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快看」第一批內蒙古自治區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公佈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聽說最近內蒙古公佈了第一批內蒙古自治區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那小編就帶你一起來看看它們為何能夠獲此殊榮?

牙克石市博克圖鎮

博克圖是蒙古語,意為“有鹿的地方”。行政區域面積1049平方公里,居住著11個民族。鎮區具有典型的山城特色,地勢南低北高,境內地勢險要且多隘口,歷來為戰略要塞。其資源富饒,景色怡人。旅遊業及經濟較為發達,交通便利。

沿革考據:

"嫩江以上,直至嶺頂,河岔縱橫,不宜網獲。"——《北方游獵民族史》

先秦--屬東胡地。

西漢初--匈奴擊敗東胡,建奴隸制政權,為左賢王轄地。

東漢--在大興安嶺北部深山密林中游獵的鮮卑拓跋部南遷大澤(今呼倫湖),此地為鮮卑部落領地。

隋--屬遼西室韋部落地。

唐--歸河北道室韋都督府管轄。

遼--大興安嶺以東地區歸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轄。

元--實行領戶分封制,嶺東為合赤溫`額勒赤封地。元至元二十五年,(西元1288年)諸王封地納入行省,嶺東歸中書省泰甯路轄。

明--嶺東歸卓爾河衛轄。

清--嶺以東歸黑龍江部特哈地區總管衙門轄。

民國--1912年,嶺以東歸布西設治局轄。1929年,嶺東歸雅魯縣轄。

偽滿洲國--1931年,東北劃十九省,嶺東歸興安東分省轄。

1934年,嶺東歸興安東省布特哈旗轄。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聯合政府成立,嶺東歸納文慕仁盟政府管轄。

1949年4月--嶺東歸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布特哈旗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月,以牙克石街為基礎,劃出索倫旗所轄紮羅木得、免渡河努圖克,布特哈旗所轄博克圖努圖克,成立喜桂圖旗人民政府,隸屬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

1953年4月,

喜桂圖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1954年4月,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

1958年10月,旗人民委員會與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合併,稱喜桂圖旗大興安嶺林區人民政府。1962年8月分設,複稱喜桂圖旗人民政府。

1967年12月,成立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隸屬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喜桂圖旗隨同呼倫貝爾盟劃入黑龍江省。1979年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1月,撤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建喜桂圖旗人民政府。

1980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喜桂圖旗人民政府,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博克圖隸屬于牙克石市博克圖鎮。

正藍旗上都鎮

上都鎮因元上都而得名,是正藍旗政府所在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裡曾是大元王朝的龍興之地,元世祖忽必烈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座草原都城——元上都。這裡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是察哈爾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上都鎮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境內有四郎城古城(金桓州城)、噶丹豐吉靈廟(前身之一為“瑪拉日圖廟”)等歷史遺跡,元上都遺址位於上都鎮東20公里處的金蓮川草原上,由遺存占地2287公頃的城市遺址遺跡和墓葬群組成,是中國元代都城系列中創建最早、歷史最久、格局獨特、保存最完整的遺址,1988年被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實現了內蒙古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敖漢旗四家子鎮

四家子鎮位於敖漢旗最南端,是敖漢旗的南大門,西接建平縣,東、南與朝陽縣相鄰,距朝陽市區35公里,距縣城新惠鎮60公里。四家子鎮出產的雜糧與煙花較為知名,尤其是四家子煙花遠銷全國各地,東北地區最大的黑火藥生產企業萬強黑火藥廠即位於本鎮。四家子鎮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根據眾多資料表明,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核心素材便來自熱河戰役期間駐紮在四家子鎮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戰士們的《義勇軍誓詞歌》。

青泉谷自然風景區位于敖漢旗四家子鎮秋杖子村境內,是一個風光優美的天然次生林區。溝內景色奇絕、美不勝收;兩則山巒聳峙,似虎踞龍盤,連綿不絕;植物林草茂盛翠綠,蓊蓊鬱鬱。天然植物群落與動物資源保存完好,青泉谷風景區是燕山山脈最東段末端的天然次生林區,這裡生長著五角楓、蒙古櫟、黑樺、山杏、核桃、柞樹等30多種喬灌樹種,對研究次生林生態植被具有重要意義。野兔、狐狸、野雞、王乾哥等10多種飛禽走獸在山間溪邊穿梭嬉戲,帶來勃勃生機。景區以真林、奇水、怪石為勝,更以神奇、優美的傳說而遠近聞名。溝內林木蔥蘢、溪水潺潺、怪石層疊。石被水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水被石激蕩出萬種風情,點綴穿越在綠樹紅花之中,別有一番情趣。景點杏花溪內,更有蘑菇石、閻王鼻子、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山水畫,可謂“青山石上走,人在畫中游”。

