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學者“字”述中國經濟:轉穩行活力困惑令人著迷……

央視網消息: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走勢日益受到世界關注。在201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300多位國際機構負責人、經濟學家與中國的官員、學者一道共話中國經濟,

在他們眼中,今年中國經濟如何走?怎樣走?走的穩嗎?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承“兩會”,下啟“博鼇”。兩會上,6.5%左右的增速目標已定,2017年如何走,海內外經濟學家的心底都有著自己的答案。

劉世錦,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最近最熱的觀點是:中國轉型已經開始觸底。

劉世錦2015年到齡退休後,他的職位迎來了新的主人,王一鳴,他的職業生涯幾乎全部位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心地帶——國家發展改革委所在地。

“轉”:轉型再平衡

當記者將經濟是否觸底看什麼和最希望看到改革出現什麼,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分別拋給劉世錦和王一鳴時,他們在毫無溝通的情況下,難以置信地寫出了同一個字:轉。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劉世錦:轉,

中國經濟就是一個轉型再平衡的過程,第二個轉呢,我想呢就是我們經濟結構啊,我們過去呢可能更多的是依靠工業,依靠投資,今後的話是要更多的依靠消費,依靠服務業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觸底、走穩,轉入中速增長期,市場的預期和反應也會有一個轉,一個轉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中國經濟呢,開始出現了一些轉變的跡象,就是我們從過去這種數量、規模擴張,

在更多地轉向以品質和效益為主旋律,那麼經濟在轉好。就是(要)轉型,就是我們中國要鞏固我們現在已經出現的一些轉好的一些苗頭,要使得經濟能夠進入一個我們說L型的下半程。

“穩”:經濟趨穩 穩中求進

曾經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親身參與推動了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朱民認為,中國經濟今年最重要的特徵是“穩”。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經過了長期的高速經濟發展以後,中國進行了一個轉型和結構調整,(現在)我們看到結構調整開始產生效益,服務業比重開始上升,去產能去杠杆也開始取得初步成效。我完全可以告訴我的朋友拉加德,中國經濟增長今年6.5%應該是沒有問題,

而且是很穩健的一個增長。

曾經提出銀行不能變成當鋪,長期研究金融風險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也同樣寫了一個“穩”字。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李揚:穩呢,一個是經濟趨穩,另外一個我們正常的取向也是穩中求進,穩放在前面了。

“活力”:令人振奮 強勁有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作品《經濟學》,被全球公認為最經典的經濟學教材之一,他對中國經濟十分看好,認為中國經濟充滿“活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斯蒂格利茨:活力, 它意味著中國經濟充滿活力、令人振奮、強勁有力的,最重要的是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

記者:所以您對中國經濟很有信心?

斯蒂格利茨:是的,非常有信心。

“困惑” :發展中蘊藏挑戰

面對變幻不定的全球經濟形勢,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也蘊藏著不少挑戰,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他在聽到記者的問題時,寫下了這個詞:困惑。

金融時報副主編 馬丁·沃爾夫:我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我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三個主要挑戰,第一個就是當然現在也在發生,那就是提高創新能力,第二個就是面對中國面臨非常快的人口轉型過程,勞動力老齡化,人口紅利在縮小,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提出非常非常大的全新挑戰。當然除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內部非常大的一個風險就是信貸的過度增長帶來的金融風險。這就是我從經濟角度觀察到的中國經濟的三大挑戰。

“令人著迷”:中國經濟值得研究

而跟同樣來自倫敦的馬丁沃爾夫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觀點。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我會寫跟馬丁·沃爾夫不同的一個詞,令人著迷的。

記者:為什麼是這個詞?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因為中國現在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這些新事物對於一個經濟學家來說都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研究的。中國經濟現在依然非常快速地增長,經濟運行也非常好。對經濟學家來說是個很棒很有意思的研究的物件。當然現在中國經濟在供給側領域還有很多改革,對經濟學家來說非常有意思,我相信馬丁·沃爾夫也同意這一點,當然他可能並不懂,所以他寫了令人困惑的。

“行”: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林毅夫,任何一個頭銜都不如他的名字更響亮。他是中南海的“座上賓”,當仁不讓的國家智囊。去年圍繞產業政策的“林張之爭”更是引發中國經濟學界的大討論。

記者:如果您站在2017年,那麼如果讓您來用一個字來為中國的宏觀調控,包括有為的政府產業政策方面如果做哪些,您會寫哪個字?

經濟學家 林毅夫:這個“行”啊有兩個含義,一個呢就是說中國經濟還行,每年對世界的增長的貢獻超過30%,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我們的經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行”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就是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一方面針對我們現在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進行改革,二方面呢,發揮我們在經濟發展當中的有利的條件,力爭在6.5%以上那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須付出行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活力”:令人振奮 強勁有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作品《經濟學》,被全球公認為最經典的經濟學教材之一,他對中國經濟十分看好,認為中國經濟充滿“活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斯蒂格利茨:活力, 它意味著中國經濟充滿活力、令人振奮、強勁有力的,最重要的是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

記者:所以您對中國經濟很有信心?

斯蒂格利茨:是的,非常有信心。

“困惑” :發展中蘊藏挑戰

面對變幻不定的全球經濟形勢,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也蘊藏著不少挑戰,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他在聽到記者的問題時,寫下了這個詞:困惑。

金融時報副主編 馬丁·沃爾夫:我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我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三個主要挑戰,第一個就是當然現在也在發生,那就是提高創新能力,第二個就是面對中國面臨非常快的人口轉型過程,勞動力老齡化,人口紅利在縮小,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提出非常非常大的全新挑戰。當然除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內部非常大的一個風險就是信貸的過度增長帶來的金融風險。這就是我從經濟角度觀察到的中國經濟的三大挑戰。

“令人著迷”:中國經濟值得研究

而跟同樣來自倫敦的馬丁沃爾夫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觀點。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我會寫跟馬丁·沃爾夫不同的一個詞,令人著迷的。

記者:為什麼是這個詞?

克里斯多夫·皮薩里德斯:因為中國現在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這些新事物對於一個經濟學家來說都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研究的。中國經濟現在依然非常快速地增長,經濟運行也非常好。對經濟學家來說是個很棒很有意思的研究的物件。當然現在中國經濟在供給側領域還有很多改革,對經濟學家來說非常有意思,我相信馬丁·沃爾夫也同意這一點,當然他可能並不懂,所以他寫了令人困惑的。

“行”: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林毅夫,任何一個頭銜都不如他的名字更響亮。他是中南海的“座上賓”,當仁不讓的國家智囊。去年圍繞產業政策的“林張之爭”更是引發中國經濟學界的大討論。

記者:如果您站在2017年,那麼如果讓您來用一個字來為中國的宏觀調控,包括有為的政府產業政策方面如果做哪些,您會寫哪個字?

經濟學家 林毅夫:這個“行”啊有兩個含義,一個呢就是說中國經濟還行,每年對世界的增長的貢獻超過30%,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我們的經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行”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就是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一方面針對我們現在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進行改革,二方面呢,發揮我們在經濟發展當中的有利的條件,力爭在6.5%以上那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須付出行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