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李治為什麼喜歡他後媽

[導讀]唐高宗李治後宮佳麗眾多,然而他卻偏偏對先帝的才人,年長自己四歲的武則天情有獨鍾,這是什麼原因呢?

揭秘李治為什麼喜歡武則天

唐高宗李治後宮佳麗眾多,然而他卻偏偏對先帝的才人,

年長自己四歲的武則天情有獨鍾,這是什麼原因呢?

武則天與李治劇照

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猜測是因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親自撫養,所身處的是慈父嚴母的生活環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會對自己的兒子高標準嚴要求,

因而深感父愛缺失的李治勢必要在母親長孫皇后身上尋求更多的母愛,以彌補自己內心的缺憾。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治就將這種戀母情結轉移到太宗身邊最親近的宮人武媚身上,因而高宗對武則天的感情並不僅僅是單純的男女之情,民間廣為流傳的高宗愛慕武則天美貌,而不惜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立自己父親的女人為後的說法,實際上是有失偏頗的。

唐高宗即位初期,王皇后與蕭淑妃為爭奪帝王愛幸及立儲之事明爭暗鬥,令高宗不勝其煩,而正在這時,他在感業寺中偶然邂逅了曾經兩情相悅的武則天,立刻被武則天的溫柔多情善解人意所吸引。

武則天不僅在精神上給予高宗極大的撫慰,而且心機深沉,極具人格魅力與政治手腕。得王皇后相助回宮後,她一邊籠絡宮中人心,迅速掃平了後宮妨礙她獨攬大權的障礙,

一邊又積極輔佐高宗展開了與前朝老臣們的政治鬥爭,逐漸將朝中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為代表的淩駕于王權之上的外戚勢力清除乾淨,幫助李治擺脫朝臣的鉗制,延續了貞觀之治的繁榮。

所以,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李治對武則天的寵愛,還在於其在朝政方面對武氏的倚重,她為生性懦弱的他做了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一代女皇武則天愛李治嗎

若無唐高宗李治,一代女皇武則天或許只是感業寺裡常伴青燈古佛誦經的一個尼姑,永遠沒有機會登上自古男人專屬的政治舞臺一展抱負,因而,私以為,武則天是愛李治的。

武則天與李治劇照

她當然是愛他的,就憑他與她年少相識,兩小無猜的純真情感;就憑他一朝登基為帝,

後宮佳麗成群,依然不忘舊愛,接她從感業寺回宮;就憑他為她廢黜皇后,改立她為中宮,許她參與國事;就憑他立她的兒子為儲君,一心要把最重要的王位傳給他們的孩子……武則天愛李治,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然而如若有朝一日不愛了,那便只有一種理由:她要擺脫這個男人的束縛,獨自坐擁江山,靠自己的力量在朝廷政務上大展拳腳。

早在王氏貴為皇后之時,武則天就以一條扼殺公主的苦肉計欺騙了自己的愛人,繼而成功除掉王皇后與蕭淑妃這兩塊絆腳石,順利登上了高宗的後位。這麼說來,其實很早之前,武則天對高宗的愛就伴隨著政治因素,沒那麼純粹了。

李治後期,對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天后武氏可謂又敬又怕,男人對女人的愛,本身也有一個“溫柔和順,容易駕馭”的大前提,換言之,一個男人一旦對他的女人感到畏懼,就很難再談愛她。而處在帝后爭鋒大環境下的武則天,內心想必也是如此。

曾經的恩愛夫妻在人生的晚年卻同床異夢,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然而武則天是一個何等具有政治野心的女人,一個心懷鴻鵠之志的女強人,怎麼可能只在男女情愛這小圈子裡兜兜轉轉呢?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是誰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為唐太宗的正妻——文德皇后長孫氏。長孫皇后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德皇后,她本是將門之女,大唐宰相長孫無忌之妹,也是唐太宗一生敬愛的女子。

長孫皇后劇照

民間關於長孫皇后的傳說很多,相傳她十三歲初為人婦之時,正值隋末群雄紛爭的年代。唐國公李淵頗有威望,因而四方豪傑紛紛前來投奔。此時年少氣盛的秦王李世民憑藉他出色的個人能力和強大的政治手腕招攬了不少有識之士,其中就包括秦叔寶、程咬金等當世豪傑。

為了幫助丈夫贏得良好的人緣,長孫氏每逢征戰之時,便親往戰地勉勵前方諸將,鼓舞三軍士氣。私下每有地方官員敬獻金銀財帛,她也堅決不受,亦或者將財物分送貧苦百姓,賑濟災民。身為官宦小姐的長孫氏卻能如此體恤民情,這在當時飽受隋末暴政之苦的百姓看來,自然是銘感於心。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稱帝。前朝諸臣之中,有一位以直言進諫著稱宰相魏征,常勸李世民要以江山社稷和天下萬民為重,不能玩物喪志。

