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韓國樂天失去的100天:在華業務加速走向深淵

【2月27日,韓國樂天集團同意將星州高爾夫球場地皮轉讓給韓國國防部用於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這一舉動激怒中國消費者,引發了一系列的抵制活動。

儘管關閉了兩個月之久的樂天瑪特中國官網已重新上線,韓國樂天試圖重振中國市場業務,但過去近100天時間裡,其在華業務已逐漸走向深淵。】

雖然韓國新總統文在寅上任後的種種努力,讓中韓關係呈現出緩和的跡象,但韓國樂天的在華業務依舊難復蘇,過去近100天時間裡,

韓國樂天在中國市場上,正加速走向深淵。

樂天瑪特或將拋售20-30家店鋪

樂天瑪特在2008年所定下到2018年門店增至300家目標恐難實現。

5月30日,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樂天瑪特方面計畫拋售長期虧損的20-30家店鋪,拋售物件為上海等地區常年虧損的“C級”店鋪,目前正與中國當地企業協商。

該報導稱,華樂天瑪特中的90%(74家)至今依然處於停業狀態,其餘13家店鋪自主停業、另有12家店鋪雖然正常營業,

但幾乎無人問津,與“停業”無異。整體業績低迷加之“薩德”所帶來的重創,在華樂天瑪特比起維持現有規模,適當進行“瘦身”也許更為現實。

樂天瑪特相關人士否認了上述說法,並表示:“目前沒有對拋售等事宜進行商討,為提高中國事業經營效率,每年都在推進結構調整。”

今年3月因薩德事件導致的大部分門店停業,樂天瑪特2017年一季度銷售額(包括超市在內的112家店鋪)同比大幅下滑了32.6%。

薩德事件加速在華業務衰落

2月27日,韓國樂天集團同意將星州高爾夫球場地皮轉讓給韓國國防部用於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一舉動激怒中國消費者,引發了一系列的抵制活動。

“薩德事件”只是加速了韓國樂天在華業務的衰落,即使撇除該事件的影響,僅從中國零售業發展現狀來看,衰落也是無可避免。

5月17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2016年連鎖百強》榜顯示,去年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同比增長3.5%,

為有統計以來最低的一年,銷售負增長企業34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百強企業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將至6.4%,低於阿裡巴巴集團近期披露的10%的規模。

反觀電商巨頭們,攜大資料、移動支付等技術的互聯網巨頭,通過入股、戰略合作等形式,正在一步步將傳統零售商“互聯網化”,最新的案例是阿裡從易果生鮮手裡購入聯華超市18%的股份,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

樂天瑪特自身發展不如意,更讓其在行業變革中所受的衝擊最大。

《亞洲經濟》報導稱,樂天瑪特進軍中國市場以後,在華事業一直呈赤字。2013年虧損830億韓元(約合5.1億人民幣),2014年增加至1410億韓元(約合8.6億人民幣),2015年再次增至1480億韓元(約合9.04億人民幣),去年虧損規模也在1240億韓元左右(約合7.6億人民幣)。

據介面新聞報導,今年3月,華東一名超市行業業內人士曾表示,由於管理水準差、本土化不夠等原因,樂天瑪特華東70多家門店一年的收入才20多億元,單店平均銷售額僅3000萬元,跟永輝、沃爾瑪、大潤發數億元的單店銷售差距明顯。

5月16日,關閉了兩個月之久的樂天瑪特中國官網重新上線,但樂天天貓旗艦店、樂天京東店截至目前,仍處於關閉狀態。僅有部分產品在各電商平臺銷售。

據媒體報導,樂天瑪特曾與永輝、沃爾瑪、大潤發等多家零售商接觸,打算出售中國區業務。受薩德事件影響,樂天瑪特的品牌價值還剩幾許?誰來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仍是個未知數。

無論是盡力讓自己賣個高價,還是堅持恢復中國市場業務經營下去,對於韓國樂天來說,未來在華的日子,恐難“樂”起來。

樂天瑪特華東70多家門店一年的收入才20多億元,單店平均銷售額僅3000萬元,跟永輝、沃爾瑪、大潤發數億元的單店銷售差距明顯。

5月16日,關閉了兩個月之久的樂天瑪特中國官網重新上線,但樂天天貓旗艦店、樂天京東店截至目前,仍處於關閉狀態。僅有部分產品在各電商平臺銷售。

據媒體報導,樂天瑪特曾與永輝、沃爾瑪、大潤發等多家零售商接觸,打算出售中國區業務。受薩德事件影響,樂天瑪特的品牌價值還剩幾許?誰來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仍是個未知數。

無論是盡力讓自己賣個高價,還是堅持恢復中國市場業務經營下去,對於韓國樂天來說,未來在華的日子,恐難“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