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秒會說24種語言, 出國自助遊不再是夢?智慧翻譯戒指真的火了|潮科技

作者| 石筱玉

編輯| 傅博

“翻譯”這一項任務有時候很簡單:在大街上看到不認識的英文單詞,大家都能打開自己手機裡各式各樣的翻譯軟體。

但有時候,“翻譯”這一項任務也很難:在出國旅行的時候一邊開著字典app一邊對著外國友人蹦單詞,

總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為了解決“翻譯不易”的問題,美國洛杉磯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款說24種語言、能當同聲傳譯的戒指。在片花裡,這款戒指真的能讓“特工”們克服語言障礙,順利在各個國家執行任務。

廣告中這枚神奇的戒指叫作Echo Ring,是一枚可穿戴的智慧設備。一聽這個名字,你就知道它肯定與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有關係。

沒錯,Echo Ring還能夠連接亞馬遜的人工智慧助理Alexa。通過Alexa,使用者可以即時檢索資訊、管理智慧家居等等。

從外觀上看,它就是一枚大號戒指。作為語音翻譯助手,它能夠翻譯包括中英意德法日韓等24種語言。

在需要翻譯的場合,只需要對著戒指說話,3秒內即可翻譯出設定好的外語。

和大部分能夠語音翻譯的app不同,Echo Ring的微型晶片讓使用者無需連接網路也能照常使用。

當然,Echo Ring的功能不止翻譯這一項。如果和手機連通,Echo Ring可以用來進行接聽電話、拒接和發送語音訊息。

在設定了相關的手勢操作後,它還可以用手勢操作手機的電話、郵件和音樂播放機等。Echo Ring還可以通過語音連結穀歌日曆、穀歌地圖、優步等手機應用。

Echo ring

除此之外,Echo Ring還內置了一個安全功能:當你按下警示按鈕並說出三遍“HELP” ,你的即時位置等資訊會被發給特定收件人,並且會向用戶和收件人不斷更新相關資訊。 

可穿戴翻譯設備的漫漫長路

Echo Ring在Indiegogo上依舊處於眾籌階段,預計2018年2月發售第一批產品。

在眾籌ing

儘管片花和相關資訊既實用又有趣,主創者在和眾籌投資者的交流中依舊留下了幾個問題。

對於一些使用性問題,例如噪音處理、音量調節、網路信號不佳時的使用方式,主創者都沒有給出很好的解答。與此同時,Echo Ring即時位置跟蹤功能的安全性問題也需要投資者三思。


實際上,Echo Ring並不是可穿戴設備在即時翻譯領域的第一次嘗試。

在2016年,日本公司Logbar Inc.就推出了便攜翻譯器ili。ili只有口香糖大小,能夠在0.2秒的反應時間裡翻譯中、日、英三種語言,並且也不需要網路連接。ili的不少測試片段非常有吸引力,其中就包括下面這個不會說日語的英國人在日本街頭用ili成功向妹子索吻的視頻:

(是不是很多人立刻就有去訂購的衝動了呢……ili在今年6月才會公開發售,感興趣的人記得關注官網http://iamili.com/)

不過,投資者對Echo Ring的很多擔心在ili的測評中變成了現實。

先期接觸ili的使用者們表示,設備在嘈雜環境中識別率低,麥克風設計方式影響收音,並且音量大小無法調節。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品質。

而在ili之前,Logbar Inc.早在2014年就推出過一款智慧戒指Ring by Logbar。

這款可穿戴翻譯設備和今日Echo Ring的某些功能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手勢操作智慧手機和智慧家居。

但是在2015年發售之後,Kickstarter的用戶評論表示戒指體積過大、手勢識別正確率僅有5%左右等問題,因此對產品的滿意度並不高。

再回到今天的產品Echo Ring上來,有Logbar公司的前車之鑒,希望Echo Ring的主創者能夠及時對體積、手勢、噪音等相關問題給出令用戶滿意的答案。

翻譯功能:智慧戒指的發展新思路?

