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行走十年 原來只是冰川到冰川之間的距離

用卑微的生命 去探索世界的盡頭

圖文 | 李珩

●●●

航拍

冰川

世界的盡頭

回憶

第一次跟冰川親密接觸是在2007年的海螺溝一號冰川

乘著觀光纜車望去

蜀山之王貢嘎雪山的腳下湧出一座瀑布一樣的大冰川

在那之後的七年

我再也沒親眼見過冰川

儘管對冰川的知識瞭解得多了些

也看了很多冰川的圖片

但就像你即使見過無數次人民幣背面的布達拉宮

也比不上一次站在布宮廣場下的凝望

——那種身臨其境的“在場感”

是圖片文字怎麼也傳達不到的

路過

直到2015年夏天

從川藏線上西藏

路過然烏湖附近,偶入一座叫“仁龍巴”的冰川

從腳一踏上巨大的白色冰舌表面的那一刻

我就知道

這是屬於處☆禁☆女座的極致風景:

一眼望去只有藍與白這兩種顏色

白色是蔓延至視線盡頭的冰川表面,

藍色是頭頂的天空以及冰縫裡的幽光

風在這裡靜止了

耳蝸裡只剩下低頻的嗡鳴

除了自己

四野裡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仿佛身處於異星世界……

仁龍巴冰川

自此之後,對冰川的癡迷便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常居於冰川的大本營西藏

一旦聽說或是在地圖上發現有比較好接近的冰川

便夥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探訪

我們在陽光裡看冰塔林閃著鑽石光芒

在暗夜裡看冰川之上橫亙的銀河

每一次與冰川的相遇,都是對世界認知的再一次刷新

西藏山南和日喀則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

雪峰林立,也孕育出不計其數的冰川

在藏族人眼裡,每一座雪山都是一位神靈

除了那些專業的攀登者

高高在上的山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能遠遠仰望

但那探出山谷中的冰川

就像神靈拂入凡間的衣袖

讓凡人也能受其恩澤,頂禮膜拜------

啟程

2016年冬天

在經歷了西藏一個漫長的雨季之後

我們在一個清透的晴天裡出發

目標是日喀則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北麓

高海拔、大風、低溫

我們將克服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

遇見世界盡頭

曲登尼瑪冰川

聽著歌兒開著車,我們一行三人從拉薩出發,向西至日喀則的江孜縣,再向南去康馬亞東方向。

過康馬縣城不久就能望見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峰從路旁的低山後面升起,由東向西列隊高聳著。未來幾天裡,我們將穿行於這眾神居所的腳下,探尋隱秘的冰川世界

想想後面的行程還真是心潮澎湃,於是在縣城東北人開的餃子館一人整了一大盤餃子以資鼓勵……

我們去的第一座冰川叫曲登尼瑪冰川。

穿過一片平緩荒蕪的谷地,快到雪山腳下時,大地裂開一道口子,為我們打開了通往聖地的入口。三條由雪峰蜿蜒而下的山谷彙聚於此,一座小村莊鎮守入口。村中小寺廟的黃牆前,小尼姑曬著太陽念著經書,遠處的白塔立于赤黃的山包上,孤寂的守望神靈。

從地圖上看,這三條相鄰的山谷似乎商量好一樣,盡頭都各臥著一條冰川,冰川前也都發育著一座冰川湖。正對小村子的山谷中的冰川則被稱為“曲登尼瑪”。

公路止於冰川湖前的冰磧堆下,朝覲冰川的最後一段路用徒步的方式去完成似乎更有一種儀式感。

每人收拾了一個背包開拔,很慚愧,行囊裡多半是我的一堆攝影器材和無人機。徒步的小路坡度不大,但在海拔5000米之上行走,每一步踩下去都需要心肺保持大功率運行。

氣喘吁吁爬上一個土堆,冰川就這樣毫無預兆的乍現在眼前。

藍色的背景前,雪峰顯得至高無上,幾道曲線勾勒出雪山腰間柔美的大雪坡。在這雪坡之下,鍛造了千萬年的自然之力,具象為氣勢洶洶的冰舌,越過雪線奔流而下,最終止步於山谷中的一湖碧藍,化為一堵擋在世界盡頭前的白色高牆。

