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城裡面就有千年歷史遺址

皇澤寺

第三天也是在廣元的遊玩的最後一天,昨夜選擇住在琴台酒店的原因就是上午的計畫行程是在廣元市區內,皇澤寺和千佛崖這兩大文化盛宴用上午時間來品嘗剛好合適,

從千佛崖北上就能到朝天的明月峽,結束明月峽的遊玩繼續北上就離開了廣元也離開了四川。不知道離去的時候有沒有千年來從蜀道離去人們的那份感受,或許豪邁,或許悲涼。不得而知,只有身在途中,方能收穫。

皇澤寺

皇澤寺

廣元皇澤寺,

國內唯一一座祭祀武則天的寺廟,拜偈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真容的僅有目的地。寺內還保存著開鑿於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皇澤寺摩崖造像及其歷代碑刻。是1961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50.00元/人次。

講解價格:100.00元/場。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除夕日閉館)。

參觀時間:冬季:8:00—18:00;夏季:8:00—18:30。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現存的皇澤寺為清代建築,與廣元城隔江相望的烏龍山腳下,一座環境幽靜的寺廟依山矗立。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進門首先是二聖殿。

武則天在老公李治健在時,就跟他一起坐殿,並稱二聖。武則天能夠坐上皇位,高宗李治的功勞不可磨滅。二聖殿是後來建的,正面是高宗與武則天的坐像,在塑像之時工匠們有意將武則天的高度多樹立起了一些,不仔細觀看是看不出來的。在二聖的旁邊是大臣們分裂兩旁的塑像。包括大家熟知的上官婉兒和狄仁傑等。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這座香火了了的院落就是武氏家廟,廟內塑有武則天全家像。作為唐朝開國元勳之一,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一直深受唐高祖信任並因此成為唐高祖時期的朝廷重臣。最為重臣武士彠外派為官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李淵退位,朝中重臣全部換上了李世民的親信,武士彠遭到排擠,從此沒能重回朝廷。後來武士彠任利州都督。利州就是今天的廣元,廣元經濟最為發達的市中心城區就是利州區,想必也有強調此歷史的緣故,武則天就在父親的任職地廣元出生。武則天父親在任上深受利州人民愛戴,遂建立武氏家廟紀念。

皇澤寺

皇澤寺

二聖殿的背後是大佛樓,大佛樓本是摩崖石窟,後來建樓保護石窟。據說是隋文帝的第四個兒子蜀王楊秀出資開闢。則天殿就在這座大佛樓中,則天殿殿堂正中,供奉著武則天老年的石刻“真容”雕像:神態安詳,頭戴著嵌有一小佛像的寶冠,身著纓絡彩褂,袒露胸臂,表情凝重莊嚴,雙手交叉,一身佛門聖母打扮,這樣和武則天自陳是彌勒佛轉世的說法吻合。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大佛樓裡面是石窟,可以看到精美的佛像。中央是阿彌陀佛,兩側是阿儺伽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大佛樓上俯視嘉陵江,很有氣勢。對面就是廣元的老城區,這個地級市,正在跟全國各地一樣正在大興土木。就連老城區樹立起來的建築都要壓住城內最高山,山上的廣元標誌鳳凰樓了。

皇澤寺

皇澤寺

千佛崖

千佛崖,據說是四川現存的最大石窟群。景點地址就在距離廣元市城區的北部5公里處,嘉陵江的東岸。

景區門票:50元一人

停車費:10元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這張圖就是進來的地方。停車場就在旁邊,一直往裡面走,過另外一道大門才是真正買門票的地方。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在長約420米、高約40米的崖面上,龕窟密佈,重重疊疊,多達13層。根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記載,全岩的造像有一萬七千餘座。但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炸崖開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毀。現存大小龕窟四百多個,造像七千餘尊。根據《廣元縣誌》的統計,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無年號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文字題記和摩崖碑刻一百多通。