青城寺位於敖漢旗四家鎮牛夕河村,是內蒙古自治區保留較好的佛教聖地之一,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原為歇山式建築,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被毀。1924年(民國十三年)在原地重建,重建後的寺廟分前、中、後三重院落,均為五間滾龍脊式的磚木結構房屋。建國前,後殿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1967年前殿被扒掉,1994年中殿毀於火災。後經赤峰市宗教局審核登記,允許保留下來。

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

孝莊故里花吐古拉鎮境內旅遊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這裡是孝莊故里,人文旅遊資源獨一無二;這裡有90%的蒙古族居民,民俗文化頗具特色;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及瑪曾在這裡講經傳法,宗教色彩濃厚。

花吐古拉鎮西北部的浩日彥艾勒嘎查被評為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

花吐古拉鎮旅遊、文化、生態資源豐富,現有孝莊園旅遊區、唐格爾廟、千畝古榆林等景觀,2015年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總局列為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科爾沁沙地、古榆林更是引來全國各地的自駕遊客領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1880年達爾罕王爺屬民包額木和呼日樂喇嘛到此定居,稱花吐古拉屯。1932年設努圖克時為舍伯吐努圖克三家子,1938年為烏力吉吐努圖克管轄,1947年6月為烏力吉吐努圖克所轄,1959年8月為烏力吉吐人民公社花吐古拉管理區,1963年設花吐古拉人民公社,1984年9月花吐古拉人民公社改為花吐古拉蘇木。2000年4月,改設花吐古拉鎮。

開魯縣開魯鎮

特色旅遊開魯縣開魯鎮。1946年六月開魯解放,建立了第

開魯縣開魯鎮

特色旅遊開魯縣開魯鎮。1946年六月開魯解放,建立了第一區政府。1958年成立了明仁公社,1984年改為開魯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魯鎮致力於打造區域美食品牌,傳承美食技藝,形成本地區人文、生態美景相匹配的美食名城,營造開魯鎮旅遊新形象,傳承開魯百年歷史香飄萬里,百年經典佳餚再煥榮光,促進開魯縣美食旅遊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開魯鎮自然與人文底蘊深厚。這裡留存了十三世紀初蒙古民族逐漸強盛的歷史見證——元代佛塔;白塔公園建有麥新烈士紀念館。

遼代琉璃磚貴族墓和麥新紀念館(AAA級)、牽手草原度假村、富豪山莊、田園水上樂園、如霖度假村(賽馬場)、菁華度假村、白塔公園、世紀廣場、人民廣場、商業步行街構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草原度假村開魯鎮美食多不勝數,其中以殺豬菜系列、小米豆角飯系列、黏食系列、古榆聖水豆腐系列、全羊宴、全豬宴、全牛宴系列最具特色,都是開魯鎮的代表名作。

科爾沁左翼後旗吉爾嘎朗鎮

吉爾嘎郎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吉爾嘎朗鎮因僧格林沁王府而得名,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僧格林沁王府(又稱博王府)始建於清朝乾隆5年(1740年),是清代愛國將領僧格林沁的居所,距今已有270餘年歷史。1994年被列為旗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自治區政府確定為第三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更好地保護、挖掘和傳承本地優秀文化遺產,僧格林沁王府保護修復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按照“修舊如舊、原址複建、恢復原貌”的原則於2015年4月正式啟動,規劃總投資約3.3億元,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766平方米;該旗還計畫打造占地400餘畝的王府花園,並對吉爾嘎朗鎮進行綜合改造,以全面提升王府周邊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截至2016年底,已投資2.15億元,完成全部主體建築工程。王府修復和吉爾嘎朗鎮綜合改造工程完成後,將進一步促進該旗歷史文化名鎮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及優秀傳統建築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對提升地區歷史文化內涵和旅遊觀光承載力具有重要作用。

