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莞:提高市民幸福感 城市家園更宜居

市教育局推出全市最新積分入學辦法,今年將大量增加積分學位供給

東莞行政中心廣場,風景怡人

東莞時間網訊5月22日起,東莞積分入學接受網上報名。提交相應的申報材料後,20個工作日內就能完成審核和生成積分。市民再也不用四處跑腿,足不出戶也能為孩子爭取到相應的學位。

公共服務是民生幸福的基石。

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和品質,堅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努力讓東莞的發展更有“溫度”,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這在東莞已達成了共識。我市正在實施包括全面打響水環境治理攻堅戰、有效擴充公共教育資源和加快固體廢棄物配套處理設施建設、推動大氣環境品質達標、實施水污染治理“廠網運營一體化”試點、提升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基層文體設施服務效能等一攬子行動計畫。
這些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群眾最為關心的工作,目前正有條不絮地進行。其中,改善環境,擴充教育資源,打造宜居生態名城,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焦點1

積分入學上網就能辦妥

優質的公共教育,是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吸引高層次人才的重要資源。東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健全教育資源規劃建設機制,

新建擴建一批公辦學校,完善積分制入學和階梯式購買學位政策,為更多的隨遷子女提供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或學位補貼。

5月15日,市政府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市教育局推出全市最新積分入學辦法,今年將大量增加積分學位供給,通過增加購買民辦學校學位補貼的力度,爭取今年在公辦學校就讀以及在民辦學校就讀享受學位補貼的隨遷子女人數,占到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人數的28%。

根據工作方案,東莞將加快新建擴建一批公辦學校、階梯式購買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學位、推進學校辦學模式改革,完善擴充教育資源的政策體系。其中,力爭今年新建擴建21所公辦學校。爭取到2019年,在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學位補貼的隨遷子女人數,占到全市隨遷子女總人數的50%,補貼學位約365400個。

最新積分入學辦法在增加大量學位的同時,

還簡化入學申請流程,開通網上報名“陽光通道”,減少申請人四處跑腿的麻煩。申請方式由傳統的視窗受理調整為網上報名,申請人可在網上自行報名、提交電子材料、查詢積分、填報志願,各相關部門通過資料共用、資訊互認,簡化申請材料,切實為隨遷子女入學提供便利。

焦點2

“掛圖作戰”治理水污染

提升水生態環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

不過,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水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生態環境建設和高水準發展的突出短板,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2016年下半年以來,東莞市委、市政府先後三次高規格、大規模召開全市性治水工作會議,圍繞水污染治理工作,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近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回饋環保督察情況,其中回饋東莞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水污染領域。水污染治理是東莞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場遭遇戰,是東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繞不開的問題,而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又是其中的突出短板。

找到了結症,看清了短板,東莞對症下藥。

今年以來,我市多次高規格召開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會議,動員全市上下強化認識,全面落實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持續加大以水污染治理為代表的各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作風治汙,鐵的紀律問責,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水污染治理翻身仗,力爭在綠色發展上走在前列。具體來說分三步走,2018年底前新建截汙次支管網1800公里以上,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廠15家、新增日處理能力97萬噸; 2016-2018年完成不少於100條、2019-2020年再完成不少於100條內河湧污染整治和生態修復;2020年前建成一批全市性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

圍繞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和內河湧整治兩個主戰場,今年4月份在全市範圍啟動水污染治理掛圖作戰,通過“進度圖”“施工圖”“責任圖”構建水環境綜合整治動態體系,探索建立污染治理工程資料庫,加快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準。

如今,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十大行動正有序推進,全市截汙次支管網建設三個批次工程正有條不絮進行。截至4月30日,第一批次管網規劃長度420公里,已完成管道施工324.69公里,樟木頭、橋頭、石碣3個專案已基本完工;第二批次管網規劃長度604公里,長安專案已全部進場動工; 第三批次規劃建設管網1115公里,黃江長龍專案已完成1.308公里的管道鋪設工作,其餘專案正在編制初步設計方案。在內河湧整治方面,已下達2017年全市76條內河湧整治任務,目前各鎮街(園區)正在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對於黑臭水體整治,已制定10條黑臭水體整治方案,長安人民湧、三八河等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底,水污染治理工作順利達到國家、省的考核要求,2018年全市水環境品質實現階段性改善目標。

焦點3

整治臭氧點贊“東莞藍”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計畫,推動環境品質根本性改善,努力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客觀地說,東莞擁有良好的生態本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眾多,這在製造業城市中是非常難得的。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雖然陽光很燦爛,但因為臭濃度高,空氣品質仍屬於“嚴重污染”。來自環保部門的檢測顯示,影響東莞空氣品質的最大污染源,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

在過去一年,我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319天,達成率87.2%,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位居全國上游水準。在大氣污染物指標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的年均值穩步下降。但臭氧的含量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即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空氣品質還會處於嚴重污染狀態。由於高溫日照多容易促使臭氧濃度升高,來源於眾多行業排放的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正是臭氧污染的重要元兇。