千佛崖

千佛崖

看到小池裡的鯉魚,讓我想起了戴叔倫的詩句——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大雲寺是千佛崖景區裡面保存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座寺廟。在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的年代,一直在川陝公路旁邊有著一座小小的屋子,就是大雲寺。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摩崖造像博物館,館內再現了千佛崖的開鑿歷史過程,收藏了較多的千佛崖相關文物字畫等。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隨著響應政府旅遊發展的號召,千佛崖環境也是越來越優美。走在千佛崖其中,幽靜的走廊有著江南的感覺,盛開的花朵點綴著美麗小道。看著路邊的各色小花,心中也是一片寧靜。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下的金牛道,是古代中原北方通往四川的主要通道,歷朝外放官員、文人、商賈往來於此,或為官,或流徙巴蜀,或往來經商。在唐朝,王室、官吏、商賈多有開窟祈福的傳統,這種風氣也順著金牛道一路蔓延四川,千佛崖也就地成為石窟藝術進入四川的前沿碼頭。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不寬的川陝公路一邊是嘉陵江,一邊即是千佛崖壁,好幾個大窟龕就在公路旁,和公路已是零距離了,只得加了些鐵欄框圍住。由此亦可想見當時修造公路時的損毀程度。抬頭仰望,窟龕重重疊疊,密如蜂巢,介紹上說最多達到了14層。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石窟題材豐富,以佛教造像為主,有多處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的主題造像,也有不少觀音等典型的密教本尊造像。石刻也有少數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這說明當時宗教已盛行於民間。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石刻的內容豐富,包括佛、菩薩、羅漢、金仙、供養人、力士、伎樂、飛天、護法神外,還雕刻有“經變圖”和各種珍禽異獸、神話故事、古建築圖像,它從不同角度反映古代社會和世俗生活風貌。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石窟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向南北兩段延伸。大雲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一窟,正中中心柱雕有彌勒佛站相,南北各有兩個圓形龕,龕中設壇,這種佈局,既有造像,又是僧人修行的密所。廣元人說,大雲洞中的彌勒佛身材修長,眉如新月,櫻桃小口,就是依照廣元出生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模樣刻成的。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主要特色在於初盛唐時期所獨創的一種佛壇式洞窟,中心壇背屏式雕刻更是獨步國內石窟。這種佛壇窟一般是在窟室的中心鑿出一座佛壇,然後在壇上雕出一組主要的佛教人物形象,雕像的身後一般還雕著雙樹形的大背屏,直通窟頂,信徒們環繞著這個佛壇可以作右旋式的禮拜。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廣元千佛崖歷史可達幾千年,其重要的價值不輸給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等。它的文化價值不可而語,是瞭解廣元歷史的一個視窗。

廟內塑有武則天全家像。作為唐朝開國元勳之一,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一直深受唐高祖信任並因此成為唐高祖時期的朝廷重臣。最為重臣武士彠外派為官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李淵退位,朝中重臣全部換上了李世民的親信,武士彠遭到排擠,從此沒能重回朝廷。後來武士彠任利州都督。利州就是今天的廣元,廣元經濟最為發達的市中心城區就是利州區,想必也有強調此歷史的緣故,武則天就在父親的任職地廣元出生。武則天父親在任上深受利州人民愛戴,遂建立武氏家廟紀念。

皇澤寺

皇澤寺

二聖殿的背後是大佛樓,大佛樓本是摩崖石窟,後來建樓保護石窟。據說是隋文帝的第四個兒子蜀王楊秀出資開闢。則天殿就在這座大佛樓中,則天殿殿堂正中,供奉著武則天老年的石刻“真容”雕像:神態安詳,頭戴著嵌有一小佛像的寶冠,身著纓絡彩褂,袒露胸臂,表情凝重莊嚴,雙手交叉,一身佛門聖母打扮,這樣和武則天自陳是彌勒佛轉世的說法吻合。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皇澤寺