走到湖邊,我們與冰川就只隔著這一公里的湖面。湖面已經封凍,凝固的碧色下面,冰裂聲此起彼伏,像是戰場上密集的槍聲,又像是搖滾演唱會上的迷之電音。

試探性走上冰面幾步,卻被腳下冰裂的聲響嚇得不敢往裡走,生怕一失足就變成冰封的歷史。

沿著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的越近,冰川看的越真切。

臨近冰湖的那面冰壁,散發著幽藍的微光,上方冰塔林身上細密的紋路,讓它們看起來更像一隻只巨大的白色海螺。

這些紋路是冰川的年輪,記錄著冰川形成時的氣候資訊。以冰川的形成和運動規律,我們現在看到的冰川冰算得上是“老祖宗冰”了。

由於沒有熟悉的參照物,我們很難估算冰川的真實尺度。

直到走在我前面的兩位哥與冰川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模糊錯亂的尺度感瞬間清晰重建,偉大與渺小間的巨大反差震撼的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然而,大自然可能覺得我們對它的敬畏還不夠真誠,決定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於是,沒有一點點防備,一面冰壁,崩塌了。

開始是一聲巨大的悶響,那是冰裂開的聲音。

當時我們正在欣賞岸邊溫潤如玉的浮冰,聽到聲音一抬頭,正看見那坍落的數噸重的冰慢動作一樣向湖中砸去,冰與水相撞的爆裂聲響徹山谷。激起的水浪向四面湧去,卻被封凍的湖面壓制於冰面之下。沉睡的巨獸正在蘇醒,冰面上隆起一道波峰,伴著哢哢聲響,極速向岸邊襲來。最終,能量找到發洩的出口,從岸邊的冰縫間噴薄而出……

目睹了這史詩級的一幕,我們被驚嚇的只想跪舔了。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面前,人類卑微的連渣都算不上。

錯噶布冰川

位於康馬縣城東南方向的一段喜馬拉雅山脈,是中國與不丹的界山。這段雪山沒什麼名氣,人跡罕至,只有一座小村莊,但就在這短短50公里的山脈中,卻發育著十幾條大大小小的冰川。

錯噶布冰川,是這個冰川聚落裡最靠西,也最易到達的一條冰川。沿著邊防巡邏線的簡易便道,越野車能直接開到冰湖邊上。

翻越冰磧壟的便道可真是便道,這條僅容一車通過的坡路,一側是隨時會滾落巨石的陡坡,另一側就是懸崖。不知道前排兩位司機開這段路的心理活動是怎樣,反正作為不嫌事大的後排吃瓜群眾,只會一邊嚼著乾糧一邊歎:”真是太~刺~激~啦!”

錯噶布冰湖海拔4900米,湖形圓潤,水色碧藍,像是一顆品相上乘的綠松石鑲嵌在穀底。攀上湖邊由冰川搬運來的巨石,面向冰湖,心就跟著空靈的湖面一起放空了。

湖對岸,冰川從海拔5700以上的粒雪盆溢出,遇上山前的一道陡壁,傾瀉而下,形成一面落差700米、寬度達1.5公里的冰川瀑布,這個寬度比著名的四川海螺溝冰川瀑布都更勝一籌。

冰川瀑布的運動極為緩慢,肉眼基本覺察不到。雖然沒有流水瀑布的動感,但卻比流水瀑布積蓄著更為強大的氣場。

湖的兩岸過於陡峭,致使我們無法接近冰川,只能派無人機去看個究竟。

飛機抵近冰川,巨大的冰體慢慢把鏡頭畫面塞滿,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冰川咄咄逼人的氣勢。

冰上佈滿深邃的冰隙,標示著冰川所經歷的漫長歲月。鏡頭往上,冰川瀑布的頂部遙不可及,由“冰川製造機”粒雪盆推出的一座座大冰塊搖搖欲墜,可以想見在冰川運動活躍的夏季,這裡將會上演戰場一樣怎樣驚心動魄的冰崩畫面。

