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笑迎高考丨一個村走出了289個大學生,高考前實拍河南"大學生村"

開欄的話——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時,截至今年,中國高考已經走過40載。無數學子、家庭的人生,因為這場沒有“硝煙”的考試而改變,無論貧窮與貴賤。

其實,萬眾矚目的“高考背後”,除了莘莘學子們的刻苦奮鬥外,

還有父母、家庭、以及招生部門的默默付出。或許是父母精心準備的一日三餐,抑或是招生部門使出渾身解數爭取來的珍貴錄取名額。鑒於此,在今年高招報導期間,大河報·大河用戶端擬重點關注考生背後的故事,發掘高考40年來不變的感動,還有被你我忽略的細節變動。

另外,作為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學子眾多,多數家庭急需通過培養一個大學生,

挖掉“窮根子”……近年來,隨著教育部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的愈發關注,河南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上了大學,而且是好大學。這背後,不僅因為國家政策的紅利、重點高校對河南貧困學子的關照,還有無數農村家庭為孩子的付出。

這組圖帶你走近備戰高考的孩子們(拍攝于鄲城一高、二高、三高)▼

內心深處,有我最嚮往的象牙塔。

巧笑倩兮,多能多藝。

我的夢想在遠方。

爸媽,放心吧,戰士已準備妥當。

再看一眼,書本上的排列組合你肯定能解開吧。

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比賽和高考都是。

此刻的剪刀手就是一個大寫的自信。

坐了幾年的板凳,見證了你無數辛勤的汗水。

我們約定:永遠都是好朋友。

心情不好就去蹦蹦,你Get了嗎?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王迎節 于揚 文 平偉 實習生 胡敬超 攝影

核心提示:

6月,麥子成熟季;對於正在“備戰”2017年高考的河南80余萬考生來說,也是收穫的時節。

為啥這麼說?資料來印證——在河南周口鄲城縣,每年7成高三學子考上大學;該縣一個村子580餘戶人,已經走出了289個大學生……這,僅僅是河南高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河南娃兒,圓了大學夢!

華麗資料的背後,究竟承載了哪些期望與夢想?今年高考的“哨聲”即將吹響,面對人生一次最重大考驗,考生又是如何看待?

鏡頭:

全村580多戶人家

共走出了289個大學生

秋渠鄉於寨村,這個離鄲城30多公里、被大片麥田和蔬菜種植地包圍的昔日貧困村,如今不僅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而且已脫貧奔上了小康。

“這跟娃娃兒們考上大學,成長、成才後反哺老家離不開。”村支書黃學剛一提起村裡走出的大學生就笑得合不攏嘴,村子裡一共有580多戶人家,這10年來,一共考出了289個大學生,其中有3個考上了清華、北大,還有118人上了一本。

對此,于寨村陳莊的60歲老人陳永勳體會最深。採訪中,他驕傲地告訴記者,自己有三個孩子,兩個都是大學生。

“如果說以前孩子在上大學的時候是‘投資’,現在就到了‘回報’的時候。”陳永勳說,大女兒學的醫、小兒子攻讀的是電腦,現在兩個孩子都在鄭州工作並定居,一家人不愁吃穿。特別是大女兒已經給我生了個小外孫,我時不時地都會坐上大巴車,去到女兒家裡帶帶孩子……

用陳永勳的話,陳學禮一家正處在艱難的“投資”階段。陳學禮有一兒一女,去年兩人同時考上了學——女兒陳嬌嬌考入周口師範,兒子陳團團上了黃河水利學院。

他告訴記者,3年前,因為患腦梗,無法再下地幹活,家裡的4畝地完全靠妻子一人當持。

“雖然兒女考上了學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有壓力,但我跟孩子他媽媽也更有奔頭了!”他說,孩子考上大學後,村裡對我這個家幫了不少忙,不僅給我解決了低保,還給每個孩子獎勵了1000-2000塊錢,錢不多,但最起碼解決了孩子們倆月在校生活費了。

激勵: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

專門開設“村級教育基金”

