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路甬祥:一直關注“中國好設計” 讓設計創造未來

本報記者採訪路甬祥。

在參加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活動後,浙大老校長、兩院院士路甬祥日前專門約見本報記者,“我一直關注著你們《中國好設計》欄目,希望這個欄目能夠越做越好,
並且可以帶動全國更多媒體來做中國好設計的欄目。”
三年前,本報記者為《中國好設計》的開欄報導赴京專訪路甬祥院士。在卸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職務後,他致力於中國創新設計戰略研究。北京、深圳、杭州、寧波……記者都曾親耳聆聽他對“創新設計”深入而獨到的見解,“設計創新的國家引領世界,設計創新的企業引領行業,設計創新引領推動人類文明、社會進步。
”“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三個轉變中,創新設計具有重要和關鍵作用。”

設計理念是第一位的

在路甬祥看來,工業設計時代(也可以叫設計2.0時代),設計師的技巧和藝術素養也許是最重要的,然而在知識網路時代(設計3.0時代),設計理念才是第一位的。

“在約伯斯發明蘋果智慧手機之前,手機早就有了。

當時的巨頭是諾基亞,在工業設計上有它的長處。在諾基亞的觀念裡,手機主要是無線通訊的工具。但約伯斯將已有的觸屏、視窗、攝影、應用軟體等技術集成起來,手機成了智慧終端機,而且開發了一個半開放平臺,協力廠商創造的應用軟體不斷在平臺上疊加,手機成為了一個集辦公、娛樂、多媒體於一體的視聽工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就是偉大的創新設計!”路甬祥說,

“設計之所以偉大,全因理念。理念一領先,它所帶動的產業、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力量,不是一般工業設計或者產品設計可以替代或比擬的。”

從全球看,只有產生這些引領世界的設計的國家才能引領科技、經濟發展走向。路甬祥說,設計3.0時代,設計師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是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和2.0時代的設計師有本質不同。2.0時代,設計師主要考慮生產者和製造商的利益。

對這點,馬雲的感觸一定很深。“他設計創造了一個電商平臺,大家在平臺上創業,而馬雲自己也得益於平臺產生的商業和信用大資料,成為公司不斷開拓新業務的基石。”路甬祥說,這不是幾個工業設計能夠解決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上萬個工業設計還抵不上馬雲的一個平臺。”

跳出工業設計的局限

路甬祥認為,中國設計目前的問題不是沒有設計,而是往往局限於建築設計、工業設計這些傳統觀念。

從工業設計的源起來看,上世紀初,德國人嘗試將技術、藝術、工業工藝相結合,運用設計提升工業產品使用價值和美感,提升了產品價值和競爭力。直到現在,這種側重色彩、選材、外觀和人機交互的工業設計手法仍被設計界推崇。

“工業設計師偏重工藝美術背景,讓他們很多時候難以深入涉及產品科技等功能方面的設計,對產品價值的提升有限。”在路甬祥看來,不同于傳統工業設計,創新設計不但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而且可以創造新需求、開拓新市場,從供給側重塑產業格局和生態,創造新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在數量型擴增已經結束、創新驅動開啟的時代,創新設計是企業和國家的頭等大事,要用創新設計上聯技術創新、下接產業發展。

將設計作為創造先導

路甬祥說,如果我們把農耕時代的傳統設計視為設計1.0,工業時代的現代設計視為設計2.0,那麼知識網路的設計必將進化為設計3.0。

“相比改良型、跟蹤型設計,我們需要更多引領性的創新設計。”路甬祥說,近年來,我國的載人航太、北斗導航、嫦娥奔月、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等自主創新技術,成為我國重大工程技術裝備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標誌,創新設計已彰顯魅力。

“3.0階段的創新設計,與以往有明顯不同:寬頻網路將全球連接成一體,大資料成為最重要的創新設計資源。全球寬頻、智慧物流、雲計算等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持續增長……”路甬祥說,知識網路時代的設計呈現新的時代特徵:綠色低碳、網路智慧、創新融合和共創分享等。

