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產科專家分享:女人生完孩子後不做這幾件事,最容易招來月子病

我家寶貝現在四個多月,因為在婦幼醫院工作,我也知道產·後是女人回復身材的又一良機。所以我產·後飲食和護理方面都特別有計劃。因為我不想生完孩子就變的胖胖的,

這對於平時非常注重形象的我是不允許的坐月子。

對於新媽媽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她們“第二生命”的起點。生完寶寶後,新媽媽的身體受到很大的創傷,需要大概8周的時間來恢復,這就是俗話所說的“坐月子”。在我國坐月子有很多基本常識,這些是幫助新媽媽快速康復的基礎,那麼下面解析一下。

1,月子是42天

科學上坐月子實際上是42天,而不是短短的30天左右。可能我們的先輩認為生完孩子後一個月就能恢復正常的生活了,但是科學觀點則是42天。因為分娩後產婦全身器官恢復到未懷孕前狀態的這一時期,往往需要6周時間,也就是42天。

不過不論寶媽選擇做多久的“月子”,都需要利用坐月子這段時間好好養精蓄銳,充分休息以恢復體力,

畢竟面臨媽媽的將是漫長又辛苦的育兒路程。再者,寶媽也一定不要認為,出了月子就可以隨心所欲了,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恢復期,只有全面恢復至未懷孕狀態(包括心理狀態)才是可以的。

2,可以洗頭洗澡

過去由於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設備,因此坐月子有一個月不能洗頭洗澡的限制。隨著現在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禁忌是沒有必要的。在炎熱的夏天,

一個月不洗頭不但不衛生,還可能造成頭皮發炎。婦女產後汗腺活躍,容易大量出汗,乳☆禁☆房脹盈還會淌奶水,下身又有惡露,形成全身發粘,幾種氣味混在一起,衛生狀況很差,極容易生病。

因此產婦比平常更需要注意衛生,多洗澡、洗頭、洗腳,以保身上清潔,以促進全身血液迴圈,加速新陳代謝,還可以調解植物神經,恢復體力,解除肌肉和神經疲勞。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

但必須淋浴,不能盆浴,以免污水進入生殖道引起感染。水溫要保持在45℃左右。浴後要立即擦乾身體,穿好衣服,用吹風機吹幹頭髮,防止受風著涼就可以了。

3、月子期間可以刷牙

老人們總說月子裡越邋遢越好,不要瞎折騰,去刷什麼牙,漱口,會著涼的。

但是實際上坐月子期間,新媽媽們都是要大吃大補的,所以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會發生口腔疾病呢。

所以呀,堅持每天早晚用軟毛牙刷刷牙,飯後漱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日後一口好牙、燦爛微笑。切記要用溫水刷牙,並在刷牙前最好先將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刺激對牙齒及齒齦刺激過大。

4、坐月子要適當下地活動

傳統認為產婦生完孩子後不要下地,躺在床上休息的時間越長越好。實際上是錯誤的。久臥傷氣,產婦本身就容易氣虛,如果活動太少,大腸的蠕動功能會減弱,從而無法運化糟粕,也會導致便秘。尤其是剖宮產後的新媽媽如臥床不起,將導致下肢血液迴圈不暢,可能發生下肢靜脈栓塞,甚至出現致命的肺栓塞。

每天適當的活動一會,可以加速新城代謝,使機體更快的恢復。當然了,累活重活是不能幹的。我們提倡早期下床活動,指的是輕微的床邊活動及產後保健操等,並不是過早地進行體力勞動。在產後6周內,嚴禁提舉重物和較長時間的站立或蹲位。勞動過早、過重,得不到適當休息,不僅會延長全身康復的過程,還可能發生子宮脫垂。

5、注意子宮的恢復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不會一下子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子宮的恢復是產後新媽媽的重中之重。

產後6-8小時,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這樣不僅可促進腸蠕動和子宮復舊,還可避免術後腸粘連及血栓性靜脈炎形成。也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6、產後及時塑身

