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綠肥紅瘦 花枝招展|100款植物型紫砂壺鈕

此前我們介紹了光素、筋紋等幾何類型的紫砂壺鈕。

實際上在紫砂造型藝術中,壺鈕的運用不止於單純的壺蓋揭拿而已,它也是一個小型的展示台,許多動物、植物、器物,甚至山石、袱結都可成為壺鈕的造形,可與器身主題互作呼應。例如動物鈕有虎鈕、獅鈕、犀鈕、馬鈕、兔鈕、魚鈕、鼠鈕、龍首鈕等;植物鈕有菌鈕、桃鈕、竹段鈕、梅樁鈕、花式鈕、白果鈕等數十種。筆者將分兩期,為讀者介紹紫砂壺造型中的動物鈕與植物鈕。

以花葉為鈕

以花葉為鈕

以花葉為鈕


以花葉為鈕

以花葉為鈕

這類自然造型的壺鈕,大多以具象描寫的方式,經過提練、重組後表現在塑器上,主要運用了雕塑技藝。在寫實的基礎上,將植物形態與茶壺機能進行結合。雕塑,是雕刻和塑造之總稱,以濕泥經過撚、捏、搓等技巧,

形成設計所需的雛形,也可以利用模具輔助,印押出粗坯,再運用捏、塑、雕、削、刻、貼、壓等手法,以工具加工修整出線面、形狀、細節。然後將其黏附于壺蓋生坯上,經高溫燒成。塑制時必須考慮到乾燥和燒成收縮,防止翹扁變形及裂紋斑疵等。


模具輔助印押出壺鈕粗坯

模具輔助印押出壺鈕粗坯

以工具加工修整出線面、形狀、細節

瓜果是紫砂壺鈕常見的裝飾題材之一。宜興地處太湖之濱瓜果豐盛,年年豐收,紫砂常以瓜果為題,一般以花貨形制表現於壺身,並縮小後作為壺鈕,如佛手壺、壽桃壺等,也有單獨作為壺式的,如南瓜壺、柿子壺。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以〈佛手壺〉為例,佛手是一種形狀奇特的柑橘果實,果實有如張開的手指,所以得名。佛手能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持久不散,因此常被供在案上。中國向來現「福」為諸事皆吉的總稱,佛手與福手諧音,是以被當作吉祥物,用以祝願、祈福,人們相信佛能給人間帶來無限幸福,佛手也能使人們吉祥如意。宜興陶人乃以此作為茶壺形制,加上「壺」與「福」同音,益顯祥瑞。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樹枝鈕

樹枝鈕

樹枝鈕

桃也是紫砂傳統裝飾題材之一,桃之果實在民俗中稱壽桃,象徵幸福長壽。《神農經》:「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死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最廣為流傳的當是西王母每年三月三在瑤池舉辦的蟠桃會,班固《漢武內傳》載,西王母七夕降武帝闕庭,以仙桃四枚獻帝,「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由此可知桃在民間的長壽寓意。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菌菇鈕,以菌作鈕,故名。形制別致,新穎優美。清早期的菌菇鈕,常為靈芝鈕,靈芝民間喻為仙草,食之長生,寓長壽之意。乾隆時期到晚清的菌菇鈕,通常與其他小瓜果一起貼飾於壺身,稱為百果壺。

菌菇鈕

菌菇鈕

菌菇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柿子鈕

柿子鈕

柿子鈕

銀杏鈕

銀杏鈕

蓮荷鈕

蓮荷鈕

菊花也是宜興紫砂筋紋器的常客,因為它的造型規律,均以壺鈕為中心,向四方放射,具備了結構嚴謹勻稱,形式莊重大方的造形特點,而此種表現手法也是紫砂壺筋紋器的主流形制。

蜀山考古出土的紫砂菊花鈕殘件,南京博物院藏

菊花鈕

菊花鈕

屬藤蔓植物的葡萄亦為常用題材,紫砂壺上的葡萄紋如清早期的貼花葡萄紋壺,以葡萄葉片實物為模印樣板,壺身貼飾葡萄藤蔓,葡萄垂于葉間,顯得十分亮麗,是清初的典型裝飾風格。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以「松竹梅」三友為題材的紫砂壺在民間頗受歡迎,並因此形成一種結構形式,亦即將壺身的三大部件壺鈕、壺流、壺把分別以松、竹、梅三者依勢構築,並在與壺身接觸面以松針、竹葉、梅花貼飾,作為過渡。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此外,歲寒三友在外銷歐洲紫砂壺亦提供了前述的結構元素,當然,這些帶著「中國趣味」目的的紫砂壺,也不例外地會再增添如四季花卉、祥獸等「中國符號」,以更貼近於洋人對中國的神秘想像,是紫砂外銷器的裝飾典例。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歲寒三友中,又以竹題材最受青睞,在紫砂壺裝飾中居重要地位,歷朝均有製作。宜興地區盛產竹,所以不難理解宜興紫砂器,喜以竹為題,以物抒情,所作所刻,都頌竹之品格,以竹之空,比君子坦蕩;以竹之直,比君子剛正;以竹之節,似君子節操。一般都與竹段壺相配,蓋鈕、壺嘴、壺把、壺身,都以竹段構成,整體諧和統一。以中空的紫砂竹節壺,比喻高風亮節的君子。

