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成孩子都會挑食、偏食,其實根本原因是在家長

挑食、偏食行為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的孩子飲食、營養問題!

小時候每次喂她不愛吃的東西,都是撅著小嘴、噙著眼淚,直呼不要、不要;

長大後,為他精心準備的一道補充營養的菜,

他卻連筷子都不動一下,說他挑食吧,還理直氣壯地頂嘴“你們大人不挑食,買的菜都是你們愛吃的”……

其實,偏食、挑食行為在青少年兒童中普遍存在!

調查發現:

82.1% 的兒童至少有1種特別不喜歡而不吃或少吃的食品;62.8%的兒童有1-2種特別不喜歡而不吃或少吃的食品;19.2%的兒童有3種以上,

僅有17.9%的兒童沒有挑食、偏食行為。

在所有食物中,青少年兒童最不愛吃的食物依次是豆類、蔬菜類和魚蝦類;最愛吃的食物是水果類。其中,男孩子最不愛吃的食物依次為豆類、蔬菜類和魚蝦類;女孩子最不愛吃的食物依次為豆類、肉類和蔬菜類。

導致青少年兒童挑食、偏食的原因是多樣的,既有家庭環境的影響,更與青少年兒童自身的特性分不開。

長期喂孩子

在1歲左右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的習慣;但有的家長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還堅持喂他,以至對孩子的飲食興趣造成不良影響。

家長不良示範

有的家長本身就有偏食的習慣,在飲食上面挑三揀四,在孩子面前常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也難吃。而青少年兒童正處於模仿及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導致孩子也學大人那樣。如果家長不喜歡吃某一種食物,

家裡往往就很少買這種食物,使得孩子很少吃到這種食物,間接造成孩子偏食、挑食的習慣。

食物單調、烹調不可口

很多年輕父母掌勺的小家庭由於烹飪技術不佳,習慣常做一種飯菜或者孩子愛吃就總給孩子做什麼,等到吃膩了的時候,孩子偏食、挑食行為也就形成了。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調方法,不注意顏色搭配和形狀的多樣化,做得飯菜沒有滋味或缺乏變化,

也很容易導致使孩子形成偏食、挑食的行為。

餐桌氣氛不良

父母關係不和或者脾氣不好,經常在餐桌上爭執,或者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強迫孩子進食,使得孩子在吃飯時精神緊張,往往易導致孩子沒有食欲,誘發挑食、偏食行為。

邊玩邊吃

這是許多孩子的“通病”,孩子在家常常是邊玩邊吃,而玩的樂趣分散了孩子的食欲,正餐時未吃飽,就靠零食來補充,長期吃零食會導致胃腸道消化液不停分泌,

胃腸缺乏必要的體息,最終會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食欲下降。

孩子自身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受家長的控制越小,對飲食的自主選擇性越多,但由於他們自身營養知識又較為貧乏,挑選食物時,往往憑藉自身的洗好,於是在飲食行為上出現挑食、偏食的傾向。

長期挑食、偏食,必將會導致營養的不均衡,而營養是孩子長高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孩子厭惡的豆類、蔬菜和動物類等優質食品中富含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蛋白質、維生素、賴氨酸以及微量元素等,長期以往,必將導致孩子生長發育出現問題,身高增長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母親職業越偏向腦力勞動、家長的認知水準越高,孩子的挑食、偏食行為越少。母親職業越偏向腦力勞動,對相關營養知識的關注和學習越多,從而從食物品質和數量的提供上保證兒童較好的飲食行為;家長認知水準越高,具備了良好的營養知識,會對兒童飲食行為的形成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為了孩子營養的均衡和健康成長,家長應具備足夠的營養知識,發現孩子飲食中存在的問題,為孩子制定營養均衡的食譜。如果家長缺乏學習時間,不妨為孩子做一個營養評估,並請營養專家為孩子制定一份完美的食譜吧!

長期以往,必將導致孩子生長發育出現問題,身高增長受到影響。

研究發現:母親職業越偏向腦力勞動、家長的認知水準越高,孩子的挑食、偏食行為越少。母親職業越偏向腦力勞動,對相關營養知識的關注和學習越多,從而從食物品質和數量的提供上保證兒童較好的飲食行為;家長認知水準越高,具備了良好的營養知識,會對兒童飲食行為的形成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為了孩子營養的均衡和健康成長,家長應具備足夠的營養知識,發現孩子飲食中存在的問題,為孩子制定營養均衡的食譜。如果家長缺乏學習時間,不妨為孩子做一個營養評估,並請營養專家為孩子制定一份完美的食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