產後6個月內脂肪是流動的,是重塑體型的最佳時機。塑身衣對於媽媽體型的恢復更是必不可少 ,儘早穿塑身衣 能夠對腰腹曲線至下腹部起提升作用 ,不僅可以促進子宮收縮 ,防止內臟下垂 ,收緊鬆弛的腹部,還可以幫助體內機能慢慢恢復。子宮呈三角形, 寶寶生下之後 子宮騰空 內臟失去支撐 便會自然下垂。不只是說大肚腩不好看, 最主要的是內臟下垂是所有婦女疾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 因此,產後要及時收腹為了不讓其他器官那麼快地往下走 給肚子回縮的時間。

7、月子期間不要哭

產婦產後荷爾蒙急劇下降,傷口還未復原,又可能有哺喂母乳遭遇挫折、身材改變、不知如何照顧新生兒等問題,容易感到憂鬱,甚至哭泣。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為精血所養,產後本已氣血耗損,若再哭泣則更傷於精血,可能造成眼睛的傷害。因此希望新媽媽儘量不要哭泣,看電視時也不要選那種容易跟著落淚的苦情戲,要好好地休養。先生及家人也要多多給予支持,幫助新媽媽度過這個難關。

8、產後42天健康檢查

產婦應該在產後42天進行健康檢查,以便醫生瞭解產婦的恢復情況。瞭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復情況,及時發現異常,防止後遺症,有的產婦因為初為人母,忙的頭昏腦漲,抽不出時間做產後檢查,這是不應該的。

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如果媽媽病了,寶寶就會失去媽媽的呵護,抽出一點時間做做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月子期間飲食方面

一、產後第一、二周不宜大補特補

產後第1、2周的主要目標是“利水消腫”,使惡露排淨,因此絕對不能大補特補。正確的進補觀念是:先排惡露、後補氣血,惡露越多,越不能補。

所以說坐月子開始的1-2周,飲食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過多水分上。

第1周: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適量的柳丁、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

第2周:以麻油豬腰、花生燉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迴圈,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

等到第3、4周,惡露將淨,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適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恢復體力。

二、油湯最好要少喝

雖然坐月子期間喝湯是很有好處的,但油湯最好要少喝,因為湯中的油多了,奶水中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備,奶中過多的脂肪有可能會使你的寶寶拉肚子。

三、紅糖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

紅糖中鐵的含量高可以給產婦補血,紅糖中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利尿、防治產後尿失禁,促進惡露排出,紅糖還有生乳、止痛的效果。

但是也不要食用過多,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時間過長增加血性惡露,並且在夏天會使產婦出汗更多而體內少鹽。由於紅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喝了紅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甚至中暑。

四、產婦吃蔬菜水果要注意

產婦胃腸功能較虛弱,應從少量開始吃。產婦的胃腸對冷刺激很敏感,不要吃過涼的蔬菜和水果。如果過涼容易導致胃腸淤血,影響消化功能。產婦的胃腸抵抗力弱,一定要注意食物是否清潔衛生。

傳統認為產婦生完孩子後不要下地,躺在床上休息的時間越長越好。實際上是錯誤的。久臥傷氣,產婦本身就容易氣虛,如果活動太少,大腸的蠕動功能會減弱,從而無法運化糟粕,也會導致便秘。尤其是剖宮產後的新媽媽如臥床不起,將導致下肢血液迴圈不暢,可能發生下肢靜脈栓塞,甚至出現致命的肺栓塞。

每天適當的活動一會,可以加速新城代謝,使機體更快的恢復。當然了,累活重活是不能幹的。我們提倡早期下床活動,指的是輕微的床邊活動及產後保健操等,並不是過早地進行體力勞動。在產後6周內,嚴禁提舉重物和較長時間的站立或蹲位。勞動過早、過重,得不到適當休息,不僅會延長全身康復的過程,還可能發生子宮脫垂。

