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楚國:啥,就因為個過濾網打我嗎?——齊桓公南征趣事之進程篇

文|心路獨行

1.桓公南征

桓公南征

話說西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八國聯軍伐楚,

楚國的小弟蔡國一觸即潰,齊楚兩國就要針鋒相對了。其實當時兩國都摸不清對方的實力,不敢擅自動兵。齊桓公雖然擁有八國聯軍,但是其他各國主要是迫于齊國壓力,來捧個人場,湊個熱鬧。這一點想必齊桓公也是心知肚明的。

楚國呢?雖然擁有地利的優勢,但是面對八國聯軍,心裡也是極為發怵的。既然如此,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派人去探探虛實,

能用外交解決的問題,絕對不用軍事解決。

於是楚成王派遣了一個能說會道的使者來到齊桓公軍中。使者打了一個很好玩的比喻,說:“君王您住在北方,我們楚人住在南方,咱們隔著有好幾千里地哪!外臣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吧,即使是牛馬在發情時,互相追逐,一路狂奔,也不會跑這麼遠距離吧?齊與楚正所謂風馬牛不相及啊!沒有想到君王您竟不顧路途遙遠遠來到我國的土地上,

我能問一下,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問得齊桓公啞口無言,心裡暗罵:你這傢伙竟敢把寡人比作發了情的牛馬,太可恨了!可是人家問得理直氣壯啊,他實在找不出征伐楚國的理由,只能不斷地朝管仲遞眼色。

2.管仲釋因

管仲塑像

管仲是做慣了腦筋急轉彎的題目的,

編個理由只需要一眨眼的功夫。

他首先假託周代先人之命,把齊國的管轄地盤兒給說了一氣:“以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君太公姜尚說:‘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助王室。’於是王室賜給我們的先君征伐的範圍,東邊到大海,西邊到黃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大得很哪!”召公奭死了三百多年了,死無憑證,管仲可以盡情地畫大餅。

接著管仲還給出了兩條伐楚的理由,他說:“這第一條是,按照慣例,王室進行祭祀時,楚國負責進貢一包茅草,天子用它當過濾網將酒中雜質給過濾掉。而許多年了,你們也不進貢包茅,使天子不能用漉過的酒奉獻給神靈,我為此而來問罪。”

使者心裡暗罵,這叫啥理由呀,就因為個過濾網打我嗎?但是還得撿好聽的話說:“貢品沒有送來,這確是我們國君的不對了,今後一定會按時足量供應。

管仲也覺得就為個過濾網打人家,理由太牽強,於是又給了第二條理由:“想當年,先王周昭王南征,到了楚國地面上再也沒能回去,我為此而來責問你們。”

使者心想:又是三百多年前的一樁懸案,周天子當年為了和楚國爭漢江一代的地盤,不惜勞師遠征,弄得天怒人怨。據說漢江一代帶工匠用膠粘住船底,導致周昭王撤軍時,船行至江心,膠解船翻,周昭王落入漢江喂了王八。可是,這不是楚國人直接下的手呀!

然而,要克制,克制,克制!一定要用外交辭令回答。於是使者說:“昭王沒有返回去,君王您應該問問漢水邊生活的人哪,敝國實在不知情啊!”使者不卑不亢,齊桓公也拿他沒辦法。

使者走後,齊桓公率諸侯的軍隊繼續前進,軍隊駐紮在陘地,不進不退。

楚國也不示弱,不久,楚成王派遣屈完帶兵車也在陘地附近駐紮下來,形成了兩軍對壘的局面。為了防止擦槍走火,八國聯軍後撤到召陵駐軍。

3.屈完訪問

楚成王

齊桓公邀請屈完來軍營訪問,想憑藉人多勢眾嚇唬嚇唬這位楚軍統帥,於是把軍佇列成戰陣,和屈完坐一輛戰車檢閱隊伍。

齊桓公說:“此次出兵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為了兩國的友誼而來!”屈完心想,你這是哄鬼啊,哪有用大兵壓境的方式求和平友誼的道理呀?想歸想,他還是用禮貌的外交辭令回答說:“君王惠臨敝國以求福祉,承蒙君王安撫我君,這也正是我君所希望的啊!”

齊桓公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威望和實力,向四周的軍隊一指,說:“用這樣的軍隊來作戰,誰能夠抵禦他們?用這樣的軍隊來攻城,哪個城不被攻破?”

屈完仍然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國有方城山作為城牆,漢水作為護城河,君王的軍隊即使很多,恐怕也毫無用處啊!”

既然雙方都沒有真打的意思,齊桓公刷存在感的儀式業已完成,楚國也不願意打無把握之戰。於是齊楚兩國心領神會,屈完代表楚國與各諸侯訂立了盟約,事情得以圓滿解決。

齊桓公的南征是其霸業接近巔峰的重要標誌,七國國家無條件跟隨他去南方秀肌肉,楚國不敢輕意與之交鋒,看來南征的效果真的不錯喲!

可是,這不是楚國人直接下的手呀!

然而,要克制,克制,克制!一定要用外交辭令回答。於是使者說:“昭王沒有返回去,君王您應該問問漢水邊生活的人哪,敝國實在不知情啊!”使者不卑不亢,齊桓公也拿他沒辦法。

使者走後,齊桓公率諸侯的軍隊繼續前進,軍隊駐紮在陘地,不進不退。

楚國也不示弱,不久,楚成王派遣屈完帶兵車也在陘地附近駐紮下來,形成了兩軍對壘的局面。為了防止擦槍走火,八國聯軍後撤到召陵駐軍。

3.屈完訪問

楚成王

齊桓公邀請屈完來軍營訪問,想憑藉人多勢眾嚇唬嚇唬這位楚軍統帥,於是把軍佇列成戰陣,和屈完坐一輛戰車檢閱隊伍。

齊桓公說:“此次出兵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為了兩國的友誼而來!”屈完心想,你這是哄鬼啊,哪有用大兵壓境的方式求和平友誼的道理呀?想歸想,他還是用禮貌的外交辭令回答說:“君王惠臨敝國以求福祉,承蒙君王安撫我君,這也正是我君所希望的啊!”

齊桓公為了顯示一下自己的威望和實力,向四周的軍隊一指,說:“用這樣的軍隊來作戰,誰能夠抵禦他們?用這樣的軍隊來攻城,哪個城不被攻破?”

屈完仍然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國有方城山作為城牆,漢水作為護城河,君王的軍隊即使很多,恐怕也毫無用處啊!”

既然雙方都沒有真打的意思,齊桓公刷存在感的儀式業已完成,楚國也不願意打無把握之戰。於是齊楚兩國心領神會,屈完代表楚國與各諸侯訂立了盟約,事情得以圓滿解決。

齊桓公的南征是其霸業接近巔峰的重要標誌,七國國家無條件跟隨他去南方秀肌肉,楚國不敢輕意與之交鋒,看來南征的效果真的不錯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