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們錯了,昭通被稱為“小昆明”不是因為氣候,而是這個原因……

撰文|羅裳

要對外省人說,呀,滇東北的昭通,被稱為“小昆明”呢,估計外省人會非常嚮往:春城無處不飛花,想來,“小昆明”=“小春城”,昭通一定是四季鮮花開不敗,氣候也十分宜人了。

然而,在昭通住過的人,或是土生土長的昭通人,都知道,昭通實乃“秋城”。早晚溫差大,一雨成秋,凡雨必凍這點的確和昆明無二致,然而,要說四季如春,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昭通可以算作四季兩兩分明了,春夏之際,春天風大到整個春天只剩風,夏天仍舊有風,

再混著高溫,扯下來就也不是太熱了,然而秋冬,卻是冷透了,尤其,冬天幾乎都要下厚雪,冷的程度可以問鼎北方。

那麼,既然不是因為氣候的原因,昭通究竟是為什麼要被稱為“小昆明”的呢?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自秦開五尺道以來,漸漸加強了內地與雲南的聯繫,

昭通也慢慢發展起來,而尤其到清雍正以後的200年間,昭通逐漸形成了三省四方物資集散的中心——商業繁榮,商賈雲集,經濟繁榮程度到達一個比較高的峰值——一度趕超省城昆明,超越文獻名邦的滇中及滇南地區。

也因此,在經濟的繁榮程度上,昭通獲得了“小昆明”的稱號。

與此同時,當時的昭通每天銜尾接首往返于昆明——昭通——宜賓古驛道上的馬幫就有四五百匹,

也將昭通的各種名特產帶往了各地。

這其中,必須強行給大家科普一下滇東北出產的馬中赤兔——烏蒙馬。

烏蒙馬出名到什麼程度呢,是當時進宮給朝廷的貢品,在當時的中國王朝達官貴人及愛馬人士裡,都有極好的口碑。

烏蒙馬體小靈活,翻山越嶺簡直如履平地,

被稱為“山嶺之舟”。

不過,據文獻記載,訓練烏蒙馬的小馬駒的方式,也是有點太不馬道了,通常是小馬駒一出生,就把它帶到懸崖下面,然後將母馬綁在筆直的峭壁之上,讓渴望吃母乳的小馬駒為了去到母馬身邊,不停從下往上行走在筆直的峭壁上。

之後,也要反復的加強訓練。

想來,當時的馬幫年代,烏蒙馬也是作出了極大的托運貢獻啊。如今,昭通經過了從一度繁榮又一度成為死角又再突破,交通運輸條件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希望烏蒙馬們過得更快樂吧。

對了,大家還知道什麼其他的昭通特產嗎?除了昭通出品的版納地毯,烏金豬,蘋果,滇曲等,還有補充的歡迎留言!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