為激勵村民把一批批孩子送出農村,送進大學校門,2008年起,於寨村專門設立了村級教育基金,以表彰、獎勵優秀學生和在本村學校工作的優秀教師,救助特困學生完成學習,並改善辦學條件。

“科教興村,教育為本……”一走進於寨村支部委員會,記者就看見寫有這些醒目字眼的宣傳板。上面不僅顯示了該村在幫扶孩子上大學的政策,還記錄了2008年以來村子裡走出大學生的詳細名單。

記者注意到,根據基金章程,只要本村孩子考入高等學校,根據學校層次的不同,給予不同獎勵。其中,考入專科類院校,獎勵1000元;本科院校,獎勵2000元;最高獎勵5000元……

正是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一些家庭貧困的本村學生順利走進大學並完成學業。“這些孩子也因此更懂得感恩,他們踏上工作崗位後,為村子裡的教育基金資源注入一筆筆愛心款,哪怕是500元、1000元,不管多少,都是心意,也為未來即將考上大學的老鄉助上一臂之力。”黃學剛說。

不僅如此,鄲城縣每年都會動員社會捐資助學——萬洋國際每年捐資助學100萬,仙城圓夢基金會每年捐資20萬元以上,鄭州鄲城商會、北京鄲城商會、上海鄲城商會每年都有大學生資助專案……

“昔日鄉親助我讀書,今天我反哺家鄉幫脫貧。教育發展不僅為鄲城積蓄了發展後勁,也帶來了這樣的良性迴圈,為百姓脫貧注入了強大動力。”鄲城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

傾訴:

如果高考能讓未來更好

再苦也是種幸福

其實,在鄲城,如果誰家孩子考上了鄲城一高,就跟考上大學一樣令人羡慕。

因為,5年裡,這所學校有152人考入北大、清華;2016年,鄲城縣高考一本上線人數居河南省第一……

5月25日,記者來到這所全省著名的學校看到,距離高考指日可數,高三年級的教室外掛滿了各種寫有勵志話語的紅色條幅,樓道裡還有孩子們調侃、娛樂、自我激勵的宣傳欄,甚至每個教室外還有學生們自己細心照料的小盆栽。

“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1點半,每天的備考確實很緊張;但我們並不像外人看起來那樣,只有學習。”高三(一)班的張冉玥告訴記者,我們班女生基本每人都養了一盆綠植,平常學習有些疲勞的時候,照顧它就像是接近了自然;而且看著它從一粒種子開始漸漸長成,就像是朋友一樣,跟我們共同成長。

張冉玥坦言,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如果沒有高考,可能會付出更多。“中午睡不著的時候,我習慣想一些事情,高考就像是用4張試卷去檢驗我這個擁有18年的人過得怎麼樣。如果能通過高考,讓自己到達一個更高的平臺,有更好的未來,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高三(十四)班的王新月,也很想通過高考來改變家裡的現狀。對於家裡的困難,她說,父親原本是一位教師,因為突然患上精神類疾病而無法工作;現在,妹妹16歲、弟弟14歲,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媽媽一人,她僅僅是一位代課教師。

“馬上該高考了,這段時間雖然苦,但如果能考入清華大學,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低著頭坦誠地說,而且如果沒有高考的話,像我家裡的這種情況,我可能要麼一輩子在農村待下去,要麼走出去卻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數據:

鄲城每年7成學生考上大學,

其中農家娃兒占60%以上

在河南,提起鄲城縣的高中教育,知曉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雖然地處連片特困地區,5年內卻有152人考入北大清華;每年高考學生超過1.2萬人,70%都能考上大學,其中超過6成的孩子來自農村家庭……

“鄲城的老百姓,都重視孩子的教育!”走在鄲城的大街小巷,隨便找個人問問,就可以得到這樣的答覆。

“我們這兒是個窮地方,老百姓渴望讓子女通過求學來改變命運。順應百姓的願望,加大教育扶貧力度,既從根上扶貧,也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積蓄力量。” 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如是告訴記者。

對此,鄲城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也說,過去5年,縣裡用於教育的投入占財政支出的30%以上,高於河南省平均水準12個百分點。近3年累計投入6億多元,每年招錄不少於300名教師充實到農村學校,且農村教師績效工資比縣城高出8%。