冰川後面雪山犀利的山脊線直刺蒼穹,這片冰雪世界像是天空的最後一道防線。

另一面,我寧願相信那是無盡的虛空。

無名冰川

在錯噶布東面的山谷裡有一條冰川,我們沒有查到有關它的任何資訊,就暫且叫它無名冰川吧。無名冰川與錯噶布冰川大概可以算得上同胞兄弟,它們發源於同一座主峰,但又分別流進兩條山谷。

冰川的終磧壟就堆在公路邊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大土堆,讓大部分路過的人不知道後面還會有個冰川的存在。

我們把車停在終磧壟下面,吃了“豪華自加熱米飯套餐”填飽了肚子,就沿著水流切出的出水口徒步進入山谷。

繞過終磧壟後,遠遠地就能望見冰川了。冰舌末端的冰塔林隔著一片冰川消融後留下的湖澤地帶沖我們招手。

然而“望山跑死馬”,在隨時可能塌落的亂石堆裡跋涉好久好久,一抬頭,冰塔林還是依舊矗立在遠方。

從終磧壟到冰塔林一公里多的距離,我們走了一個半小時。但當我們灰頭土臉的站在拔地而起的冰塔林面前時,都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呆若木雞,覺得一路的摸爬滾打都是值得的。

肖哥亢奮的吟詩一首,然而我並沒記住吟了什麼,只記得他最後感歎了一句:還是用粗俗的詞彙才能表達出我的真情實感……

冰舌攜著千軍萬馬,從十公里之上的雪峰浩浩蕩蕩殺降而至,在平緩的谷地停下腳步,凝為一尊尊寒氣逼人的雕塑,守衛著最後的聖地。

我們沿著冰塔林之間的冰面膽戰心驚的出溜進冰迷宮裡。高大如削的冰壁在兩側對峙,腳下到處是造型奇特的冰針冰芽冰蘑菇,這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生長著冰基生物的奇幻森林。

伴隨著遠處的一片山體滑坡的聲音,一片煙塵騰起,像是冰川沖我們發出的警告:聖地請勿擅闖。

冰塔林深處錯綜複雜的冰縫和沒有凍透的冰面也提醒我們適可而止。這次就此打住吧,也算是為下次的造訪留個念想。

回去的路上,我們開始意淫著給冰川起個名字。兩位當爸爸的人一致決定以他們女兒的名字給冰川命名。而我本著科學嚴謹的精神和世界大同的願景,慎重的給冰川起名:康馬2號冰川。

康馬,是因為冰川是在康馬縣境內;2號,純粹是為了讓這名字看起來更有科技感的樣子……

登上山坡,回頭再望一眼冰川。

夕陽西下,山谷裡越拉越長的影子慢慢覆上冰川,讓原本光彩熠熠的冰塔林隱於黑暗。奇境之門緩緩合上,靜靜等待著下一位造訪者前來叩門。

日結措嘉(40)冰川

這座冰川算得上是2016年的超人氣冰川。打開地圖,找到位於山南的海拔5000米的普莫雍錯,再往南50公里,看到國境線上一條又長又大的冰舌,就是它了。

關於冰川的名字也有好幾個版本,“40號冰川”、“普南冰川”、“日結措嘉冰川”……“日結措嘉”是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從當地牧民口中問到的名字,相對其他名字更正本清源一些。

前幾次來日結措嘉,都是在冰川腳下的湖邊紮營,寒冷大風高海拔,每次都頭痛的沒法入睡,每到半夜都只能在冰川上散步。

這次到冰川時間太晚,不方便紮營,再加上冬天環境更惡劣,所以我們決定在冰湖這岸的牛棚裡過夜,第二天淩晨再去冰川。

相比於湖面紮營,牛棚的條件簡直就是豪華標間了。這些放牧季節牧民的住所有門有床有火塘,還有簡易的床架子,防風抗冷,溫度比室外起碼高出10度。在這樣的環境裡煮一壺咖啡,再吃一頓有海鮮(紅燒帶魚)的自加熱米飯,燙一罐紅燒肉罐頭……瞬間感覺人生都圓滿了。

