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彭州海窩子”第二屆端午祭祀活動”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陳林 王廣興 李海鷗報導) 5月30日粽葉飄香,端午情濃,一場“過端午、講民俗”的祭祀活動,由新興鎮黨委政府聯合海窩子民間文藝協會以紀念屈原為主題的彭州海窩子“第二屆端午祭祀活動”在海窩子古鎮落下帷幕。

端午時節,一場穿越三千年的化妝盛會,端午遊百病一直是海窩子人的傳統,

每至端午,海窩子人除了包粽子、采藥草等傳統端午活動外,還有精彩的端午盛典,每到端午這天,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身著節日盛裝,參與祭祀狂歡、成群結隊地爬上風景秀麗的獅子山,看“刀劈石”、“馬蹄印”。 "雖正如既往,城頭遊人如蟻,簫鼓管樂之聲,遠近相聞,謂之走百病……"海窩子獅子山遊百病,從山腳一直往上,沿著登山棧道,感受獅子山美景,看奇幻傳說中的金釵花、刀劈石、龍洞子。
海窩子端午遊百病活動分為兩個場地,古鎮的“祭祀狂歡”、瞿上游樂園;獅子山的“神農百草會”、登高遊百病。

據瞭解,三千年前,古瞿上,蜀王建都,即今海窩子。海窩子擁有深厚的歷史沉澱,三千年後,端午祈福,重現古代祭祀。從海窩子古鎮、跨越湔江河,

到達獅子山。

鼓點起,祭祀興,數十位穿著古裝的人從四面八方擁入舞臺。這是一支由遊客和專業演員組成的祭祀表演隊伍。今年的端午讓大家擁有了更多的互動體驗樂趣。

包粽子、畫雄黃

端午的經典活動一樣不能少!

粽子古稱筒粽、裹粽、角黍、黏黍。關於粽子的源起,人們普遍認為是為了追念偉大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愛國為民,被讒言所害,於西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

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蹤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俗的形成,和古人對端午的認知有關。端午前後,天氣逐漸變得濕熱,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等“五毒”開始活躍,各種惡癘瘟病多發,因此古人視農曆五月初五為惡月惡日,端午的諸多節俗多帶有除瘟、驅邪、求吉祥的寓意。在民俗中,端午這一天,人們最常見的習俗是掛菖蒲、喝雄黃酒。在海窩子,端午時由老者、長者為大家畫上雄黃。

不同時代的端午節,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海窩子人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相通的情懷,海窩子端午遊百病民俗活動將繼續傳承。

從古街到獅子山,短短幾公里,就從市井跨越到了歸隱山林,仿佛穿越了一般。

人山人海的現場,氣氛嗨翻天!

明年端午我們海窩子再見!

端午節俗的形成,和古人對端午的認知有關。端午前後,天氣逐漸變得濕熱,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等“五毒”開始活躍,各種惡癘瘟病多發,因此古人視農曆五月初五為惡月惡日,端午的諸多節俗多帶有除瘟、驅邪、求吉祥的寓意。在民俗中,端午這一天,人們最常見的習俗是掛菖蒲、喝雄黃酒。在海窩子,端午時由老者、長者為大家畫上雄黃。

不同時代的端午節,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海窩子人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相通的情懷,海窩子端午遊百病民俗活動將繼續傳承。

從古街到獅子山,短短幾公里,就從市井跨越到了歸隱山林,仿佛穿越了一般。

人山人海的現場,氣氛嗨翻天!

明年端午我們海窩子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