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老師永遠不會告訴你,真實的屈原其實是這樣的……

屈原是誰?教科書上稱頌屈原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是楚辭體的主要代表人物。稱他除了在文學上的成就與貢獻外,在政治上忠君愛國,深受人民愛戴,以至於自殺時,楚民盡皆落淚。

但實際上,屈原的故事歷來為正史所不齒,楚國及春秋戰國的典籍均沒有關於屈原的記載。也就是到了漢代,忍辱負重的司馬遷才首次將屈原的傳說編寫進《史記》。但別忘了,《史記》是文學與歷史的高度融合,也就是說,史記中記載的史實難免會有文學美化的成分存在。

東漢班固在《漢書》中批評屈原的“露才揚己,怨懟沉江”為“不合經義”,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更是對屈原隻字未提。別的不論,有一個小故事大家想必都聽過:

屈原埋怨世道不公,一個漁夫勸勉他,他卻高呼:舉世皆濁我獨情,世人皆醉我獨醒。漁夫搖搖頭走了,邊走邊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如此來看,一個真正的偉人,

怎麼會生出“世上都是壞人,只有我是好人”的奇怪年頭?而且漁夫都能明白的道理,為什麼屈原非要深究到底?只因為他是屈原?

如果說屈原是因為不願意隨波逐流,那麼難道當時的出國就只有屈原一個忠臣?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屈原的為人就值得商榷了!

此外,從屈原的詩詞來看,屈原大多都是將自己以“美人”自居。教科書中說這是隱喻。但如過不是呢?

1944年,著名古典文學家孫次舟教授提出屈原是同性戀。隨後聞一多朱自清也都證明其說。

聞一多說:在科舉尚未施行的戰國時代,文學家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和生存條件,他們只有依附于當時的國君與貴族才能生存,即成為“文學弄臣”。當時各國間戰事頻繁,“忠君”遠非時尚,

“朝侍楚君,暮為秦僚”並不會招致非難,即使像提出“忠”與“孝”的孔子本人也頻繁地周遊列國,並不因不能專事魯君而自愧。

而屈原卻固守楚懷王,難道他比孔子還偉大?從他的《離騷》中我們可以看出,屈原守著楚懷王,其實全是因為兩人間的愛情關係。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靈修”是古時女子對戀人的專稱,屈原以此稱呼楚懷王,同性間之愛情已一目了然。“浩蕩”其愛在今日看來就是指有多個性夥伴,再賢明的大臣也會認為國君如此乃是天經地義,屈原更沒有理由對懷王的“濫交”感到憤憤不平。宮中之女並無政治權力,應該說與屈原不會有政治上的利害衝突,但她們嫉妒詩人的美貌,為爭寵于楚懷王而不惜對詩人造謠中傷,可見屈原與懷王之間並非一般的君臣關係,而是帶有性☆禁☆愛的成份。

為爭寵于楚懷王而不惜對詩人造謠中傷,可見屈原與懷王之間並非一般的君臣關係,而是帶有性☆禁☆愛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