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圖有真相!《山海經》的動物找到了!

今天我們繼續聊聊《山海經》,這本蘊藏著祖先智慧的奇書,上面的動物竟被我們一一破解!

一、犰狳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

見則螽蝗為敗。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兔子卻是鳥的嘴,鷂鷹的眼睛和蛇的尾巴,一看見人就躺下裝死,名稱是犰狳,發出的叫聲便是它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就會有螽斯蝗蟲出現而為害莊稼。

最佳匹配物種:犰狳

犰狳,又稱“鎧鼠”,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種瀕危物種,無論是名稱還是外形,都與《山海經》中的犰狳不謀而合。

二、當康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訆,見則天下大穰。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小豬卻長著大獠牙,名稱是當康,

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一出現而天下就要大豐收。

最佳匹配物種:疣豬

根據《山海經》的描述,當康是長著獠牙的豬,

要是尋找最為匹配的動物,那也就是非洲的疣豬了。疣豬嘴角長有獠牙,身上有稀疏的毛,頭部占全身的三分之一。

三、夫諸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白鹿卻長著四隻角,名稱是 夫諸,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水災。

最佳匹配物種:四角羚

四角羚,又名四角羚羊,因獨特的四角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南亞遼闊的森林。以草為食,每天有規律地飲水一次。經常停留在靠近水的地方。

四、雍和

《山海經》原文:有獸焉,其狀如猿,

赤目、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

《山海經》譯文: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猿猴,卻長著紅眼睛、紅嘴巴、黃色的身子,名稱是雍和,在哪個國家出現那個國家裡就會發生大恐怖。

最佳匹配物種:赤禿猴

赤喙、黃身,顯然,赤禿猴與《山海經》中的雍和相似度很高。赤禿猴活動範圍局限在亞馬孫雨林深處,成群活動,四腳行走,以果實和植物的其他部分為食。

五、驩頭

《山海經》原文:驩頭人面鳥喙,有翼, 食海中魚,杖翼而行。

《山海經》譯文:驩頭長著人的面孔而鳥一樣的嘴,生有翅膀,吃海中的魚,憑藉著翅膀行走。

最佳匹配物種:企鵝

吃海中的魚,憑藉著翅膀行走,人身鳥頭,這些都很符合企鵝的特徵,所以有人認為驩頭就是企鵝。而且企鵝是群居的動物,古代的中國把它們當成一個國家,也是有可能的。

赤喙、黃身,顯然,赤禿猴與《山海經》中的雍和相似度很高。赤禿猴活動範圍局限在亞馬孫雨林深處,成群活動,四腳行走,以果實和植物的其他部分為食。

五、驩頭

《山海經》原文:驩頭人面鳥喙,有翼, 食海中魚,杖翼而行。

《山海經》譯文:驩頭長著人的面孔而鳥一樣的嘴,生有翅膀,吃海中的魚,憑藉著翅膀行走。

最佳匹配物種:企鵝

吃海中的魚,憑藉著翅膀行走,人身鳥頭,這些都很符合企鵝的特徵,所以有人認為驩頭就是企鵝。而且企鵝是群居的動物,古代的中國把它們當成一個國家,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