敖漢旗下窪鎮河西村

敖漢旗下窪鎮河西村位於鎮政府所在地東4公里處,全村擁有8萬多畝水草豐茂、美麗富饒的平原沃土,在這片沃土上養育了勤勞勇敢、聰明睿智、淳樸善良的4600多河西人。該村地理位置優越,國道111線橫貫東西。水源條件豐富,人均水澆地5.5畝。曾靠企業占地和集體發包耕地,集體經濟年逾收入20萬元以上,最多時累計達到70萬元。由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河西村一度被譽為“敖漢第一村”。

額爾古納市奇乾鄉奇乾村

奇乾村地處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畔,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早在西元九至十世紀,奇乾村依額爾古納河流域就已成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乞顏部落生活繁衍生息之地。後來,蒙古族先人乞顏部落從這裡走出大山、森林,走向呼倫貝爾大草原,以至後來,創造不朽的偉業。19世紀,奇乾鄉民族的燦爛歷史文化又一次得到更新,奇乾村所在區域盛產黃金,森林茂密,水草豐美。沙俄軍人、群眾越過界河採金、伐木、放牧、經商,與中國“闖關東”的人群長期生產生活在一起,形成婚姻,繁衍出一代又一代的華俄後裔,並長期定居下來。今天村容村貌完全都是中西方文化合璧交融的俄羅斯族“木刻楞”房屋,及錯落有致的木刻楞特色的建築群街區。

奇乾村是一個多民族形成、發展和繁衍生息的發源地,現又是一個俄羅斯族特色鮮明的村莊。同時古遺跡等又增添無限的歷史文化價值空間的考證,越來越吸引了史學界的目光。特別是全世界蒙古學者都在尋找的“額爾古涅.昆”,都在奇乾村小孤山地穴遺址得到了新的發現。目前,奇乾村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個。

奇乾鄉主要形成於清代末期至民國初期,幾代擴建形成現有規模。奇乾鄉自然資源豐富,境內原始森林是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一部分,至今尚未開採,以興安落葉松為主,次生林範圍較小。山地林區野生漿果、珍貴野生動物較多。

近年來,為加強奇乾村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發揚奇乾村的歷史文化影響力,額爾古納市制定了奇乾村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總體規劃、奇乾村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規劃以及奇乾村特色景觀旅遊規劃等相關規定。2014年奇乾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自治區第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名錄。

這個小村裡僅有11戶人家,他們與大自然握手言歡。村旁是一個駐軍的軍營,守護著國土的邊境。對於我們來說,奇乾村猶如一個童話世界一般。草地、小木屋、屋前的木柵欄、屋邊的牛、狗,很不真實。一條大河、一大片的草地、一大片群山和一個小村莊。在這裡,手機沒信號,沒電話,晚上也只有接軍營的電幾個小時,你大可以拋掉城市那些繁重的壓力和念頭,與世隔絕地住上兩天,仿若世外,人生難得偷得半生閑。

這是一個隔著一條河就可見到俄國的小村莊,河的對面便是俄羅斯的森林。你能想像麼,中俄界河在眼前流淌,大地傾斜,原野無邊,村莊靜謐,羊群牛群安詳散步,樺木垛子高高地砌在屋後,散發樹木清香。

你能想像麼,這裡有著獨特的寒冷又燦爛的氣候:晨曦的奇乾一片白茫茫,霧與霜的結合,等到太陽出來霧汽散盡,深秋的奇乾小村色彩顯的更豐富,樹上及草原上都穿上了白白的衣裳。

neimengfangchehui

內蒙古房車圈乾貨分享第一平臺

上都鎮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境內有四郎城古城(金桓州城)、噶丹豐吉靈廟(前身之一為“瑪拉日圖廟”)等歷史遺跡,元上都遺址位於上都鎮東20公里處的金蓮川草原上,由遺存占地2287公頃的城市遺址遺跡和墓葬群組成,是中國元代都城系列中創建最早、歷史最久、格局獨特、保存最完整的遺址,1988年被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實現了內蒙古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敖漢旗四家子鎮

四家子鎮位於敖漢旗最南端,是敖漢旗的南大門,西接建平縣,東、南與朝陽縣相鄰,距朝陽市區35公里,距縣城新惠鎮60公里。四家子鎮出產的雜糧與煙花較為知名,尤其是四家子煙花遠銷全國各地,東北地區最大的黑火藥生產企業萬強黑火藥廠即位於本鎮。四家子鎮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根據眾多資料表明,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核心素材便來自熱河戰役期間駐紮在四家子鎮的東北抗日義勇軍戰士們的《義勇軍誓詞歌》。