半夜出去方便,抬頭望見滿天星辰,令人窒息的燦爛。

冬季銀河正在西沉,東邊的山上彎月升起,柔和的白光讓眼前的世界現出淡淡的輪廓。天氣很好,一點風都沒有,從冰川那邊偶爾傳出幾聲空靈的悠鳴,是冰裂的聲音?還是真有上古神獸在低聲吟唱……

淩晨五點動身出發。有了月光,徒步都不用亮頭燈,看著模模糊糊的小路走的反而更輕鬆。也許是對這段路線太熟悉了,以前覺著要爬到崩潰的亂石堆,這次很快就通過了,只花了半小時就徒步到冰塔林跟前。

我覺得有月亮的夜晚才是欣賞冰川的最佳方式。

月光把冰川、雪山、亂石渲染出一種超現實風格,一切事物褪去了冗餘的顏色,以灰白的色調呈現出世界初創時的狀態。

一顆火流星很應景的從低空劃過,拖下一段長長的暗紅的軌跡。

那凝固著時間的一座座冰塔林,不知道在這裡看過多少顆流星滑落,注視過多少次日出月落,經歷過多少回狂風驟雪。

最終這一切都被記錄到千年的藍冰裡,再隨著消融的水滴匯入凡世。

●●●

作者後記

為什麼要來冰川?

如果用那句裝逼金句“因為山在那裡”套成“因為冰川在那裡”,顯然屬於沒話找話。

記得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喜歡找一個沒有加班沒有霧霾的傍晚,背上相機包客串一個爬樓黨,躲過保安和物業的巡查,登上某座大廈樓頂,抓著避雷針站上樓簷,吹著風看夕陽落下,看CBD的摩天樓群霓虹燈依次點亮,看晚高峰的三環路堵成一鍋粥……

那一刻,那個熟悉的煩心的世界離我好遠,自己終於可以放心享受無人打擾的自由。

即使回到地面上重新加入擠地鐵的人流裡,心裡也殘留著小小的優越感:上一刻,我可是“the king of the world”……

喜歡去冰川就很多人喜歡潛水、登山、滑雪一樣,大概就是想去尋找除了自己熟悉的那一部分世界之外的世界,有一種“哦,原來世界還可以這樣”的感悟。只不過去往冰川的旅程可能顯得更苦逼一點,沒有度假別墅沒有美女烈酒,只有高反和曬傷的皮膚。

面對冰川,你所感知到的一切,以一種不可複製的形式存入你個人的大腦,變成別人想像不到的獨家記憶。

去那裡,不是為了征服,而是為了更好的敬畏。

————END

圖文 | 李珩

藏地手冊獲取授權 編輯整理

當季最熱線路 40冰川+林芝桃花6日 包車自助遊報名中

添加13631663821 或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

只能遠遠仰望

但那探出山谷中的冰川

就像神靈拂入凡間的衣袖

讓凡人也能受其恩澤,頂禮膜拜------

啟程

2016年冬天

在經歷了西藏一個漫長的雨季之後

我們在一個清透的晴天裡出發

目標是日喀則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北麓

高海拔、大風、低溫

我們將克服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

遇見世界盡頭

曲登尼瑪冰川

聽著歌兒開著車,我們一行三人從拉薩出發,向西至日喀則的江孜縣,再向南去康馬亞東方向。

過康馬縣城不久就能望見喜馬拉雅山脈的雪峰從路旁的低山後面升起,由東向西列隊高聳著。未來幾天裡,我們將穿行於這眾神居所的腳下,探尋隱秘的冰川世界

想想後面的行程還真是心潮澎湃,於是在縣城東北人開的餃子館一人整了一大盤餃子以資鼓勵……

我們去的第一座冰川叫曲登尼瑪冰川。

穿過一片平緩荒蕪的谷地,快到雪山腳下時,大地裂開一道口子,為我們打開了通往聖地的入口。三條由雪峰蜿蜒而下的山谷彙聚於此,一座小村莊鎮守入口。村中小寺廟的黃牆前,小尼姑曬著太陽念著經書,遠處的白塔立于赤黃的山包上,孤寂的守望神靈。

