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美江蘇-“魚米之鄉”無錫

無錫歷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西元前十一世紀末,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從陝西來到江南,定居梅裡,號稱勾吳。西元前202年正式建縣,因境內錫山錫、鉛源枯竭而取名“無錫”。

歷史上,由於帝王君侯之變遷,時稱無錫縣,時稱有錫縣,自西元497年, 無錫縣名稱沿襲不變。1949年設無錫市。

無錫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觀眾多而著稱,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南瀕煙波浩水的太湖,並有因範蠡而得名的蠡湖,穿越市區的京杭古運河,

稱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徵無錫古老歷史的錫山。1950-1965年,許多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古跡、古園,得到保護和修復,對錫惠公園、梅園東部、三山等園林名勝進行擴建、重建、新建或修葺。1978年後,無錫市人民政府進行大力整修,並新建杜鵑園、吟苑、充山隱秀、鹿頂迎暉、蠡園東部新園。1983年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後,列入無錫市的園林、名勝古跡更加豐富。江陰縣北枕長江,素有“鎖江要塞”之稱,有黃山炮臺遺址、徐霞客故居、興國寺塔、顧山紅豆樹院等,
是以要塞、林海、名勝、野趣為特色的風景名勝遊覽區。無錫以其優美旖旎的自然風光,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而聞名於世。

無錫靈山大佛:無錫靈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大佛立像高度達88米,
為東方之佛,是五方五佛之最高立佛。“九龍灌浴”再現佛主降生場景,氣勢宏偉,場面壯觀。靈山大佛坐落于無錫馬山秦履峰西側的小靈山上,該處原為唐宋名刹祥祥禪寺之舊址,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靈山大佛矗立在無錫太湖之濱小靈山上,反映了華東這一福澤寶地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祥和,也是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體現,
並象徵和平與生命如青銅一樣,亙古常青。
無錫有貼桃符、門補、春聯的風俗,還有在無錫新年掛鍾馗象,以避一年鬼祟。傳說鍾馗善於捉鬼。這個風俗大概始于唐代。無錫民間很多人家還有在門楣上張掛吉慶語句的紅單聯和剪紙門箋掛絡的習俗。
無錫的美絕對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希望你能在大街小巷中發現,有時間,去無錫親自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