青泉谷自然風景區位于敖漢旗四家子鎮秋杖子村境內,是一個風光優美的天然次生林區。溝內景色奇絕、美不勝收;兩則山巒聳峙,似虎踞龍盤,連綿不絕;植物林草茂盛翠綠,蓊蓊鬱鬱。天然植物群落與動物資源保存完好,青泉谷風景區是燕山山脈最東段末端的天然次生林區,這裡生長著五角楓、蒙古櫟、黑樺、山杏、核桃、柞樹等30多種喬灌樹種,對研究次生林生態植被具有重要意義。野兔、狐狸、野雞、王乾哥等10多種飛禽走獸在山間溪邊穿梭嬉戲,帶來勃勃生機。景區以真林、奇水、怪石為勝,更以神奇、優美的傳說而遠近聞名。溝內林木蔥蘢、溪水潺潺、怪石層疊。石被水雕琢成一件件藝術品,水被石激蕩出萬種風情,點綴穿越在綠樹紅花之中,別有一番情趣。景點杏花溪內,更有蘑菇石、閻王鼻子、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山水畫,可謂“青山石上走,人在畫中游”。

青城寺位於敖漢旗四家鎮牛夕河村,是內蒙古自治區保留較好的佛教聖地之一,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原為歇山式建築,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被毀。1924年(民國十三年)在原地重建,重建後的寺廟分前、中、後三重院落,均為五間滾龍脊式的磚木結構房屋。建國前,後殿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1967年前殿被扒掉,1994年中殿毀於火災。後經赤峰市宗教局審核登記,允許保留下來。

科爾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鎮

孝莊故里花吐古拉鎮境內旅遊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這裡是孝莊故里,人文旅遊資源獨一無二;這裡有90%的蒙古族居民,民俗文化頗具特色;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及瑪曾在這裡講經傳法,宗教色彩濃厚。

花吐古拉鎮西北部的浩日彥艾勒嘎查被評為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全國生態文化村”。

花吐古拉鎮旅遊、文化、生態資源豐富,現有孝莊園旅遊區、唐格爾廟、千畝古榆林等景觀,2015年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總局列為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科爾沁沙地、古榆林更是引來全國各地的自駕遊客領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1880年達爾罕王爺屬民包額木和呼日樂喇嘛到此定居,稱花吐古拉屯。1932年設努圖克時為舍伯吐努圖克三家子,1938年為烏力吉吐努圖克管轄,1947年6月為烏力吉吐努圖克所轄,1959年8月為烏力吉吐人民公社花吐古拉管理區,1963年設花吐古拉人民公社,1984年9月花吐古拉人民公社改為花吐古拉蘇木。2000年4月,改設花吐古拉鎮。

開魯縣開魯鎮

特色旅遊開魯縣開魯鎮。1946年六月開魯解放,建立了第

開魯縣開魯鎮

特色旅遊開魯縣開魯鎮。1946年六月開魯解放,建立了第一區政府。1958年成立了明仁公社,1984年改為開魯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魯鎮致力於打造區域美食品牌,傳承美食技藝,形成本地區人文、生態美景相匹配的美食名城,營造開魯鎮旅遊新形象,傳承開魯百年歷史香飄萬里,百年經典佳餚再煥榮光,促進開魯縣美食旅遊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開魯鎮自然與人文底蘊深厚。這裡留存了十三世紀初蒙古民族逐漸強盛的歷史見證——元代佛塔;白塔公園建有麥新烈士紀念館。

遼代琉璃磚貴族墓和麥新紀念館(AAA級)、牽手草原度假村、富豪山莊、田園水上樂園、如霖度假村(賽馬場)、菁華度假村、白塔公園、世紀廣場、人民廣場、商業步行街構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草原度假村開魯鎮美食多不勝數,其中以殺豬菜系列、小米豆角飯系列、黏食系列、古榆聖水豆腐系列、全羊宴、全豬宴、全牛宴系列最具特色,都是開魯鎮的代表名作。