蜀山考古出土的紫砂竹鈕,南京博物院藏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主要參考文獻

黃健亮,《荊溪紫砂器》,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1999

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黃健亮,《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0

模具輔助印押出壺鈕粗坯

以工具加工修整出線面、形狀、細節

瓜果是紫砂壺鈕常見的裝飾題材之一。宜興地處太湖之濱瓜果豐盛,年年豐收,紫砂常以瓜果為題,一般以花貨形制表現於壺身,並縮小後作為壺鈕,如佛手壺、壽桃壺等,也有單獨作為壺式的,如南瓜壺、柿子壺。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瓜鈕

以〈佛手壺〉為例,佛手是一種形狀奇特的柑橘果實,果實有如張開的手指,所以得名。佛手能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持久不散,因此常被供在案上。中國向來現「福」為諸事皆吉的總稱,佛手與福手諧音,是以被當作吉祥物,用以祝願、祈福,人們相信佛能給人間帶來無限幸福,佛手也能使人們吉祥如意。宜興陶人乃以此作為茶壺形制,加上「壺」與「福」同音,益顯祥瑞。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佛手鈕

樹枝鈕

樹枝鈕

樹枝鈕

桃也是紫砂傳統裝飾題材之一,桃之果實在民俗中稱壽桃,象徵幸福長壽。《神農經》:「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臨死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最廣為流傳的當是西王母每年三月三在瑤池舉辦的蟠桃會,班固《漢武內傳》載,西王母七夕降武帝闕庭,以仙桃四枚獻帝,「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由此可知桃在民間的長壽寓意。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桃鈕

菌菇鈕,以菌作鈕,故名。形制別致,新穎優美。清早期的菌菇鈕,常為靈芝鈕,靈芝民間喻為仙草,食之長生,寓長壽之意。乾隆時期到晚清的菌菇鈕,通常與其他小瓜果一起貼飾於壺身,稱為百果壺。

菌菇鈕

菌菇鈕

菌菇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靈芝鈕

柿子鈕

柿子鈕

柿子鈕

銀杏鈕

銀杏鈕

蓮荷鈕

蓮荷鈕

菊花也是宜興紫砂筋紋器的常客,因為它的造型規律,均以壺鈕為中心,向四方放射,具備了結構嚴謹勻稱,形式莊重大方的造形特點,而此種表現手法也是紫砂壺筋紋器的主流形制。

蜀山考古出土的紫砂菊花鈕殘件,南京博物院藏

菊花鈕

菊花鈕

屬藤蔓植物的葡萄亦為常用題材,紫砂壺上的葡萄紋如清早期的貼花葡萄紋壺,以葡萄葉片實物為模印樣板,壺身貼飾葡萄藤蔓,葡萄垂于葉間,顯得十分亮麗,是清初的典型裝飾風格。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葡萄鈕

以「松竹梅」三友為題材的紫砂壺在民間頗受歡迎,並因此形成一種結構形式,亦即將壺身的三大部件壺鈕、壺流、壺把分別以松、竹、梅三者依勢構築,並在與壺身接觸面以松針、竹葉、梅花貼飾,作為過渡。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松鈕

此外,歲寒三友在外銷歐洲紫砂壺亦提供了前述的結構元素,當然,這些帶著「中國趣味」目的的紫砂壺,也不例外地會再增添如四季花卉、祥獸等「中國符號」,以更貼近於洋人對中國的神秘想像,是紫砂外銷器的裝飾典例。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梅鈕

歲寒三友中,又以竹題材最受青睞,在紫砂壺裝飾中居重要地位,歷朝均有製作。宜興地區盛產竹,所以不難理解宜興紫砂器,喜以竹為題,以物抒情,所作所刻,都頌竹之品格,以竹之空,比君子坦蕩;以竹之直,比君子剛正;以竹之節,似君子節操。一般都與竹段壺相配,蓋鈕、壺嘴、壺把、壺身,都以竹段構成,整體諧和統一。以中空的紫砂竹節壺,比喻高風亮節的君子。

蜀山考古出土的紫砂竹鈕,南京博物院藏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竹鈕

主要參考文獻

黃健亮,《荊溪紫砂器》,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1999

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黃健亮,《荊溪朱泥-明清宜興朱泥壺研究》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