一次,魏征又在朝上進諫君王不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蓋離宮,否則與隋煬帝暴君無異。唐太宗一下朝即龍顏大怒,聲稱要“殺了那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得知內情後急忙換上朝服向唐太宗叩拜道喜,說魏征之所以敢直言不諱,全因君王乃是明君,明君得賢臣輔助,猶如得明鏡以正衣冠,理應珍而重之,怎能妄開殺戒?太宗當即幡然醒悟,羞愧不已。至此之後,更為勵精圖治,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對魏征越發珍愛敬重。

李治的妃子都有哪些人

在武則天回宮之前,唐高宗李治最寵愛的是妖冶狐媚的蕭淑妃。蕭淑妃家世顯赫,她是南朝士族蘭陵蕭氏一族的望族,齊梁皇室後裔。相傳她美貌聰慧,能歌善舞,是由高宗的叔叔——漢王李元昌親自引薦入宮的女子。

蕭淑妃劇照

當時還是晉王的李治對她視若珍寶,愛不釋手,一娶了她即封為良娣。

高宗登基後,蕭氏被冊封為淑妃,地位雖比不得位正中宮的王皇后,然而蕭淑妃頗為爭氣,接連為高宗誕下了一位皇子和兩位公主,頓時成了李唐江山的大功臣,因此越發趾高氣揚,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裡。

王皇后本就不得寵,又膝下無兒,面對蕭淑妃的飛揚跋扈,正苦無對策之時,陳王李忠的生母劉妃獻上一計:欲扳倒蕭淑妃,得借助武氏。

王皇后一聽,茅塞頓開,立刻秘密差人前往感業寺,命削髮為尼的武則天蓄髮,準備回宮。

高宗聞聽後喜不自勝,於是,在王皇后的一手安排下,已然懷有龍種的武則天很快得以回宮。

王皇后這招果然奏效,未過多久,武氏誕下嬰兒,高宗的全副身心都在她身上,蕭淑妃頓時失寵,氣急敗壞地前往昭儀宮找武氏理論,一張因妒恨而尤顯醜惡的嘴臉更招致高宗厭惡。

王皇后自以為除掉了眼中釘,豈料不久她便發現當初接回武氏的做法完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比起蕭淑妃,武則天的手段要高明得多,她不僅獨佔了高宗全部的寵愛,而且很快用計使高宗廢掉了王皇后,立自己為後。

被廢為庶人的王氏與昔日情敵蕭氏一同被囚禁別怨,很快被武則天以殘酷的手段迫害致死。

武則天比李治相差幾歲

關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年齡差距,歷史上眾說紛紜,有說武則天年長李治七歲,也有說四歲。然而無論如何,有一個事實是無法回避的,那便是李治與武則天屬於名副其實的姐弟戀。

李治和武則天劇照

史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劉徹,也曾迎娶年長自己四歲的表姐陳阿嬌為皇后。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如花美眷也往往經不住時光的考驗,於是,漢武帝又先後移情于衛子夫、李夫人、趙鉤弋等其他後宮佳麗。

然而武則天卻偏偏穩坐高宗皇后之位二十多年之久,之後更憑藉自己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成為空前絕後的女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早在唐太宗在世時,十四歲的武則天便奉召入宮,受封才人,此後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一直未得“晉升”。說得更明白點,她當時的身份也就是個天子伴讀秘書兼陪床,不過那時候,頗有遠見的武則天就已然開始施展自己女性的魅力,趁勢迷住了李唐江山下一代的接班人——生性敦厚的晉王李治。

太宗駕崩後,武則天與一干宮女一起出宮往感業寺為尼,此時,即位之初便為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爭鬥而苦惱不已的高宗來到感業寺祈福,偶遇心中摯愛的武媚娘,不禁喜出望外,立刻詔她侍寢。

其後,李治多次前往感業寺寵倖武則天,將王皇后與蕭淑妃拋之腦後。不久之後,懷有身孕的武則天終於被急於扳倒蕭淑妃的王皇后接回宮,被封為正二品昭儀,至此寵冠後宮,迅速擊敗了王皇后與蕭淑妃這兩個善妒的婦人。

唐高宗李治簡介生平

唐高宗李治是唐國公李淵之孫,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亦是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子嗣眾多,因而原本性格懦弱缺少王者氣度的李治是不在儲君考慮範圍之內的,然而諸皇子皆對皇位虎視眈眈,等不得父親百年歸老就接連發生謀反事件,另太宗傷心不已。

