拜然等獨聯體國家的大蒜進口。

2、品質不達標引退貨

貌似俄羅斯人並不太擔心“蒜你狠”,因為有足夠的土地種植資源和進口替代資源。但是對沒有土地種植資源又喜歡吃大蒜的國家呢?比如韓國、日本。

其實,從2002年1月7日起,韓國以2001年度我國部分農產品抽樣檢驗不合格率較高為由,對我國枸杞子、幹蘿蔔絲、當歸、生薑、藕等11種產品實施二氧化硫精密檢驗措施。這種精密檢測,使得農產品一旦有品質問題,很難蒙混過關。

由此帶來的類似大蒜被退回的悲劇,自然屢見不鮮。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資料,2013年全年,僅寧波口岸接收的從韓國退回的農產品就高達131批、貨值934萬美元,而品質問題是導致出口農產品被退貨的原因之一,占退貨總數的1/3。

3、生產方式過於傳統

目前,出口品種以蒜頭、保鮮大蒜、幹大蒜、醋醃大蒜、冷凍大蒜和鹽水大蒜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出口量相對較小。

大蒜出口結構不合理,深加工低,存在著多種貿易壁壘問題,市場訊息掌握不完全,應對風險能力低等問題。這不光是關係到中國大蒜出口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今後中國大蒜走向世界所面對的問題。

對此,雲農妹給出3點建議:

1、優化大蒜出口結構

合理優化大蒜出口結構,不斷研究培育新品種的開發,大力開發大蒜深加工的品種,以改變我國靠低附加值產品的結構模式,優化大蒜的產業結構,培育創新多品種來滿足人們日趨科學化多樣化的生活需求,提高我國大蒜出口競爭能力,創收更多的外匯收入。

2、提高大蒜產品品質

大蒜出口的貿易壁壘主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反傾銷和技術性貿易壁壘。

首先是應對反傾銷,針對分散經營的企業間不正當競爭,各大蒜主產區應儘快建立大蒜行業協會,嚴格遵守大蒜出口的最低限價規定,加強監督,切實加強對行業的指導與約束,實行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其次建立完善的協商、談判制度,保證既能多出口又能多創匯。

3、提高風險意識

大蒜出口貿易涉及到大蒜生產、加工、包裝、貯運和出口貿易等各個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

當前我國大蒜出口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他們國外客戶管道少,不瞭解國際貿易規則,不熟悉國際市場,也不瞭解進口國的准入政策,迫切需要政府商務部門、進出口商會説明他們獲取相關資訊。

做大蒜出口貿易要及時掌握國內外大蒜出口資訊、市場行情,做好趨勢預測,提高風險意識,努力準備好應對各種出口風險及危機。同時,在大蒜企業發展中也應該努力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加出口創匯。

責任編輯:海樂樂

而1畝大蒜的收益則相當於3-5畝小麥,農民開始改種大蒜。山東、河南等許多地方的基層政府也把鼓勵農民種植大蒜作為調整產業機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大蒜產量的不斷增加也促進了出口的進一步增長。

據統計,我國大蒜種植面積已從1998年的685.9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280萬畝,產量從581萬噸上升到2000萬噸。

2、生產成本的優勢

從市場角度分析,我國大蒜在生產成本和產量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大蒜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農村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勞動力價格是發達國家的1/6~1/20,對發展大蒜生產具有絕對優勢。

此外,我國大蒜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成熟,單位面積產量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並且,較於地域面積狹小、土地資源匱乏,又愛食用大蒜的國家來說,廣大的土地資源也是我國大蒜種植的優勢之一。

3、銷售價格的優勢

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看,我國大蒜在價格上也具有絕對優勢。發達國家的市場價平均都比我國市場價要高出10倍以上。

說遠點,2005年4月美國、東京和北京批發市場的大蒜價格比較可窺見一斑。在美國奧克蘭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蒜折合人民幣為24.5元/公斤,在東京青果市場大蒜的價格折合人民幣高達170元/公斤,而在北京八裡橋批發市場的大蒜批發價格只有2.3元/公斤。

