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個步驟,教一年級的孩子用思維導圖“畫”說端午節

文/浪子燕青 圖/Elsa姐姐

小時候,我很期待過節。因為過節,不僅有好吃好玩的,更重要的是可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

長大了,我卻少了對節日的期盼。尤其是這個端午節,由於孩子她爸在國外公幹,

不能回國陪我們娘仨過這個端午節,這個節日更顯得冷清。天氣炎熱,小寶太小,我想帶著兩個孩子去現場看龍舟比賽也不太明智,一怕曬二怕擠三為了安全(現場人擠人的,一拖二實在搞不定呀。),經過我和一年級的姐姐商量後(自從老二出生後,我和孩子她爸都喜歡姐姐妹妹的叫兩個女兒,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妹妹才3個月,還沒能享受發言權呢),我們決定在家過端午節。

於是,在我哄妹妹睡覺期間,愛畫畫的姐姐就自己在牆膜上開始作畫了。

姐姐在牆膜上畫“粽子的一家”。最後的成品圖姐姐不是很滿意,畫好後讓我看了一眼就趕緊擦掉再畫龍舟 了。


龍舟

等我把妹妹哄睡後,我就和姐姐一起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說端午節。

第一步:畫一張“端午節”相關主題的中心圖。

媽媽:“Elsa姐姐,還記得上學期我們是怎麼用思維導圖複習拼音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用思維導圖聊一聊端午節怎麼樣?”

姐姐:“記得呀!我喜歡畫思維導圖,好記又好玩!可是怎麼畫端午節的思維導圖呢?”

媽媽:“好,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張端午節的思維導圖。因為妹妹隨時會醒來要媽媽抱,我們的時間有限,我們分工合作怎麼樣?你看怎麼分工?”

姐姐:“好呀,我負責畫線、配圖,你負責寫字,因為你會寫很多字但不會畫畫,而我是畫畫高手但很多字還不會寫。正好我們兩個合作,簡直就是絕配!開始吧!”

說完就拿出紙和筆,坐在書桌前準備開始畫了。

(由於上學期姐姐有用思維導圖輕鬆複習拼音的經驗,

現在一提思維導圖,姐姐都不抗拒的,還常常自告奮勇承擔畫圖的工作。這得益於我送了一套《兒童思維導圖》給姐姐作為入學禮物。)

我請姐姐在一張A3紙上畫一幅主圖——可以代表端午節的圖,她想了一會就開始動筆畫了一幅俏皮可愛的粽子圖。

姐姐正在畫主題圖

第二步:畫出四個一級分支,並且寫上關鍵字。

媽媽:“關於端午節,你都知道些什麼呢?把你知道的都可以先跟媽媽分享一下吧。”

姐姐:“我知道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端午節放假三天,吃粽子、看龍舟比賽,我只記得這些了。”

媽媽:“嗯,不錯,你說的這些都是和端午節有關的。那你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端午節還有其他名字嗎?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其他什麼習俗呢?你覺得怎麼樣可以找到上面這些答案?”

姐姐:“看書,上網查。”

於是,姐姐去翻了幾冊《十萬個為什麼》和繪本,也沒有找到答案,索性就搬出平板電腦打開百度搜索了。(上了一年級,姐姐學會拼音輸入法以後,遇到問題查書找不到答案就學會了上網問“度娘”了。)

經過一輪啟發式交流,我們確定了端午節這個主題的四個一級分支,分別是“節日名稱、由來、習俗、我的節目”。這個關鍵字的提煉基本上是姐姐思考的結果。(如何進行啟發式交流引導孩子思考?請點擊看孩子,你的大腦裝燈泡還是草?看PD媽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不到五分鐘,姐姐就畫好了主題圖。看著這些俏皮可愛的卡通粽子,好想親一口(*@ο@*) 哇~

第三步:根據四個一級分支順時針擴展二級分支並一個一個來補充二級分支內容。

我從第一個一級分支“節日名稱”開始引導姐姐開始展開,這個環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我先和姐姐一起讀網上查閱到的資料,然後再從中提煉關鍵字,有時候聊著聊著姐姐又會跑題了,我還得時不時把她牽引回正題。

原來端午節的由來除了屈原的版本還有伍子胥、東漢孝女曹娥以及革命女詩人秋瑾的版本;端午的習俗除了姐姐從小就知道的吃粽子和看龍舟比賽,還有飲雄黃酒和掛艾葉菖蒲等習慣,可惜離開了農村多年,在城市我連艾葉菖蒲都不知道哪裡有賣。所以,有些習俗只能在文字上看看而已了。

可是為了給孩子留下節日的回憶,該有點節日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比如,今天端午節,怎麼可能少了粽子呢!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沒法親手包粽子了。恰好朋友節前送來一袋肇慶的裹蒸粽 ,不用包粽子就可以開吃了。