唐高宗李治劇照

痛定思痛之後,他決意傳位於雖無大才,卻有一顆仁愛之心的晉王李治,這便是後來繼承李唐江山,與武則天一同開創燦爛輝煌的後貞觀時代的唐高宗。

李治少年時期,得唐太宗親自教導,經常出入禦書房,與太宗才人武氏漸生情愫。

唐太宗駕崩後,武氏與其他一眾宮人被送往感業寺削髮為尼。彼時,李治登基之初便受到長孫無忌等權臣的諸多鉗制,尤為後宮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之事所煩惱,偶然一次入感業寺進香之際,竟意外地與曾經愛慕至深的武則天重逢,驚喜之下立刻詔她侍寢,兩人纏綿間互訴離別之情。

不久之後,一心想著扳倒蕭淑妃的王皇后主動提出將武氏納入高宗後宮,早有此意的高宗欣然許可,當即不顧朝臣反對從感業寺接回已然懷有身孕的武氏,封為正二品昭儀。至此之後,武氏漸漸寵冠後宮,竟以雷霆之勢迅速打敗了王皇后與蕭淑妃,一躍成為高宗的後宮之主。

在朝政上有了武則天的輔助,高宗得以放開手腳,漸漸擺脫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外戚勢力的鉗制,在之後二十多年的執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績。

武則天就以一條扼殺公主的苦肉計欺騙了自己的愛人,繼而成功除掉王皇后與蕭淑妃這兩塊絆腳石,順利登上了高宗的後位。這麼說來,其實很早之前,武則天對高宗的愛就伴隨著政治因素,沒那麼純粹了。

李治後期,對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天后武氏可謂又敬又怕,男人對女人的愛,本身也有一個“溫柔和順,容易駕馭”的大前提,換言之,一個男人一旦對他的女人感到畏懼,就很難再談愛她。而處在帝后爭鋒大環境下的武則天,內心想必也是如此。

曾經的恩愛夫妻在人生的晚年卻同床異夢,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然而武則天是一個何等具有政治野心的女人,一個心懷鴻鵠之志的女強人,怎麼可能只在男女情愛這小圈子裡兜兜轉轉呢?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是誰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為唐太宗的正妻——文德皇后長孫氏。長孫皇后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德皇后,她本是將門之女,大唐宰相長孫無忌之妹,也是唐太宗一生敬愛的女子。

長孫皇后劇照

民間關於長孫皇后的傳說很多,相傳她十三歲初為人婦之時,正值隋末群雄紛爭的年代。唐國公李淵頗有威望,因而四方豪傑紛紛前來投奔。此時年少氣盛的秦王李世民憑藉他出色的個人能力和強大的政治手腕招攬了不少有識之士,其中就包括秦叔寶、程咬金等當世豪傑。

為了幫助丈夫贏得良好的人緣,長孫氏每逢征戰之時,便親往戰地勉勵前方諸將,鼓舞三軍士氣。私下每有地方官員敬獻金銀財帛,她也堅決不受,亦或者將財物分送貧苦百姓,賑濟災民。身為官宦小姐的長孫氏卻能如此體恤民情,這在當時飽受隋末暴政之苦的百姓看來,自然是銘感於心。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稱帝。前朝諸臣之中,有一位以直言進諫著稱宰相魏征,常勸李世民要以江山社稷和天下萬民為重,不能玩物喪志。

一次,魏征又在朝上進諫君王不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蓋離宮,否則與隋煬帝暴君無異。唐太宗一下朝即龍顏大怒,聲稱要“殺了那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得知內情後急忙換上朝服向唐太宗叩拜道喜,說魏征之所以敢直言不諱,全因君王乃是明君,明君得賢臣輔助,猶如得明鏡以正衣冠,理應珍而重之,怎能妄開殺戒?太宗當即幡然醒悟,羞愧不已。至此之後,更為勵精圖治,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對魏征越發珍愛敬重。

李治的妃子都有哪些人

在武則天回宮之前,唐高宗李治最寵愛的是妖冶狐媚的蕭淑妃。蕭淑妃家世顯赫,她是南朝士族蘭陵蕭氏一族的望族,齊梁皇室後裔。相傳她美貌聰慧,能歌善舞,是由高宗的叔叔——漢王李元昌親自引薦入宮的女子。

蕭淑妃劇照

當時還是晉王的李治對她視若珍寶,愛不釋手,一娶了她即封為良娣。

高宗登基後,蕭氏被冊封為淑妃,地位雖比不得位正中宮的王皇后,然而蕭淑妃頗為爭氣,接連為高宗誕下了一位皇子和兩位公主,頓時成了李唐江山的大功臣,因此越發趾高氣揚,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裡。