說近點,2016年8月我國大蒜炒到16元/公斤,澳大利亞批發市場大蒜折合人民幣賣到90元/公斤,而日本主要大蒜產地青森縣的批發價格折合人民幣就已經高達127.3元/公斤。

大蒜出口過程中的問題:

隨著近年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大蒜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不僅有利於中國農業的出口,也為國家取得了很多外匯收入,但是在對國外出口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代表性的問題。

1、價格過高引發出口下滑

據統計,2016年前7個月,中國新鮮大蒜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2%。分析稱,出口量下降是供不應求和價格過高所致。中國投機性買家買斷大蒜並囤積起來,在等待價格高峰。

英國《金融時報》同年10月31日報導稱,過去一年裡,中國的大蒜價格幾乎上漲了一倍,達到創紀錄水準,惡劣的天氣和投機性買家的興趣大增令大蒜市場變得異常火爆。考慮到中國占全球大蒜出口的逾80%,大蒜進口國目前的處境很艱難。

俄羅斯農業專家認為,大蒜不是俄羅斯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因此漲價不會對國內市場造成任何波動。如果中國大蒜價格變得不再親民,就會啟動進口替代機制,或者更換供應商,擴大從吉爾吉斯斯坦和亞塞拜然等獨聯體國家的大蒜進口。

2、品質不達標引退貨

貌似俄羅斯人並不太擔心“蒜你狠”,因為有足夠的土地種植資源和進口替代資源。但是對沒有土地種植資源又喜歡吃大蒜的國家呢?比如韓國、日本。

其實,從2002年1月7日起,韓國以2001年度我國部分農產品抽樣檢驗不合格率較高為由,對我國枸杞子、幹蘿蔔絲、當歸、生薑、藕等11種產品實施二氧化硫精密檢驗措施。這種精密檢測,使得農產品一旦有品質問題,很難蒙混過關。

由此帶來的類似大蒜被退回的悲劇,自然屢見不鮮。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資料,2013年全年,僅寧波口岸接收的從韓國退回的農產品就高達131批、貨值934萬美元,而品質問題是導致出口農產品被退貨的原因之一,占退貨總數的1/3。

3、生產方式過於傳統

目前,出口品種以蒜頭、保鮮大蒜、幹大蒜、醋醃大蒜、冷凍大蒜和鹽水大蒜等低附加值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出口量相對較小。

大蒜出口結構不合理,深加工低,存在著多種貿易壁壘問題,市場訊息掌握不完全,應對風險能力低等問題。這不光是關係到中國大蒜出口的問題,同時這也是今後中國大蒜走向世界所面對的問題。

對此,雲農妹給出3點建議:

1、優化大蒜出口結構

合理優化大蒜出口結構,不斷研究培育新品種的開發,大力開發大蒜深加工的品種,以改變我國靠低附加值產品的結構模式,優化大蒜的產業結構,培育創新多品種來滿足人們日趨科學化多樣化的生活需求,提高我國大蒜出口競爭能力,創收更多的外匯收入。

2、提高大蒜產品品質

大蒜出口的貿易壁壘主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即:反傾銷和技術性貿易壁壘。

首先是應對反傾銷,針對分散經營的企業間不正當競爭,各大蒜主產區應儘快建立大蒜行業協會,嚴格遵守大蒜出口的最低限價規定,加強監督,切實加強對行業的指導與約束,實行行業自律,避免惡性競爭;其次建立完善的協商、談判制度,保證既能多出口又能多創匯。

3、提高風險意識

大蒜出口貿易涉及到大蒜生產、加工、包裝、貯運和出口貿易等各個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

當前我國大蒜出口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他們國外客戶管道少,不瞭解國際貿易規則,不熟悉國際市場,也不瞭解進口國的准入政策,迫切需要政府商務部門、進出口商會説明他們獲取相關資訊。

做大蒜出口貿易要及時掌握國內外大蒜出口資訊、市場行情,做好趨勢預測,提高風險意識,努力準備好應對各種出口風險及危機。同時,在大蒜企業發展中也應該努力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加出口創匯。

責任編輯:海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