透視:

越來越多河南娃兒圓夢大學

帶著家庭的寄託,鄲城娃兒上大學的多……從河南全省來看,這裡則僅僅是河南娃圓夢大學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紅利、重點高校對河南學子的關照、還有無數家庭為孩子的付出,越來越多的河南娃兒圓夢大學,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的新舞臺。

資料來說話——

2016年,我省高考各類考生報名人數82萬人,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考生69.9萬人。當年,集中錄取各類新生69.04萬人。其中,錄取普通本專科新生59.34萬人,錄取率高達85%;普通本科共計錄取31.27萬人,錄取率44.7%,

2015年,全省高考各類考生報名人數為77.2萬人,除專升本、對口生、高職單招等考生外,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考生有661238人。當年,共錄取新生63萬余人;本科層次錄取新生約29.4萬人,錄取比例達44.4%。

2014年高招,全省高考報名普通類考生654159人,通過7個批次錄取,全省共錄取普通類新生507005人,占報名人數的77.5%……

利好:

夏天到了,麥田裡翻著金色的波浪,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劃過,稻草人懶洋洋的睜開了朦朧睡眼,最美好的景色在一瞬間定格。在今年高考結束的那一刻,相信我省眾多考生的笑臉也會定格,因為還有這些利好“站”在他們身後——

·農村娃上好大學的機會增多了

此前,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通知》:今年,國家專項計畫將定向招收貧困地區學生6.3萬名,比去年增加3000名;地方專項計畫數原則上比去年增加10%以上;高校專項計畫不少於有關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規模的2%,專項計畫招生總數將進一步增加。

據統計,去年高考,國家專項計畫在我省投放6527個本科招生計畫,比2015年增長63.5%;地方專項計畫投放了799個本科招生計畫,比上年度增長52.9%。

今年的高校專項計畫已啟動,全國共有95所高校實施專項計畫招生。其中,給予考生最高可獲降至當地一本線優惠的有北京大學“築夢計畫”、中國人民大學“圓夢計畫”、武漢大學“自強計畫”、南京大學“勵學計畫”、北京師範大學“農村生單招”等;清華大學“自強計畫”考生則可享受30-60分不等的降分優惠。

·12種資助方式,保證寒門學子入學

記者從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獲悉,國家及我省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措施,保證寒門學子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後“三不愁”。

目前,我省在高等教育階段採取12種主要資助方式,建立起了綠色通道、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師範生免費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資助、赴基層單位就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高等學校學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高等學校學生直接招收士官國家資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勤工助學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互動: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幾份歡笑!”面對高考,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為努力奮鬥的自己點贊!

你是來自河南_____的考生?

跟我們一起聊聊你高考的點滴吧!

編輯:郭兵

核心提示:

6月,麥子成熟季;對於正在“備戰”2017年高考的河南80余萬考生來說,也是收穫的時節。

為啥這麼說?資料來印證——在河南周口鄲城縣,每年7成高三學子考上大學;該縣一個村子580餘戶人,已經走出了289個大學生……這,僅僅是河南高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河南娃兒,圓了大學夢!

華麗資料的背後,究竟承載了哪些期望與夢想?今年高考的“哨聲”即將吹響,面對人生一次最重大考驗,考生又是如何看待?

鏡頭:

全村580多戶人家

共走出了289個大學生

秋渠鄉於寨村,這個離鄲城30多公里、被大片麥田和蔬菜種植地包圍的昔日貧困村,如今不僅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而且已脫貧奔上了小康。

“這跟娃娃兒們考上大學,成長、成才後反哺老家離不開。”村支書黃學剛一提起村裡走出的大學生就笑得合不攏嘴,村子裡一共有580多戶人家,這10年來,一共考出了289個大學生,其中有3個考上了清華、北大,還有118人上了一本。

