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大車企中最早搞新能源的是ta,現在竟然連年虧損!

最近,秋妹參加了一場新能源上市會,而同行的一句話問住了我:

新能源車那麼多,怎麼沒見一汽上市什麼新能源車呢?秋妹一時回答不上來,於是回家趕緊做了功課。

原來,在六大國有車企中,

一汽是很早提出新能源汽車規劃的。可以說,新能源也曾被一汽寄予了厚望。

2011年,一汽集團對外發佈了新能源產業的規劃。按照當時的計畫,一汽集團將在新能源汽車產品開發、能力建設、生產準備等方面投資98億,打造乘用車純電動平臺、混合動力平臺、插電式混合動力平臺和多個新能源商用車產品平臺,

在產品線上,一汽將開發13款新能源乘用車和3款新能源商用車,這個項目被稱為“藍途戰略”。

這個項目的總投資,約為43.5億元,在2012年股東大會上,該項目獲得通過,按照原計劃,這座新能源工廠將在2014年7月建成投產。

在“藍途戰略”提出三年後的2014年,並沒有迎來新工廠的投產,但一汽還是有所動靜,來證明自己並沒有食言。在那一年的北京車展上,一汽正式發佈了“中國一汽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並宣佈首批量產的四款新能源汽車奔騰B50-PHEV、奔騰B50-EV、威志-EV和歐朗-EV上市,作為商品車,正式進入市場銷售。

但遺憾的是,這幾款車並沒有得到市場的任何回應。有關資料顯示,在2015年前七月,中國一汽只是在1月份生產了1輛純電動車,之後的六個月,都是零生產狀態。直到一個月前,在《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屆監事會第九次會議決議公告》中,通過了一項關於調整未來新能源產品實施地點暨終止建設新能源工廠技術改造專案的議案。

就這樣,一個價值43億的新能源項目被砍,至此,這項歷經5年的新能源汽車改造計畫,遭遇爛尾。

事實證明,新能源之於一汽,更多的是面子工程,作為最早佈局新能源的“共和國長子”,現在只剩下了尷尬。對於終止專案的原因,一汽官方表示:公司產能未飽和,新增產能不符合國家發改委的要求;依據充分盤活現有產能、輕投資的原則,做到利益最大化,將專案中的產品調整到現有工廠。

對於一汽轎車的這份失敗聲明,實際上的隱藏在體面下的後悔,而之所以會有後悔,實際上是一汽內部缺乏遠見和前瞻戰略能力的體現。

一汽轎車,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說到它,最大的標籤就是“根紅苗正”,而作為“共和國長子”,它似乎越來越低迷,把榮譽都埋到了從前。

2013年,一汽轎車實現10.07億元利潤,2014年一汽淨利潤縮減到1.6億元,同比減少83.99%;2015年,淨利潤5294.81萬元,同比下降64.75%。2016年,一汽轎車累計銷售19.35萬輛,同比下降17.97%%,淨虧損9.54億元。而更加令人尷尬的是,去年天津一汽的新能源產量,僅為個位數!

無論是紅旗脫離一汽轎車,還是將43億的新能源項目放棄,說到底,都是一汽轎車的止損行為,但當事情發展到現在,才發現問題並止損,是否還能刹得住車,挽回目前的敗局,秋妹覺得,為時已晚。

在國家極力推行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展已成國際趨勢的時候,在北汽、上汽、廣汽、比亞迪、長安等品牌的新能源產品日益完善,走出國門,獲得世界級首肯的時候,“共和國長子”竟然連一款拿得出手的新能源產品都沒有,這是多麼搞笑的事情?