5、注意子宮的恢復

子宮可以說是母體在懷孕、分娩期間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一般來講,產後的子宮不會一下子就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因此子宮的恢復是產後新媽媽的重中之重。

產後6-8小時,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這樣不僅可促進腸蠕動和子宮復舊,還可避免術後腸粘連及血栓性靜脈炎形成。也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6、產後及時塑身

產後6個月內脂肪是流動的,是重塑體型的最佳時機。塑身衣對於媽媽體型的恢復更是必不可少 ,儘早穿塑身衣 能夠對腰腹曲線至下腹部起提升作用 ,不僅可以促進子宮收縮 ,防止內臟下垂 ,收緊鬆弛的腹部,還可以幫助體內機能慢慢恢復。子宮呈三角形, 寶寶生下之後 子宮騰空 內臟失去支撐 便會自然下垂。不只是說大肚腩不好看, 最主要的是內臟下垂是所有婦女疾病和未老先衰的根源。 因此,產後要及時收腹為了不讓其他器官那麼快地往下走 給肚子回縮的時間。

7、月子期間不要哭

產婦產後荷爾蒙急劇下降,傷口還未復原,又可能有哺喂母乳遭遇挫折、身材改變、不知如何照顧新生兒等問題,容易感到憂鬱,甚至哭泣。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為精血所養,產後本已氣血耗損,若再哭泣則更傷於精血,可能造成眼睛的傷害。因此希望新媽媽儘量不要哭泣,看電視時也不要選那種容易跟著落淚的苦情戲,要好好地休養。先生及家人也要多多給予支持,幫助新媽媽度過這個難關。

8、產後42天健康檢查

產婦應該在產後42天進行健康檢查,以便醫生瞭解產婦的恢復情況。瞭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復情況,及時發現異常,防止後遺症,有的產婦因為初為人母,忙的頭昏腦漲,抽不出時間做產後檢查,這是不應該的。

要愛護自己的身體,如果媽媽病了,寶寶就會失去媽媽的呵護,抽出一點時間做做檢查是很有必要的。

月子期間飲食方面

一、產後第一、二周不宜大補特補

產後第1、2周的主要目標是“利水消腫”,使惡露排淨,因此絕對不能大補特補。正確的進補觀念是:先排惡露、後補氣血,惡露越多,越不能補。

所以說坐月子開始的1-2周,飲食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過多水分上。

第1周:可以吃麻油豬肝或豬肝(適合在早上、中午食用)、山藥排骨湯、紅棗銀耳湯,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還可以吃些清淡的葷食,如肉片、肉末。瘦牛肉、雞肉、魚等,配上時鮮蔬菜一起炒,口味清爽營養均衡。適量的柳丁、柚子、獼猴桃等水果也有開胃的作用。本階段的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也好。

第2周:以麻油豬腰、花生燉豬腳、魚湯等活化血液迴圈,預防腰酸背痛。另外,每天補充2000—2500毫升水分。

等到第3、4周,惡露將淨,進入進補期,做菜時適當加米酒,以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恢復體力。

二、油湯最好要少喝

雖然坐月子期間喝湯是很有好處的,但油湯最好要少喝,因為湯中的油多了,奶水中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備,奶中過多的脂肪有可能會使你的寶寶拉肚子。

三、紅糖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

紅糖中鐵的含量高可以給產婦補血,紅糖中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利尿、防治產後尿失禁,促進惡露排出,紅糖還有生乳、止痛的效果。

但是也不要食用過多,一般飲用不能超過10天,時間過長增加血性惡露,並且在夏天會使產婦出汗更多而體內少鹽。由於紅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喝了紅糖水,必定加速出汗,使身體更加虛弱,甚至中暑。

四、產婦吃蔬菜水果要注意

產婦胃腸功能較虛弱,應從少量開始吃。產婦的胃腸對冷刺激很敏感,不要吃過涼的蔬菜和水果。如果過涼容易導致胃腸淤血,影響消化功能。產婦的胃腸抵抗力弱,一定要注意食物是否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