沒有雄黃酒,我們就用甜酒(還是我生二胎坐月子前釀的黑糯米酒)代替,沒想到加上幾粒五彩湯圓一起煮的米酒竟然非常美味。

不能現場看龍舟比賽,我們就在電視看直播。

總之,就是變著法也要讓孩子能感受節日的氣氛。

第四步:在分支上畫上相應的關鍵圖,大功告成。

姐姐畫線、配圖,我寫字,一起完成端午節的思維導圖。最後,姐姐寫上“和媽媽”

本來主圖是應該放在整頁A3紙的正中間,其他的關鍵圖都要比主圖小的,但姐姐給“賽龍舟”這個分支畫插圖,一不小心就把龍舟畫得比粽子主圖還大一點。整幅導圖完成以後,她自己看著也不太滿意,不過我告訴她畫思維導圖重點不在於畫圖,在於我們的思維過程,鼓勵她多加練習。

兒童思維導圖 ¥80 購買

在妹妹熟睡的這兩個多小時,我和姐姐一邊聊天,一邊畫思維導圖,學到了不少關於端午節的知識。 這真是高品質的親子陪伴!

你是怎麼跟孩子過端午節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如果你家有小學生,你一定會喜歡以下文章如何培養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良好習慣?

帶孩子旅行,家長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意義

如何讓我的孩子愛上讀書

孩子粗心馬虎怎麼辦?有些地方家長可能忽略了

是什麼偷走了孩子的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能讓孩子的專注力失而復得

想看更多,點它向日葵媽媽育兒

姐姐:“看書,上網查。”

於是,姐姐去翻了幾冊《十萬個為什麼》和繪本,也沒有找到答案,索性就搬出平板電腦打開百度搜索了。(上了一年級,姐姐學會拼音輸入法以後,遇到問題查書找不到答案就學會了上網問“度娘”了。)

經過一輪啟發式交流,我們確定了端午節這個主題的四個一級分支,分別是“節日名稱、由來、習俗、我的節目”。這個關鍵字的提煉基本上是姐姐思考的結果。(如何進行啟發式交流引導孩子思考?請點擊看孩子,你的大腦裝燈泡還是草?看PD媽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不到五分鐘,姐姐就畫好了主題圖。看著這些俏皮可愛的卡通粽子,好想親一口(*@ο@*) 哇~

第三步:根據四個一級分支順時針擴展二級分支並一個一個來補充二級分支內容。

我從第一個一級分支“節日名稱”開始引導姐姐開始展開,這個環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我先和姐姐一起讀網上查閱到的資料,然後再從中提煉關鍵字,有時候聊著聊著姐姐又會跑題了,我還得時不時把她牽引回正題。

原來端午節的由來除了屈原的版本還有伍子胥、東漢孝女曹娥以及革命女詩人秋瑾的版本;端午的習俗除了姐姐從小就知道的吃粽子和看龍舟比賽,還有飲雄黃酒和掛艾葉菖蒲等習慣,可惜離開了農村多年,在城市我連艾葉菖蒲都不知道哪裡有賣。所以,有些習俗只能在文字上看看而已了。

可是為了給孩子留下節日的回憶,該有點節日儀式感還是要有的。

比如,今天端午節,怎麼可能少了粽子呢!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沒法親手包粽子了。恰好朋友節前送來一袋肇慶的裹蒸粽 ,不用包粽子就可以開吃了。

沒有雄黃酒,我們就用甜酒(還是我生二胎坐月子前釀的黑糯米酒)代替,沒想到加上幾粒五彩湯圓一起煮的米酒竟然非常美味。

不能現場看龍舟比賽,我們就在電視看直播。

總之,就是變著法也要讓孩子能感受節日的氣氛。

第四步:在分支上畫上相應的關鍵圖,大功告成。

姐姐畫線、配圖,我寫字,一起完成端午節的思維導圖。最後,姐姐寫上“和媽媽”

本來主圖是應該放在整頁A3紙的正中間,其他的關鍵圖都要比主圖小的,但姐姐給“賽龍舟”這個分支畫插圖,一不小心就把龍舟畫得比粽子主圖還大一點。整幅導圖完成以後,她自己看著也不太滿意,不過我告訴她畫思維導圖重點不在於畫圖,在於我們的思維過程,鼓勵她多加練習。

兒童思維導圖 ¥80 購買

在妹妹熟睡的這兩個多小時,我和姐姐一邊聊天,一邊畫思維導圖,學到了不少關於端午節的知識。 這真是高品質的親子陪伴!

你是怎麼跟孩子過端午節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如果你家有小學生,你一定會喜歡以下文章如何培養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良好習慣?

帶孩子旅行,家長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才更有意義

如何讓我的孩子愛上讀書

孩子粗心馬虎怎麼辦?有些地方家長可能忽略了

是什麼偷走了孩子的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能讓孩子的專注力失而復得

想看更多,點它向日葵媽媽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