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要做一個裝睡的人

本篇文章共:937個字,建議閱讀:3分鐘

在生活中,恐懼往往不如愧疚更容易使人改正自己的錯誤。

因為當一個人犯了錯,如果得到了應有的批評與懲罰,他會覺得這種懲罰與他的過錯抵消了,反而不會產生深刻的印象和堅定的改正過錯的決心。犯錯的人如果自己心裡產生感動、感到愧疚,會自願決心悔改,並且不會產生怨氣或逆反心理。所以說,人只需要感動,不需要教育。

一秦東魁

01

錯誤面前

人人都要擺正位置

勇敢地改正錯誤,

錯誤自然就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現在很多人不改錯誤,反而會給錯誤找一件非常華麗的外衣穿上,找出種種理由為我們所犯的錯誤所辯解。不要認為有錢、有學歷,就會有道德、有修養。學歷不代表有修養,文憑不代表有能力,會說不代表會做。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希望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時時能警惕自己的思想別想偏,

警惕我們的行為別走偏,要隨時隨地觀察我們的心性是不是被污染了。常常去觀察,起心動念裡有沒有自私自利,有沒有處處都是以我為中心。要對任何人、事、物都保持認真和恭敬的心態去面對,切不可放縱自己錯的思想、行為。改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卻也是最有利益的一件事。

02

親人有過錯

晚輩要善巧勸諫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他們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

聲音要柔和,並且要和顏悅色。每一個人都有優點,需要我們大家學習;每一個人也都有短處,需要我們大家包容;每一個人也都有過失,需要我們大家理解。父母也一樣,也會有過錯的,那我們該用什麼方法去勸誡他們呢?

發現父母的行為不妥時,我們要在恰當的時機巧妙地用柔和的言語去規勸父母。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責父母,一方面會顯得自己很沒有教養,

另一方面也傷害了父母的自尊心。

03

同時發出三種心

是改過最有效的方法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袁了凡先生曾講到,一個人改過要發出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有的時候我們對於過失的認知會產生偏差,習慣性的過失也就自然被認為是沒有錯誤的,對於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必須要保持警惕。

羞恥心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對於自己不當行為的認識和反省,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丟掉羞恥心便和禽獸沒有差別了。敬畏心就是要讓我們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惡念身作惡行受害的永遠是自己。知過不難,難在知過改之,而且要奮力徹底的拔除病根,要發出堅定地信心。

一我是泓迪一

謙德弘願原創出品

更多秦東魁老師視頻音訊,請關注以下連結

蜻蜓fm秦東魁:http://neo.qingting.fm/channels/158114

優酷秦東魁:http://i.youku.com/u/UMTI2OTYyOTA0?spm=a2h0k.8191407.0.0

騰訊視頻秦東魁:http://v.qq.com/vplus/

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

請關注以下連結

蜻蜓fm秦東魁:http://neo.qingting.fm/channels/158114

優酷秦東魁:http://i.youku.com/u/UMTI2OTYyOTA0?spm=a2h0k.8191407.0.0

騰訊視頻秦東魁:http://v.qq.com/vplus/

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