王皇后本就不得寵,又膝下無兒,面對蕭淑妃的飛揚跋扈,正苦無對策之時,陳王李忠的生母劉妃獻上一計:欲扳倒蕭淑妃,得借助武氏。

王皇后一聽,茅塞頓開,立刻秘密差人前往感業寺,命削髮為尼的武則天蓄髮,準備回宮。

高宗聞聽後喜不自勝,於是,在王皇后的一手安排下,已然懷有龍種的武則天很快得以回宮。

王皇后這招果然奏效,未過多久,武氏誕下嬰兒,高宗的全副身心都在她身上,蕭淑妃頓時失寵,氣急敗壞地前往昭儀宮找武氏理論,一張因妒恨而尤顯醜惡的嘴臉更招致高宗厭惡。

王皇后自以為除掉了眼中釘,豈料不久她便發現當初接回武氏的做法完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比起蕭淑妃,武則天的手段要高明得多,她不僅獨佔了高宗全部的寵愛,而且很快用計使高宗廢掉了王皇后,立自己為後。

被廢為庶人的王氏與昔日情敵蕭氏一同被囚禁別怨,很快被武則天以殘酷的手段迫害致死。

武則天比李治相差幾歲

關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年齡差距,歷史上眾說紛紜,有說武則天年長李治七歲,也有說四歲。然而無論如何,有一個事實是無法回避的,那便是李治與武則天屬於名副其實的姐弟戀。

李治和武則天劇照

史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劉徹,也曾迎娶年長自己四歲的表姐陳阿嬌為皇后。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如花美眷也往往經不住時光的考驗,於是,漢武帝又先後移情于衛子夫、李夫人、趙鉤弋等其他後宮佳麗。

然而武則天卻偏偏穩坐高宗皇后之位二十多年之久,之後更憑藉自己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成為空前絕後的女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早在唐太宗在世時,十四歲的武則天便奉召入宮,受封才人,此後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一直未得“晉升”。說得更明白點,她當時的身份也就是個天子伴讀秘書兼陪床,不過那時候,頗有遠見的武則天就已然開始施展自己女性的魅力,趁勢迷住了李唐江山下一代的接班人——生性敦厚的晉王李治。

太宗駕崩後,武則天與一干宮女一起出宮往感業寺為尼,此時,即位之初便為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爭鬥而苦惱不已的高宗來到感業寺祈福,偶遇心中摯愛的武媚娘,不禁喜出望外,立刻詔她侍寢。

其後,李治多次前往感業寺寵倖武則天,將王皇后與蕭淑妃拋之腦後。不久之後,懷有身孕的武則天終於被急於扳倒蕭淑妃的王皇后接回宮,被封為正二品昭儀,至此寵冠後宮,迅速擊敗了王皇后與蕭淑妃這兩個善妒的婦人。

唐高宗李治簡介生平

唐高宗李治是唐國公李淵之孫,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亦是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子嗣眾多,因而原本性格懦弱缺少王者氣度的李治是不在儲君考慮範圍之內的,然而諸皇子皆對皇位虎視眈眈,等不得父親百年歸老就接連發生謀反事件,另太宗傷心不已。

唐高宗李治劇照

痛定思痛之後,他決意傳位於雖無大才,卻有一顆仁愛之心的晉王李治,這便是後來繼承李唐江山,與武則天一同開創燦爛輝煌的後貞觀時代的唐高宗。

李治少年時期,得唐太宗親自教導,經常出入禦書房,與太宗才人武氏漸生情愫。

唐太宗駕崩後,武氏與其他一眾宮人被送往感業寺削髮為尼。彼時,李治登基之初便受到長孫無忌等權臣的諸多鉗制,尤為後宮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之事所煩惱,偶然一次入感業寺進香之際,竟意外地與曾經愛慕至深的武則天重逢,驚喜之下立刻詔她侍寢,兩人纏綿間互訴離別之情。

不久之後,一心想著扳倒蕭淑妃的王皇后主動提出將武氏納入高宗後宮,早有此意的高宗欣然許可,當即不顧朝臣反對從感業寺接回已然懷有身孕的武氏,封為正二品昭儀。至此之後,武氏漸漸寵冠後宮,竟以雷霆之勢迅速打敗了王皇后與蕭淑妃,一躍成為高宗的後宮之主。

在朝政上有了武則天的輔助,高宗得以放開手腳,漸漸擺脫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外戚勢力的鉗制,在之後二十多年的執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