從地圖上看,這三條相鄰的山谷似乎商量好一樣,盡頭都各臥著一條冰川,冰川前也都發育著一座冰川湖。正對小村子的山谷中的冰川則被稱為“曲登尼瑪”。

公路止於冰川湖前的冰磧堆下,朝覲冰川的最後一段路用徒步的方式去完成似乎更有一種儀式感。

每人收拾了一個背包開拔,很慚愧,行囊裡多半是我的一堆攝影器材和無人機。徒步的小路坡度不大,但在海拔5000米之上行走,每一步踩下去都需要心肺保持大功率運行。

氣喘吁吁爬上一個土堆,冰川就這樣毫無預兆的乍現在眼前。

藍色的背景前,雪峰顯得至高無上,幾道曲線勾勒出雪山腰間柔美的大雪坡。在這雪坡之下,鍛造了千萬年的自然之力,具象為氣勢洶洶的冰舌,越過雪線奔流而下,最終止步於山谷中的一湖碧藍,化為一堵擋在世界盡頭前的白色高牆。

走到湖邊,我們與冰川就只隔著這一公里的湖面。湖面已經封凍,凝固的碧色下面,冰裂聲此起彼伏,像是戰場上密集的槍聲,又像是搖滾演唱會上的迷之電音。

試探性走上冰面幾步,卻被腳下冰裂的聲響嚇得不敢往裡走,生怕一失足就變成冰封的歷史。

沿著湖岸往冰川方向走去,走的越近,冰川看的越真切。

臨近冰湖的那面冰壁,散發著幽藍的微光,上方冰塔林身上細密的紋路,讓它們看起來更像一隻只巨大的白色海螺。

這些紋路是冰川的年輪,記錄著冰川形成時的氣候資訊。以冰川的形成和運動規律,我們現在看到的冰川冰算得上是“老祖宗冰”了。

由於沒有熟悉的參照物,我們很難估算冰川的真實尺度。

直到走在我前面的兩位哥與冰川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模糊錯亂的尺度感瞬間清晰重建,偉大與渺小間的巨大反差震撼的我全身起雞皮疙瘩。

然而,大自然可能覺得我們對它的敬畏還不夠真誠,決定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於是,沒有一點點防備,一面冰壁,崩塌了。

開始是一聲巨大的悶響,那是冰裂開的聲音。

當時我們正在欣賞岸邊溫潤如玉的浮冰,聽到聲音一抬頭,正看見那坍落的數噸重的冰慢動作一樣向湖中砸去,冰與水相撞的爆裂聲響徹山谷。激起的水浪向四面湧去,卻被封凍的湖面壓制於冰面之下。沉睡的巨獸正在蘇醒,冰面上隆起一道波峰,伴著哢哢聲響,極速向岸邊襲來。最終,能量找到發洩的出口,從岸邊的冰縫間噴薄而出……

目睹了這史詩級的一幕,我們被驚嚇的只想跪舔了。在大自然的洪荒之力面前,人類卑微的連渣都算不上。

錯噶布冰川

位於康馬縣城東南方向的一段喜馬拉雅山脈,是中國與不丹的界山。這段雪山沒什麼名氣,人跡罕至,只有一座小村莊,但就在這短短50公里的山脈中,卻發育著十幾條大大小小的冰川。

錯噶布冰川,是這個冰川聚落裡最靠西,也最易到達的一條冰川。沿著邊防巡邏線的簡易便道,越野車能直接開到冰湖邊上。

翻越冰磧壟的便道可真是便道,這條僅容一車通過的坡路,一側是隨時會滾落巨石的陡坡,另一側就是懸崖。不知道前排兩位司機開這段路的心理活動是怎樣,反正作為不嫌事大的後排吃瓜群眾,只會一邊嚼著乾糧一邊歎:”真是太~刺~激~啦!”

