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巴哈馬留學生的在華生活:希望融合中西陶瓷技藝

資料圖片,陶瓷藝人展示陶瓷成型技藝。宗寶珍 攝

中新社景德鎮3月19日電 題:巴哈馬留學生的在華生活:希望融合中西陶瓷技藝

作者 吳鵬泉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陶瓷文化豐富多彩,能在中國學習生活我感覺很幸福”,現年26歲的時安林來自大西洋西岸的一個島國巴哈馬,他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希望能融合中西陶瓷技藝,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品。

2008年,時安林在自己國家開始學習陶瓷藝術。為提高陶瓷製作技藝,

他於2013年來到中國留學,先在江蘇一所大學學習了一年漢語預科課程,後求學於江西景德鎮,目前就讀於中國唯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景德鎮陶瓷大學。

語言不通和文化禮儀差異是時安林剛來中國時遇到的兩個難題。他向記者坦承,當時購物和吃飯有諸多不便,“在外面買東西,經常要重複表達自己的意思;吃飯方面,中國人喜歡點幾份菜大家一起吃,我們那兒基本是各自的盤子分開吃。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陶瓷歷史悠久。”在時安林看來,相對於巴哈馬陶瓷的寫意抽象,中國陶瓷更為細膩通透。“中國陶瓷製作技術很高超,我來景德鎮學習,就是想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練泥、拉坯、曬坯、施釉、燒窯……如今,已在中國生活學習了三年多的時安林說起陶瓷製作工藝流程來頭頭是道。“陶瓷製作過程複雜,有72道工序;來景德鎮學習陶藝,

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加深了我對中國陶瓷文化的瞭解。”

“每年暑假回家鄉,我會舉辦陶瓷展覽,展示自己的作品。”他說,他會向觀展者展示自己在中國學習的陶瓷製作的方法和思維。“雖然來參觀展覽人不是很多,但我覺得他們都會欣賞展覽上的作品以及想法。”

“我明年7月份就要畢業了,但我還想繼續留在景德鎮陶瓷大學讀研究生,可能會就讀陶瓷雕塑專業。”他告訴記者,

他希望能把中西方的陶瓷技藝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品,那樣很有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