3.0時代的設計需要“3.0版本”的設計師。以前設計師只是在外觀和工藝上做些設計的觀念要改變了。設計師要具備雲計算、人工智慧、萬物互聯以及大資料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中國要產生自己的創新設計大師。你看現在的德國紅點獎,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拿獎。從歷史上來看,不是先有大師後有設計,而是先有設計,然後從中產生出大師。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大師,而且源源不斷。”路甬祥說。

路甬祥認為,現在對創新設計的強調和重視還不夠。“設計本身是創造價值的。回顧世界工業化發展的歷史,蒸汽機是英國發明的,包括紡織機、火車、水泥等也是英國人發明的,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國人引領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機、汽車和飛機三大發明幾乎全都是德國人和美國人設計創造的。這兩個國家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了20世紀中葉以後,世界創新中心逐漸開始轉移到了美國。電腦、網路、大型積體電路都是美國發明的。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國要進入到世界科技強國之列,就要將設計作為中國創造的先導。中國要有自己的創新設計,創造引領世界的產品、工藝技術與裝備、經營服務新業態,才有自信和能力去引領世界。”

臨別時,路甬祥向記者贈送了新著《論創新設計》。作為本欄目開篇報導的那篇專訪有幸被收入書中。他諄諄叮囑記者:“浙江有很好的製造業基礎,也非常重視創新設計,這是你們辦好《中國好設計》欄目最根本的動力來源。”

路甬祥曾為“中國好設計”專欄題詞。

“工業設計師偏重工藝美術背景,讓他們很多時候難以深入涉及產品科技等功能方面的設計,對產品價值的提升有限。”在路甬祥看來,不同于傳統工業設計,創新設計不但可以提升市場競爭力,而且可以創造新需求、開拓新市場,從供給側重塑產業格局和生態,創造新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在數量型擴增已經結束、創新驅動開啟的時代,創新設計是企業和國家的頭等大事,要用創新設計上聯技術創新、下接產業發展。

將設計作為創造先導

路甬祥說,如果我們把農耕時代的傳統設計視為設計1.0,工業時代的現代設計視為設計2.0,那麼知識網路的設計必將進化為設計3.0。

“相比改良型、跟蹤型設計,我們需要更多引領性的創新設計。”路甬祥說,近年來,我國的載人航太、北斗導航、嫦娥奔月、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等自主創新技術,成為我國重大工程技術裝備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標誌,創新設計已彰顯魅力。

“3.0階段的創新設計,與以往有明顯不同:寬頻網路將全球連接成一體,大資料成為最重要的創新設計資源。全球寬頻、智慧物流、雲計算等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持續增長……”路甬祥說,知識網路時代的設計呈現新的時代特徵:綠色低碳、網路智慧、創新融合和共創分享等。

3.0時代的設計需要“3.0版本”的設計師。以前設計師只是在外觀和工藝上做些設計的觀念要改變了。設計師要具備雲計算、人工智慧、萬物互聯以及大資料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中國要產生自己的創新設計大師。你看現在的德國紅點獎,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在拿獎。從歷史上來看,不是先有大師後有設計,而是先有設計,然後從中產生出大師。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大師,而且源源不斷。”路甬祥說。

路甬祥認為,現在對創新設計的強調和重視還不夠。“設計本身是創造價值的。回顧世界工業化發展的歷史,蒸汽機是英國發明的,包括紡織機、火車、水泥等也是英國人發明的,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英國人引領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機、汽車和飛機三大發明幾乎全都是德國人和美國人設計創造的。這兩個國家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了20世紀中葉以後,世界創新中心逐漸開始轉移到了美國。電腦、網路、大型積體電路都是美國發明的。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國要進入到世界科技強國之列,就要將設計作為中國創造的先導。中國要有自己的創新設計,創造引領世界的產品、工藝技術與裝備、經營服務新業態,才有自信和能力去引領世界。”

臨別時,路甬祥向記者贈送了新著《論創新設計》。作為本欄目開篇報導的那篇專訪有幸被收入書中。他諄諄叮囑記者:“浙江有很好的製造業基礎,也非常重視創新設計,這是你們辦好《中國好設計》欄目最根本的動力來源。”

路甬祥曾為“中國好設計”專欄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