錯噶布冰湖海拔4900米,湖形圓潤,水色碧藍,像是一顆品相上乘的綠松石鑲嵌在穀底。攀上湖邊由冰川搬運來的巨石,面向冰湖,心就跟著空靈的湖面一起放空了。

湖對岸,冰川從海拔5700以上的粒雪盆溢出,遇上山前的一道陡壁,傾瀉而下,形成一面落差700米、寬度達1.5公里的冰川瀑布,這個寬度比著名的四川海螺溝冰川瀑布都更勝一籌。

冰川瀑布的運動極為緩慢,肉眼基本覺察不到。雖然沒有流水瀑布的動感,但卻比流水瀑布積蓄著更為強大的氣場。

湖的兩岸過於陡峭,致使我們無法接近冰川,只能派無人機去看個究竟。

飛機抵近冰川,巨大的冰體慢慢把鏡頭畫面塞滿,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冰川咄咄逼人的氣勢。

冰上佈滿深邃的冰隙,標示著冰川所經歷的漫長歲月。鏡頭往上,冰川瀑布的頂部遙不可及,由“冰川製造機”粒雪盆推出的一座座大冰塊搖搖欲墜,可以想見在冰川運動活躍的夏季,這裡將會上演戰場一樣怎樣驚心動魄的冰崩畫面。

冰川後面雪山犀利的山脊線直刺蒼穹,這片冰雪世界像是天空的最後一道防線。

另一面,我寧願相信那是無盡的虛空。

無名冰川

在錯噶布東面的山谷裡有一條冰川,我們沒有查到有關它的任何資訊,就暫且叫它無名冰川吧。無名冰川與錯噶布冰川大概可以算得上同胞兄弟,它們發源於同一座主峰,但又分別流進兩條山谷。

冰川的終磧壟就堆在公路邊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大土堆,讓大部分路過的人不知道後面還會有個冰川的存在。

我們把車停在終磧壟下面,吃了“豪華自加熱米飯套餐”填飽了肚子,就沿著水流切出的出水口徒步進入山谷。

繞過終磧壟後,遠遠地就能望見冰川了。冰舌末端的冰塔林隔著一片冰川消融後留下的湖澤地帶沖我們招手。

然而“望山跑死馬”,在隨時可能塌落的亂石堆裡跋涉好久好久,一抬頭,冰塔林還是依舊矗立在遠方。

從終磧壟到冰塔林一公里多的距離,我們走了一個半小時。但當我們灰頭土臉的站在拔地而起的冰塔林面前時,都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呆若木雞,覺得一路的摸爬滾打都是值得的。

肖哥亢奮的吟詩一首,然而我並沒記住吟了什麼,只記得他最後感歎了一句:還是用粗俗的詞彙才能表達出我的真情實感……

冰舌攜著千軍萬馬,從十公里之上的雪峰浩浩蕩蕩殺降而至,在平緩的谷地停下腳步,凝為一尊尊寒氣逼人的雕塑,守衛著最後的聖地。

我們沿著冰塔林之間的冰面膽戰心驚的出溜進冰迷宮裡。高大如削的冰壁在兩側對峙,腳下到處是造型奇特的冰針冰芽冰蘑菇,這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生長著冰基生物的奇幻森林。

伴隨著遠處的一片山體滑坡的聲音,一片煙塵騰起,像是冰川沖我們發出的警告:聖地請勿擅闖。

冰塔林深處錯綜複雜的冰縫和沒有凍透的冰面也提醒我們適可而止。這次就此打住吧,也算是為下次的造訪留個念想。

回去的路上,我們開始意淫著給冰川起個名字。兩位當爸爸的人一致決定以他們女兒的名字給冰川命名。而我本著科學嚴謹的精神和世界大同的願景,慎重的給冰川起名:康馬2號冰川。