大佛樓裡面是石窟,可以看到精美的佛像。中央是阿彌陀佛,兩側是阿儺伽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大佛樓上俯視嘉陵江,很有氣勢。對面就是廣元的老城區,這個地級市,正在跟全國各地一樣正在大興土木。就連老城區樹立起來的建築都要壓住城內最高山,山上的廣元標誌鳳凰樓了。

皇澤寺

皇澤寺

千佛崖

千佛崖,據說是四川現存的最大石窟群。景點地址就在距離廣元市城區的北部5公里處,嘉陵江的東岸。

景區門票:50元一人

停車費:10元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這張圖就是進來的地方。停車場就在旁邊,一直往裡面走,過另外一道大門才是真正買門票的地方。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在長約420米、高約40米的崖面上,龕窟密佈,重重疊疊,多達13層。根據清咸豐四年(1854年)所立的石碑記載,全岩的造像有一萬七千餘座。但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炸崖開路,一半以上的造像被毀。現存大小龕窟四百多個,造像七千餘尊。根據《廣元縣誌》的統計,有唐刻二十七段、五代刻五段、宋刻二十六段、元刻二十六段、明刻八段、無年號者四十一段,另有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文字題記和摩崖碑刻一百多通。

千佛崖

千佛崖

看到小池裡的鯉魚,讓我想起了戴叔倫的詩句——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大雲寺是千佛崖景區裡面保存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座寺廟。在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的年代,一直在川陝公路旁邊有著一座小小的屋子,就是大雲寺。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摩崖造像博物館,館內再現了千佛崖的開鑿歷史過程,收藏了較多的千佛崖相關文物字畫等。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隨著響應政府旅遊發展的號召,千佛崖環境也是越來越優美。走在千佛崖其中,幽靜的走廊有著江南的感覺,盛開的花朵點綴著美麗小道。看著路邊的各色小花,心中也是一片寧靜。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下的金牛道,是古代中原北方通往四川的主要通道,歷朝外放官員、文人、商賈往來於此,或為官,或流徙巴蜀,或往來經商。在唐朝,王室、官吏、商賈多有開窟祈福的傳統,這種風氣也順著金牛道一路蔓延四川,千佛崖也就地成為石窟藝術進入四川的前沿碼頭。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不寬的川陝公路一邊是嘉陵江,一邊即是千佛崖壁,好幾個大窟龕就在公路旁,和公路已是零距離了,只得加了些鐵欄框圍住。由此亦可想見當時修造公路時的損毀程度。抬頭仰望,窟龕重重疊疊,密如蜂巢,介紹上說最多達到了14層。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石窟題材豐富,以佛教造像為主,有多處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的主題造像,也有不少觀音等典型的密教本尊造像。石刻也有少數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這說明當時宗教已盛行於民間。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石刻的內容豐富,包括佛、菩薩、羅漢、金仙、供養人、力士、伎樂、飛天、護法神外,還雕刻有“經變圖”和各種珍禽異獸、神話故事、古建築圖像,它從不同角度反映古代社會和世俗生活風貌。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石窟造像以大雲洞為中心,向南北兩段延伸。大雲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一窟,正中中心柱雕有彌勒佛站相,南北各有兩個圓形龕,龕中設壇,這種佈局,既有造像,又是僧人修行的密所。廣元人說,大雲洞中的彌勒佛身材修長,眉如新月,櫻桃小口,就是依照廣元出生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模樣刻成的。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造像主要特色在於初盛唐時期所獨創的一種佛壇式洞窟,中心壇背屏式雕刻更是獨步國內石窟。這種佛壇窟一般是在窟室的中心鑿出一座佛壇,然後在壇上雕出一組主要的佛教人物形象,雕像的身後一般還雕著雙樹形的大背屏,直通窟頂,信徒們環繞著這個佛壇可以作右旋式的禮拜。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千佛崖

廣元千佛崖歷史可達幾千年,其重要的價值不輸給龍門石窟、敦煌石窟等。它的文化價值不可而語,是瞭解廣元歷史的一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