對此,于寨村陳莊的60歲老人陳永勳體會最深。採訪中,他驕傲地告訴記者,自己有三個孩子,兩個都是大學生。

“如果說以前孩子在上大學的時候是‘投資’,現在就到了‘回報’的時候。”陳永勳說,大女兒學的醫、小兒子攻讀的是電腦,現在兩個孩子都在鄭州工作並定居,一家人不愁吃穿。特別是大女兒已經給我生了個小外孫,我時不時地都會坐上大巴車,去到女兒家裡帶帶孩子……

用陳永勳的話,陳學禮一家正處在艱難的“投資”階段。陳學禮有一兒一女,去年兩人同時考上了學——女兒陳嬌嬌考入周口師範,兒子陳團團上了黃河水利學院。

他告訴記者,3年前,因為患腦梗,無法再下地幹活,家裡的4畝地完全靠妻子一人當持。

“雖然兒女考上了學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有壓力,但我跟孩子他媽媽也更有奔頭了!”他說,孩子考上大學後,村裡對我這個家幫了不少忙,不僅給我解決了低保,還給每個孩子獎勵了1000-2000塊錢,錢不多,但最起碼解決了孩子們倆月在校生活費了。

激勵:

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

專門開設“村級教育基金”

為激勵村民把一批批孩子送出農村,送進大學校門,2008年起,於寨村專門設立了村級教育基金,以表彰、獎勵優秀學生和在本村學校工作的優秀教師,救助特困學生完成學習,並改善辦學條件。

“科教興村,教育為本……”一走進於寨村支部委員會,記者就看見寫有這些醒目字眼的宣傳板。上面不僅顯示了該村在幫扶孩子上大學的政策,還記錄了2008年以來村子裡走出大學生的詳細名單。

記者注意到,根據基金章程,只要本村孩子考入高等學校,根據學校層次的不同,給予不同獎勵。其中,考入專科類院校,獎勵1000元;本科院校,獎勵2000元;最高獎勵5000元……

正是在這樣的激勵機制下,一些家庭貧困的本村學生順利走進大學並完成學業。“這些孩子也因此更懂得感恩,他們踏上工作崗位後,為村子裡的教育基金資源注入一筆筆愛心款,哪怕是500元、1000元,不管多少,都是心意,也為未來即將考上大學的老鄉助上一臂之力。”黃學剛說。

不僅如此,鄲城縣每年都會動員社會捐資助學——萬洋國際每年捐資助學100萬,仙城圓夢基金會每年捐資20萬元以上,鄭州鄲城商會、北京鄲城商會、上海鄲城商會每年都有大學生資助專案……

“昔日鄉親助我讀書,今天我反哺家鄉幫脫貧。教育發展不僅為鄲城積蓄了發展後勁,也帶來了這樣的良性迴圈,為百姓脫貧注入了強大動力。”鄲城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

傾訴:

如果高考能讓未來更好

再苦也是種幸福

其實,在鄲城,如果誰家孩子考上了鄲城一高,就跟考上大學一樣令人羡慕。

因為,5年裡,這所學校有152人考入北大、清華;2016年,鄲城縣高考一本上線人數居河南省第一……

5月25日,記者來到這所全省著名的學校看到,距離高考指日可數,高三年級的教室外掛滿了各種寫有勵志話語的紅色條幅,樓道裡還有孩子們調侃、娛樂、自我激勵的宣傳欄,甚至每個教室外還有學生們自己細心照料的小盆栽。

“從早上5點半,到晚上1點半,每天的備考確實很緊張;但我們並不像外人看起來那樣,只有學習。”高三(一)班的張冉玥告訴記者,我們班女生基本每人都養了一盆綠植,平常學習有些疲勞的時候,照顧它就像是接近了自然;而且看著它從一粒種子開始漸漸長成,就像是朋友一樣,跟我們共同成長。

張冉玥坦言,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如果沒有高考,可能會付出更多。“中午睡不著的時候,我習慣想一些事情,高考就像是用4張試卷去檢驗我這個擁有18年的人過得怎麼樣。如果能通過高考,讓自己到達一個更高的平臺,有更好的未來,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高三(十四)班的王新月,也很想通過高考來改變家裡的現狀。對於家裡的困難,她說,父親原本是一位教師,因為突然患上精神類疾病而無法工作;現在,妹妹16歲、弟弟14歲,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媽媽一人,她僅僅是一位代課教師。