康馬,是因為冰川是在康馬縣境內;2號,純粹是為了讓這名字看起來更有科技感的樣子……

登上山坡,回頭再望一眼冰川。

夕陽西下,山谷裡越拉越長的影子慢慢覆上冰川,讓原本光彩熠熠的冰塔林隱於黑暗。奇境之門緩緩合上,靜靜等待著下一位造訪者前來叩門。

日結措嘉(40)冰川

這座冰川算得上是2016年的超人氣冰川。打開地圖,找到位於山南的海拔5000米的普莫雍錯,再往南50公里,看到國境線上一條又長又大的冰舌,就是它了。

關於冰川的名字也有好幾個版本,“40號冰川”、“普南冰川”、“日結措嘉冰川”……“日結措嘉”是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從當地牧民口中問到的名字,相對其他名字更正本清源一些。

前幾次來日結措嘉,都是在冰川腳下的湖邊紮營,寒冷大風高海拔,每次都頭痛的沒法入睡,每到半夜都只能在冰川上散步。

這次到冰川時間太晚,不方便紮營,再加上冬天環境更惡劣,所以我們決定在冰湖這岸的牛棚裡過夜,第二天淩晨再去冰川。

相比於湖面紮營,牛棚的條件簡直就是豪華標間了。這些放牧季節牧民的住所有門有床有火塘,還有簡易的床架子,防風抗冷,溫度比室外起碼高出10度。在這樣的環境裡煮一壺咖啡,再吃一頓有海鮮(紅燒帶魚)的自加熱米飯,燙一罐紅燒肉罐頭……瞬間感覺人生都圓滿了。

半夜出去方便,抬頭望見滿天星辰,令人窒息的燦爛。

冬季銀河正在西沉,東邊的山上彎月升起,柔和的白光讓眼前的世界現出淡淡的輪廓。天氣很好,一點風都沒有,從冰川那邊偶爾傳出幾聲空靈的悠鳴,是冰裂的聲音?還是真有上古神獸在低聲吟唱……

淩晨五點動身出發。有了月光,徒步都不用亮頭燈,看著模模糊糊的小路走的反而更輕鬆。也許是對這段路線太熟悉了,以前覺著要爬到崩潰的亂石堆,這次很快就通過了,只花了半小時就徒步到冰塔林跟前。

我覺得有月亮的夜晚才是欣賞冰川的最佳方式。

月光把冰川、雪山、亂石渲染出一種超現實風格,一切事物褪去了冗餘的顏色,以灰白的色調呈現出世界初創時的狀態。

一顆火流星很應景的從低空劃過,拖下一段長長的暗紅的軌跡。

那凝固著時間的一座座冰塔林,不知道在這裡看過多少顆流星滑落,注視過多少次日出月落,經歷過多少回狂風驟雪。

最終這一切都被記錄到千年的藍冰裡,再隨著消融的水滴匯入凡世。

●●●

作者後記

為什麼要來冰川?

如果用那句裝逼金句“因為山在那裡”套成“因為冰川在那裡”,顯然屬於沒話找話。

記得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喜歡找一個沒有加班沒有霧霾的傍晚,背上相機包客串一個爬樓黨,躲過保安和物業的巡查,登上某座大廈樓頂,抓著避雷針站上樓簷,吹著風看夕陽落下,看CBD的摩天樓群霓虹燈依次點亮,看晚高峰的三環路堵成一鍋粥……

那一刻,那個熟悉的煩心的世界離我好遠,自己終於可以放心享受無人打擾的自由。

即使回到地面上重新加入擠地鐵的人流裡,心裡也殘留著小小的優越感:上一刻,我可是“the king of the world”……

喜歡去冰川就很多人喜歡潛水、登山、滑雪一樣,大概就是想去尋找除了自己熟悉的那一部分世界之外的世界,有一種“哦,原來世界還可以這樣”的感悟。只不過去往冰川的旅程可能顯得更苦逼一點,沒有度假別墅沒有美女烈酒,只有高反和曬傷的皮膚。

面對冰川,你所感知到的一切,以一種不可複製的形式存入你個人的大腦,變成別人想像不到的獨家記憶。

去那裡,不是為了征服,而是為了更好的敬畏。

————END

圖文 | 李珩

藏地手冊獲取授權 編輯整理

當季最熱線路 40冰川+林芝桃花6日 包車自助遊報名中

添加13631663821 或點擊閱讀原文瞭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