智慧穿戴設備的範圍非常廣。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大家熟悉的設備早就進入了日常生活,可是戒指類產品一直不能夠成為主流。

日本Yano Research Institute Ltd.的研究表明,目前智慧手環的市場占比最大,達到65.2%左右;緊隨其後的是智慧手錶,市場占比約31.2%。

剩下的主流穿戴設備有智慧眼鏡、頭戴式顯示器(HMD)等。以智慧戒指為首的“其他類”僅占1.2%左右的市場份額。

在市場發展前景中,智慧手錶很快將和智慧手環平分主流市場,而包含智慧戒指的“其他類”僅上升空間十分有限。

在Echo Ring之前,智慧戒指的發展分為兩種思路:

一是通過戒指進行應用集成,例如連接手機電話、短信、支付功能等,這類戒指包括前文提到的Ring by Logbar,專注支付功能的Kerv,還有顏值頗高的Ringly。

二是監測使用者身體狀況,包括頗受好評的Motiv Ring,BioRing等。翻譯功能之前並沒有受到智慧戒指開發者的特別關注。

其中,顏值特別高的Ringly,理念是可穿戴設備+珠寶設計,能夠告知使用者收到資訊或事件提醒

不過,翻譯功能是否是智慧戒指的發展契機呢?

在使用語音翻譯器的過程中,用戶看中的是便攜、速度、準確性,和簡易的使用方法。智能戒指本身能夠滿足便攜的要求。

同時,Echo Ring和ili使用的晶片能夠在沒有網路連接的情況下又快又準確地進行翻譯;如果使用得當,智慧戒指的手勢和語音操作也能提高翻譯器的易用性。

抬起手就能輕鬆讓自己說的話變為另一種語言,這樣簡易的的使用方法也讓這類產品充滿了吸引力。

能夠語音翻譯的智慧戒指,前景到底有幾何呢?大概隨著Echo Ring等類似設備的逐步發售,我們很快就會有答案。

(是不是很多人立刻就有去訂購的衝動了呢……ili在今年6月才會公開發售,感興趣的人記得關注官網http://iamili.com/)

不過,投資者對Echo Ring的很多擔心在ili的測評中變成了現實。

先期接觸ili的使用者們表示,設備在嘈雜環境中識別率低,麥克風設計方式影響收音,並且音量大小無法調節。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品質。

而在ili之前,Logbar Inc.早在2014年就推出過一款智慧戒指Ring by Logbar。

這款可穿戴翻譯設備和今日Echo Ring的某些功能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手勢操作智慧手機和智慧家居。

但是在2015年發售之後,Kickstarter的用戶評論表示戒指體積過大、手勢識別正確率僅有5%左右等問題,因此對產品的滿意度並不高。

再回到今天的產品Echo Ring上來,有Logbar公司的前車之鑒,希望Echo Ring的主創者能夠及時對體積、手勢、噪音等相關問題給出令用戶滿意的答案。

翻譯功能:智慧戒指的發展新思路?

智慧穿戴設備的範圍非常廣。智慧手環、智慧手錶等大家熟悉的設備早就進入了日常生活,可是戒指類產品一直不能夠成為主流。

日本Yano Research Institute Ltd.的研究表明,目前智慧手環的市場占比最大,達到65.2%左右;緊隨其後的是智慧手錶,市場占比約31.2%。

剩下的主流穿戴設備有智慧眼鏡、頭戴式顯示器(HMD)等。以智慧戒指為首的“其他類”僅占1.2%左右的市場份額。

在市場發展前景中,智慧手錶很快將和智慧手環平分主流市場,而包含智慧戒指的“其他類”僅上升空間十分有限。

在Echo Ring之前,智慧戒指的發展分為兩種思路:

一是通過戒指進行應用集成,例如連接手機電話、短信、支付功能等,這類戒指包括前文提到的Ring by Logbar,專注支付功能的Kerv,還有顏值頗高的Ringly。

二是監測使用者身體狀況,包括頗受好評的Motiv Ring,BioRing等。翻譯功能之前並沒有受到智慧戒指開發者的特別關注。

其中,顏值特別高的Ringly,理念是可穿戴設備+珠寶設計,能夠告知使用者收到資訊或事件提醒

不過,翻譯功能是否是智慧戒指的發展契機呢?

在使用語音翻譯器的過程中,用戶看中的是便攜、速度、準確性,和簡易的使用方法。智能戒指本身能夠滿足便攜的要求。

同時,Echo Ring和ili使用的晶片能夠在沒有網路連接的情況下又快又準確地進行翻譯;如果使用得當,智慧戒指的手勢和語音操作也能提高翻譯器的易用性。

抬起手就能輕鬆讓自己說的話變為另一種語言,這樣簡易的的使用方法也讓這類產品充滿了吸引力。

能夠語音翻譯的智慧戒指,前景到底有幾何呢?大概隨著Echo Ring等類似設備的逐步發售,我們很快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