但我們仍然能看得到一汽不緊不慢的高冷態度,今年年初,一汽官方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一汽集團公司對於新能源汽車有統一的發展規劃,公司目前仍以生產銷售傳統乘用車為主。

這樣的一汽,到底還能支撐多久,似乎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也因為一汽的現狀如此堪憂,讓很多人對於一汽與東風的合作依然抱有幻想。

有媒體爆料,一汽集團和東風集團以及其他企業共同出資100億元人民幣,在安陽市合資成立“中國一汽東風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和東風出資比例為1:1,由一汽集團剝離旗下一汽乘用車新能源資質到該公司名下,由東風汽車剝離旗下商用車新能源資質到該公司,一汽與東風各自研發乘用和商用的項目。

該消息隨後被東風集團出面澄清,但由於此前一汽與東風合併的傳聞,以及雙方互調高管等事宜相繼發生,該消息的傳播給業內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間。

秋妹覺得,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這樣的合作對於一汽轎車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一直借助外力發展的一汽,自我造血的能力,與其他車企相比真的差很多,而單靠自己的新能源計畫的流產,也使得與東風的合作,變成了目前最明智的選擇。趁著還值錢,找個靠山,將自己嫁掉,對於一汽而言,是一條好出路。

面對著現在的困難,一汽轎車的智庫顯然已經沒什麼好辦法,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汽扔給自己定下了2020的計畫,到2020年,完成關鍵總成資源佈局,做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動力平臺,掌控核心總成資源;實現6個新能源整車平臺、16款車型全系列產業化的準備,並將佔據新能源市場份額的15%以上。無論是否與東風合作,毫無疑問的是,留給一汽思考和行動的時間,已然越來越少。

2013年,一汽轎車實現10.07億元利潤,2014年一汽淨利潤縮減到1.6億元,同比減少83.99%;2015年,淨利潤5294.81萬元,同比下降64.75%。2016年,一汽轎車累計銷售19.35萬輛,同比下降17.97%%,淨虧損9.54億元。而更加令人尷尬的是,去年天津一汽的新能源產量,僅為個位數!

無論是紅旗脫離一汽轎車,還是將43億的新能源項目放棄,說到底,都是一汽轎車的止損行為,但當事情發展到現在,才發現問題並止損,是否還能刹得住車,挽回目前的敗局,秋妹覺得,為時已晚。

在國家極力推行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展已成國際趨勢的時候,在北汽、上汽、廣汽、比亞迪、長安等品牌的新能源產品日益完善,走出國門,獲得世界級首肯的時候,“共和國長子”竟然連一款拿得出手的新能源產品都沒有,這是多麼搞笑的事情?

但我們仍然能看得到一汽不緊不慢的高冷態度,今年年初,一汽官方表示: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一汽集團公司對於新能源汽車有統一的發展規劃,公司目前仍以生產銷售傳統乘用車為主。

這樣的一汽,到底還能支撐多久,似乎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也因為一汽的現狀如此堪憂,讓很多人對於一汽與東風的合作依然抱有幻想。

有媒體爆料,一汽集團和東風集團以及其他企業共同出資100億元人民幣,在安陽市合資成立“中國一汽東風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一汽和東風出資比例為1:1,由一汽集團剝離旗下一汽乘用車新能源資質到該公司名下,由東風汽車剝離旗下商用車新能源資質到該公司,一汽與東風各自研發乘用和商用的項目。

該消息隨後被東風集團出面澄清,但由於此前一汽與東風合併的傳聞,以及雙方互調高管等事宜相繼發生,該消息的傳播給業內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間。

秋妹覺得,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這樣的合作對於一汽轎車來說,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一直借助外力發展的一汽,自我造血的能力,與其他車企相比真的差很多,而單靠自己的新能源計畫的流產,也使得與東風的合作,變成了目前最明智的選擇。趁著還值錢,找個靠山,將自己嫁掉,對於一汽而言,是一條好出路。

面對著現在的困難,一汽轎車的智庫顯然已經沒什麼好辦法,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汽扔給自己定下了2020的計畫,到2020年,完成關鍵總成資源佈局,做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動力平臺,掌控核心總成資源;實現6個新能源整車平臺、16款車型全系列產業化的準備,並將佔據新能源市場份額的15%以上。無論是否與東風合作,毫無疑問的是,留給一汽思考和行動的時間,已然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