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際家長會”助力“洋娃娃”教育 杭州國際化社區打造探索新招

義大利爹媽認真聽社區工作人員講解教育心得

5月25日傍晚,杭州江幹區筧橋街道的金色黎明社區,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際家長會”,一邊是社區書記、小學老師、居民顧問,一邊是高鼻樑、棕眼睛的“國際爹媽”和外語翻譯,探討怎樣讓4個義大利孩子儘快融入杭州,愛上“浙”裡。

近年來,隨著杭州城市國際化的快速提升,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以及孩子成為杭州的社區居民。“國際范”成為杭州向世界遞出的新名片,而社區作為社會的“最小細胞”,

已成為展示杭州面貌的重要視窗。如何讓社區發揮作用,帶給外籍人士“溫度”和便捷,是杭州在社區國際化和國際化社區打造中做的大文章。

在江幹區的金色黎明社區比鄰錢江新城,國際化程度較高,目前住著三十多位外籍住戶。不久之前,又有一大家子義大利人搬進社區,5位大人4個孩子,全都只會講義大利語,不僅日常交流存在困難,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也讓家長撓頭。

在社區幫助下,4名義大利娃順利進入筧橋小學讀書,可是因為語言差異,孩子們很難融入本地學生的交流圈,學習課程跟不上,連日常對話也沒練熟。

國際家長會現場

社區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後,與學校共同發起“國際家長會”,邀請義大利家長與老師、社工面對面,

討論孩子們今後的學習生活。班主任說:“國際教育是一項新課題,需要家長、學校、社區共同參與。今後老師會對國際學生更加關心,平時生活,也請社區多多照顧。只要三方達成共識,孩子們一定能取得更大進步。”

社區書記則拿出了一套“國際學生融入”方案,先為國際家庭尋找一位懂義大利語的志願者,再發動社區內的其他國際居民與義大利家長分享教育心得,

同時通過開展趣味遊園活動,幫助義大利孩子融入社區:“端午節,咱們社區會舉辦一場‘六一嘉年華’,有遊戲、魔術、繪畫等許多活動。歡迎義大利爸媽帶著孩子來參加!玩著玩著,孩子們就能變成朋友。”

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底,杭州主城區的364個社區中,有341個社區居住有國際人員,占社區總數的93.68%,總數為6393餘名,主要以產業、就學和居住環境為紐帶,呈自然聚集狀態。

面對居住人群國際化大趨勢,杭州市在大量調研、分析和實踐的基礎上,吸收、借鑒國內外社區建設經驗,率先在全國提出“社區建設國際化”的理念,變外籍居民導向為全體居民導向,成為全國首個整體推進社區建設國際化的城市。2017年,杭州計畫再打造10個國際化社區示範點,將國際化社區示範點總數擴展到17個。

杭州江幹區國際化社區活動現場

杭州江幹區國際化社區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