科爾沁左翼後旗吉爾嘎朗鎮

吉爾嘎郎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吉爾嘎朗鎮因僧格林沁王府而得名,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僧格林沁王府(又稱博王府)始建於清朝乾隆5年(1740年),是清代愛國將領僧格林沁的居所,距今已有270餘年歷史。1994年被列為旗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自治區政府確定為第三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更好地保護、挖掘和傳承本地優秀文化遺產,僧格林沁王府保護修復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按照“修舊如舊、原址複建、恢復原貌”的原則於2015年4月正式啟動,規劃總投資約3.3億元,占地面積3.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766平方米;該旗還計畫打造占地400餘畝的王府花園,並對吉爾嘎朗鎮進行綜合改造,以全面提升王府周邊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截至2016年底,已投資2.15億元,完成全部主體建築工程。王府修復和吉爾嘎朗鎮綜合改造工程完成後,將進一步促進該旗歷史文化名鎮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及優秀傳統建築藝術的傳承和發揚,對提升地區歷史文化內涵和旅遊觀光承載力具有重要作用。

敖漢旗下窪鎮河西村

敖漢旗下窪鎮河西村位於鎮政府所在地東4公里處,全村擁有8萬多畝水草豐茂、美麗富饒的平原沃土,在這片沃土上養育了勤勞勇敢、聰明睿智、淳樸善良的4600多河西人。該村地理位置優越,國道111線橫貫東西。水源條件豐富,人均水澆地5.5畝。曾靠企業占地和集體發包耕地,集體經濟年逾收入20萬元以上,最多時累計達到70萬元。由於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河西村一度被譽為“敖漢第一村”。

額爾古納市奇乾鄉奇乾村

奇乾村地處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畔,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美的自然環境,早在西元九至十世紀,奇乾村依額爾古納河流域就已成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乞顏部落生活繁衍生息之地。後來,蒙古族先人乞顏部落從這裡走出大山、森林,走向呼倫貝爾大草原,以至後來,創造不朽的偉業。19世紀,奇乾鄉民族的燦爛歷史文化又一次得到更新,奇乾村所在區域盛產黃金,森林茂密,水草豐美。沙俄軍人、群眾越過界河採金、伐木、放牧、經商,與中國“闖關東”的人群長期生產生活在一起,形成婚姻,繁衍出一代又一代的華俄後裔,並長期定居下來。今天村容村貌完全都是中西方文化合璧交融的俄羅斯族“木刻楞”房屋,及錯落有致的木刻楞特色的建築群街區。

奇乾村是一個多民族形成、發展和繁衍生息的發源地,現又是一個俄羅斯族特色鮮明的村莊。同時古遺跡等又增添無限的歷史文化價值空間的考證,越來越吸引了史學界的目光。特別是全世界蒙古學者都在尋找的“額爾古涅.昆”,都在奇乾村小孤山地穴遺址得到了新的發現。目前,奇乾村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個。

奇乾鄉主要形成於清代末期至民國初期,幾代擴建形成現有規模。奇乾鄉自然資源豐富,境內原始森林是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一部分,至今尚未開採,以興安落葉松為主,次生林範圍較小。山地林區野生漿果、珍貴野生動物較多。

近年來,為加強奇乾村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發揚奇乾村的歷史文化影響力,額爾古納市制定了奇乾村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總體規劃、奇乾村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規劃以及奇乾村特色景觀旅遊規劃等相關規定。2014年奇乾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和自治區第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名錄。

這個小村裡僅有11戶人家,他們與大自然握手言歡。村旁是一個駐軍的軍營,守護著國土的邊境。對於我們來說,奇乾村猶如一個童話世界一般。草地、小木屋、屋前的木柵欄、屋邊的牛、狗,很不真實。一條大河、一大片的草地、一大片群山和一個小村莊。在這裡,手機沒信號,沒電話,晚上也只有接軍營的電幾個小時,你大可以拋掉城市那些繁重的壓力和念頭,與世隔絕地住上兩天,仿若世外,人生難得偷得半生閑。

這是一個隔著一條河就可見到俄國的小村莊,河的對面便是俄羅斯的森林。你能想像麼,中俄界河在眼前流淌,大地傾斜,原野無邊,村莊靜謐,羊群牛群安詳散步,樺木垛子高高地砌在屋後,散發樹木清香。

你能想像麼,這裡有著獨特的寒冷又燦爛的氣候:晨曦的奇乾一片白茫茫,霧與霜的結合,等到太陽出來霧汽散盡,深秋的奇乾小村色彩顯的更豐富,樹上及草原上都穿上了白白的衣裳。

neimengfangchehui

內蒙古房車圈乾貨分享第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