為此,東莞結合省環保廳的要求,制訂精准治汙方案。提升空氣品質,抓好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控制其前體物VOCs。今年在轄區內對火電、化工、陶瓷、玻璃、造紙等重污染行業和石化、工業塗裝、印刷、傢俱製造等13個VOCs重點排放行業開展全面清查,制訂並實施淘汰退出方案。對於重點企業,要按照“一企一策”進行VOCs整治。目前,傢俱行業已進入“油改水”階段,有傢俱企業已成功啟用水性油漆,這為東莞傢俱行業加快推進VOCs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東莞將從工業源、移動源、發展綠色經濟、調整能源結構、提高預判能力等方面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制訂加快淘汰黃標車等具體措施。繼續完善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強化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機制,及時有效回應。根據我市大氣污染峰值情況,實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和冬季大氣污染防控專項行動,在重點防控時段,採取系列強化減排,同時增加重點污染源排查與監管,降低我市大氣污染水準,為市民帶來更多的“東莞藍”。

水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生態環境建設和高水準發展的突出短板,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緩,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2016年下半年以來,東莞市委、市政府先後三次高規格、大規模召開全市性治水工作會議,圍繞水污染治理工作,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面打響水污染治理攻堅戰。

近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回饋環保督察情況,其中回饋東莞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水污染領域。水污染治理是東莞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場遭遇戰,是東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繞不開的問題,而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又是其中的突出短板。

找到了結症,看清了短板,東莞對症下藥。

今年以來,我市多次高規格召開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會議,動員全市上下強化認識,全面落實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持續加大以水污染治理為代表的各項環境整治工作力度,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作風治汙,鐵的紀律問責,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水污染治理翻身仗,力爭在綠色發展上走在前列。具體來說分三步走,2018年底前新建截汙次支管網1800公里以上,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廠15家、新增日處理能力97萬噸; 2016-2018年完成不少於100條、2019-2020年再完成不少於100條內河湧污染整治和生態修復;2020年前建成一批全市性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

圍繞截汙次支管網建設和內河湧整治兩個主戰場,今年4月份在全市範圍啟動水污染治理掛圖作戰,通過“進度圖”“施工圖”“責任圖”構建水環境綜合整治動態體系,探索建立污染治理工程資料庫,加快推進水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準。

如今,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十大行動正有序推進,全市截汙次支管網建設三個批次工程正有條不絮進行。截至4月30日,第一批次管網規劃長度420公里,已完成管道施工324.69公里,樟木頭、橋頭、石碣3個專案已基本完工;第二批次管網規劃長度604公里,長安專案已全部進場動工; 第三批次規劃建設管網1115公里,黃江長龍專案已完成1.308公里的管道鋪設工作,其餘專案正在編制初步設計方案。在內河湧整治方面,已下達2017年全市76條內河湧整治任務,目前各鎮街(園區)正在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對於黑臭水體整治,已制定10條黑臭水體整治方案,長安人民湧、三八河等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2017年底,水污染治理工作順利達到國家、省的考核要求,2018年全市水環境品質實現階段性改善目標。

焦點3

整治臭氧點贊“東莞藍”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計畫,推動環境品質根本性改善,努力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客觀地說,東莞擁有良好的生態本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眾多,這在製造業城市中是非常難得的。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雖然陽光很燦爛,但因為臭濃度高,空氣品質仍屬於“嚴重污染”。來自環保部門的檢測顯示,影響東莞空氣品質的最大污染源,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

在過去一年,我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319天,達成率87.2%,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位居全國上游水準。在大氣污染物指標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PM10(可吸入顆粒物)、PM2.5(細顆粒物)的年均值穩步下降。但臭氧的含量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即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空氣品質還會處於嚴重污染狀態。由於高溫日照多容易促使臭氧濃度升高,來源於眾多行業排放的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正是臭氧污染的重要元兇。

為此,東莞結合省環保廳的要求,制訂精准治汙方案。提升空氣品質,抓好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控制其前體物VOCs。今年在轄區內對火電、化工、陶瓷、玻璃、造紙等重污染行業和石化、工業塗裝、印刷、傢俱製造等13個VOCs重點排放行業開展全面清查,制訂並實施淘汰退出方案。對於重點企業,要按照“一企一策”進行VOCs整治。目前,傢俱行業已進入“油改水”階段,有傢俱企業已成功啟用水性油漆,這為東莞傢俱行業加快推進VOCs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東莞將從工業源、移動源、發展綠色經濟、調整能源結構、提高預判能力等方面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制訂加快淘汰黃標車等具體措施。繼續完善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強化環保部門與氣象部門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機制,及時有效回應。根據我市大氣污染峰值情況,實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和冬季大氣污染防控專項行動,在重點防控時段,採取系列強化減排,同時增加重點污染源排查與監管,降低我市大氣污染水準,為市民帶來更多的“東莞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