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網店比造空調低人一頭?快看看人民日報是怎麼說的

在中國經濟“虛實之爭”仍被一些人津津樂道的當口,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用頭版頭條文章再次為這一爭論定了調。

這篇題為《浙江:實體經濟正質變》的報導點贊阿裡巴巴稱:“浙江不遺餘力扶持新實體經濟。

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

《人民日報》說話那可是從來不白給,文章隨即給出了一段資料:阿裡去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相當於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機會。

“虛實之爭”由來已久,在去年年底,娃哈哈老闆宗慶後發表的一番言論將其推向高☆禁☆潮。宗慶後“唯新技術有用論”、格力老闆董明珠“90後開網店國家隱患論”,還有馬可波羅老闆黃建平喊話馬雲等,都是這場爭論的產物。

何謂虛擬經濟、何謂實體經濟?其實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

從國民經濟核算角度看,經濟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第二、第三產業又大致對應著製造業、服務業的概念,在國民經濟核算裡是找不到虛擬經濟部門的。

對此爭論,從高層領導此前的表態中,可以看出國家層面的看法和態度。在今年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高層領導提醒參會人員要正確認識實體經濟的內涵:“實體經濟”是一個相對於“虛擬經濟”的概念,

不是僅僅包含製造業,而是涵蓋著一二三產業。

從這個角度看,《人民日報》此次發聲,可以說再次為“虛實之爭”定了調。

從《人民日報》的報導來看,阿裡巴巴這個“新實體經濟的代表”的兩大突出成績成為被媒體聚焦的重點:納稅、就業。正如報導所說,阿裡巴巴去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相當於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創造了超過3000萬個就業機會。

一年納稅238億元 ,這相當於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近1億!而這還只是阿裡自身納稅的數字。在創辦阿裡巴巴之初,馬雲就立下了“三個一百萬”的宏願——“每天收入一百萬,每天盈利一百萬,每天納稅一百萬”,在納稅方面,阿裡巴巴已超百倍實現了當初馬雲的願望。

作為開放平臺,阿裡巴巴構建的新實體經濟生態圈內包含商家、協力廠商服務商、物流合作夥伴等,它們都依託阿裡巴巴旗下平臺展開業務,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涵蓋上下游製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各行各業的崗位,僅2016年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超過3000萬個,比北京常住人口數量還多。

活躍在每一筆訂單背後的淘寶賣家,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員,紮根在萬千鄉村農村淘寶的鄉村買手,以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服務廣大剁手黨的“雲客服”……在阿裡巴巴生態圈下,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健康殘疾、無論城市鄉村,都能找到平等就業機會,實現人生價值。

如何理解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可以打這麼一個比喻:互聯網經濟好比我們的大腦,實體經濟好比我們的腿。兩者共同配合,中國經濟才能邁開大步向前走。

對此,馬雲也有一個更形象的比喻:“有人講如虎添翼,我從來沒見過一個老虎是有翅膀的,那是想像力。坦克裝上翅膀未必是飛機,坦克就是坦克,只有飛機和坦克結合,才能有未來。

以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服務廣大剁手黨的“雲客服”……在阿裡巴巴生態圈下,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健康殘疾、無論城市鄉村,都能找到平等就業機會,實現人生價值。

如何理解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可以打這麼一個比喻:互聯網經濟好比我們的大腦,實體經濟好比我們的腿。兩者共同配合,中國經濟才能邁開大步向前走。

對此,馬雲也有一個更形象的比喻:“有人講如虎添翼,我從來沒見過一個老虎是有翅膀的,那是想像力。坦克裝上翅膀未必是飛機,坦克就是坦克,只有飛機和坦克結合,才能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