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力出奇跡!歷史上有哪些超音速開槍打死了自己的人?

上篇中,我們討論了一個有趣的話題,“對著天上打一槍,子彈落下來會把人砸死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我頭像在我的文章中流覽)

今天呢,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上有哪些朝前然後開槍打死了自己的人。

格魯曼F11F-1“虎”,一款艦載戰鬥機,1952年由格魯曼公司重新設計、修改F9F-6“美洲豹”戰機而產生。格魯曼F11F-1符合面積律原理,減少了飛機的跨音速阻力,並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

1956年9月21日,一名叫埃特裡奇的海軍飛行員駕駛一架F11F-1,在俯衝中打了兩個長點射。

這是航炮測試中的一部分。20毫米的炮彈初速高,但是彈丸存速不好,很快在空氣中減速,彈道開始下垂。但埃特裡奇完成射擊後,

卻立刻加速,並且用超音速開始俯衝。

最終埃特裡奇駕駛F11F-1的速度超過了自己發射的子彈,座艙蓋、機體和發動機相繼中彈,悲催地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自己的炮彈擊落的戰鬥機。

幸運的是,埃特裡奇在紐約州卡爾維頓的森林裡迫降成功,

在林中犁出一條100多米長的深溝,自己斷了一條腿,但活了下來。從此以後,美國空軍和海軍規定,在超音速飛行中開炮後必須轉彎,避開自己的炮彈。

大力出奇跡,美帝在1956年的時候就用鮮血實踐了這個道理。

下圖是當時事故發生後的示意圖。

然而,

故事並沒有結束,大家都知道,美帝的科技力量在上個世紀一直在蓬勃發展。。。

在17年後,另一個格魯曼試飛員彼得帕維斯重演了埃特裡奇的現代版本,被自己發射的“麻雀”空對空導彈打中。

1973年6月20日,帕維斯和後座雷達操作員唐克駕駛著美國海軍最新的F-14戰鬥機,在太平洋導彈試驗場測試“麻雀”中程空對空導彈的發射分離功能,導彈應該在投放後與飛機安全分離,然後點火。

這一天測試的是雙發之間中線“隧道”的後部掛點,先前導彈投放發射試驗都很順利,但是跨音速時機體表面的氣流流場不穩定,導彈分離不可靠,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翻滾。更糟糕的是,試驗是用過時的老型號“麻雀”,重量比設計基準型號要輕一點,所以工程人員把彈射分離裝置的力量設置得小一點,避免損壞導彈,但這樣增加了導彈不能有效分離的危險。果然,帕維斯在發射後,
導彈沒有與機體分離,反而在翻滾中點火,向上飛行時擊穿了機體油箱。

飛機很快失控,幸好兩人跳傘成功。

下圖就是當時實驗的照片。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不是導彈飛的太慢,是飛機飛的太快啊。。。

上圖為F-14試飛員彼得·帕維斯。

在科學進步的道路上,從來不缺少鮮血和失敗。

尤其是軍事科技領域,很多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危險,都是前人用血的教訓換來的。

本文中兩位駕駛員是幸運的,最起碼他們在事故中活了下來,而現實中,還有更多的英雄,在事故中犧牲,有的甚至不能為人所知,默默的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本文是個段子,但希望大家在當段子看的時候,能記得我們祖國的國防事業是靠這些航太英雄守護著的。

感謝你們!沒有你們,就不會有共和國強大的今天!

作者保留權利,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不是導彈飛的太慢,是飛機飛的太快啊。。。

上圖為F-14試飛員彼得·帕維斯。

在科學進步的道路上,從來不缺少鮮血和失敗。

尤其是軍事科技領域,很多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危險,都是前人用血的教訓換來的。

本文中兩位駕駛員是幸運的,最起碼他們在事故中活了下來,而現實中,還有更多的英雄,在事故中犧牲,有的甚至不能為人所知,默默的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本文是個段子,但希望大家在當段子看的時候,能記得我們祖國的國防事業是靠這些航太英雄守護著的。

感謝你們!沒有你們,就不會有共和國強大的今天!

作者保留權利,未經允許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