“馬上該高考了,這段時間雖然苦,但如果能考入清華大學,一切都是值得的!”她低著頭坦誠地說,而且如果沒有高考的話,像我家裡的這種情況,我可能要麼一輩子在農村待下去,要麼走出去卻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數據:

鄲城每年7成學生考上大學,

其中農家娃兒占60%以上

在河南,提起鄲城縣的高中教育,知曉的人無不豎起大拇指:雖然地處連片特困地區,5年內卻有152人考入北大清華;每年高考學生超過1.2萬人,70%都能考上大學,其中超過6成的孩子來自農村家庭……

“鄲城的老百姓,都重視孩子的教育!”走在鄲城的大街小巷,隨便找個人問問,就可以得到這樣的答覆。

“我們這兒是個窮地方,老百姓渴望讓子女通過求學來改變命運。順應百姓的願望,加大教育扶貧力度,既從根上扶貧,也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積蓄力量。” 鄲城縣委書記羅文閣如是告訴記者。

對此,鄲城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也說,過去5年,縣裡用於教育的投入占財政支出的30%以上,高於河南省平均水準12個百分點。近3年累計投入6億多元,每年招錄不少於300名教師充實到農村學校,且農村教師績效工資比縣城高出8%。

透視:

越來越多河南娃兒圓夢大學

帶著家庭的寄託,鄲城娃兒上大學的多……從河南全省來看,這裡則僅僅是河南娃圓夢大學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紅利、重點高校對河南學子的關照、還有無數家庭為孩子的付出,越來越多的河南娃兒圓夢大學,靠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的新舞臺。

資料來說話——

2016年,我省高考各類考生報名人數82萬人,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考生69.9萬人。當年,集中錄取各類新生69.04萬人。其中,錄取普通本專科新生59.34萬人,錄取率高達85%;普通本科共計錄取31.27萬人,錄取率44.7%,

2015年,全省高考各類考生報名人數為77.2萬人,除專升本、對口生、高職單招等考生外,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考生有661238人。當年,共錄取新生63萬余人;本科層次錄取新生約29.4萬人,錄取比例達44.4%。

2014年高招,全省高考報名普通類考生654159人,通過7個批次錄取,全省共錄取普通類新生507005人,占報名人數的77.5%……

利好:

夏天到了,麥田裡翻著金色的波浪,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劃過,稻草人懶洋洋的睜開了朦朧睡眼,最美好的景色在一瞬間定格。在今年高考結束的那一刻,相信我省眾多考生的笑臉也會定格,因為還有這些利好“站”在他們身後——

·農村娃上好大學的機會增多了

此前,教育部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工作的通知》:今年,國家專項計畫將定向招收貧困地區學生6.3萬名,比去年增加3000名;地方專項計畫數原則上比去年增加10%以上;高校專項計畫不少於有關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規模的2%,專項計畫招生總數將進一步增加。

據統計,去年高考,國家專項計畫在我省投放6527個本科招生計畫,比2015年增長63.5%;地方專項計畫投放了799個本科招生計畫,比上年度增長52.9%。

今年的高校專項計畫已啟動,全國共有95所高校實施專項計畫招生。其中,給予考生最高可獲降至當地一本線優惠的有北京大學“築夢計畫”、中國人民大學“圓夢計畫”、武漢大學“自強計畫”、南京大學“勵學計畫”、北京師範大學“農村生單招”等;清華大學“自強計畫”考生則可享受30-60分不等的降分優惠。

·12種資助方式,保證寒門學子入學

記者從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獲悉,國家及我省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措施,保證寒門學子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後“三不愁”。

目前,我省在高等教育階段採取12種主要資助方式,建立起了綠色通道、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師範生免費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資助、赴基層單位就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高等學校學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高等學校學生直接招收士官國家資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勤工助學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互動: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幾份歡笑!”面對高考,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為努力奮鬥的自己點贊!

你是來自河南_____的考生?

跟我們一起聊聊你高考的點滴吧!

編輯: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