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官至正國級他留有乾隆保命密旨,嘉慶殺他時,密旨內容卻讓他傻了

提起和珅,想必很多朋友都很熟悉,有的人說他是“盛世能臣,深諳官場之道”,而有的人則說他是:“盛世毒瘤,坑了整個大清王朝”。孰是孰非歷史自有評斷,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支持後者的,

畢竟和珅貪贓枉法,破壞朝綱使大清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讓整個大清國上下貪糜成風,正義不伸,腐爛了大清的國基。

巨貪“二皇帝”

那麼和珅到底貪了多少呢?據史料記載,把他的所有家產,包括金銀財寶、房產、銀鋪等加起來大約是八億兩白銀,

是當時國庫的財富的四倍,真正稱得上是富可敵國,而那時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貪污的財富大約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民間也就有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

君為釣者,我為魚肉

那麼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為何不早早收拾掉和珅反而縱容他呢?在我看來主要有這麼幾點。

第一:和珅是有真才實學的,和珅自幼飽讀詩書,

並且精通四書五經,在朝野上下確實幫助乾隆皇帝解決了許多重大的問題,為鞏固大清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他十分解乾隆的文學風格,因此總能恰如其分的迎合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這就會給皇帝造成一種心靈契合的感覺,這就和我們現實生活中一樣總有那麼幾個知心朋友一樣,你會對朋友下狠手嗎?

第二:和珅會迎合君意,眾所周知乾隆晚年十分愛玩,但身為君王的他斷然不可能揮霍國庫之銀子,而看出乾隆心思的和珅就會出錢以供其享用,還有就是在皇太后死後,乾隆罷朝三日,在靈堂長跪不起。和珅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力勸皇帝節哀順變卻二話不說一直伴隨皇帝身邊盡孝道,因為他知道乾隆是一位非常孝順母親的皇帝,

這時候任何事情都比不過為母親盡孝重要。

第三:封建官場的痼疾:官官相護。古語講: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髒。原因就在於狡吏和貪官的膽大妄為都是對下不對上。在皇帝面前,他們絕對都是清白廉潔的好官,他們聚斂的錢財都是在合法的、正當的名義下進行的,絕對讓人抓不到把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和珅心中明白皇帝是最高的統治者,只要獲得了皇帝的信任,凡事皇帝不追究,他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但是,薑還是老的辣,乾隆留了一手,他雖然礙於情面沒有法辦和珅但他明白繼任者嘉慶必然會對和珅進行清算,而這必然因素便是:和珅“權高震主”,乾隆生前將和珅捧得太高了,嘉慶繼位後也曾說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在電視劇中,當和珅被抓之後他在牢獄曾悲情的說道:“君為釣者,我為魚肉”!

救命密旨 就在和珅被抓之後,明知必死無疑的和珅將希望寄託在了乾隆生前賞賜的“密旨遺詔”上,當嘉慶要淩遲處死他時打開遺詔的他看到上面的內容整個人一下就傻了。因為密旨上赫然寫著:留全屍!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在和珅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當皇帝賞識他的時候,他可以為虎作倀,狐假虎威的挾權弄私,可一旦皇帝這頭大老虎餓極了,就會回過頭來把這頭肥嫩可口的狐狸一口吞下去,連渣滓都不剩。

乾隆生前將和珅捧得太高了,嘉慶繼位後也曾說道:“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在電視劇中,當和珅被抓之後他在牢獄曾悲情的說道:“君為釣者,我為魚肉”!

救命密旨 就在和珅被抓之後,明知必死無疑的和珅將希望寄託在了乾隆生前賞賜的“密旨遺詔”上,當嘉慶要淩遲處死他時打開遺詔的他看到上面的內容整個人一下就傻了。因為密旨上赫然寫著:留全屍!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在和珅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當皇帝賞識他的時候,他可以為虎作倀,狐假虎威的挾權弄私,可一旦皇帝這頭大老虎餓極了,就會回過頭來把這頭肥嫩可口的狐狸一口吞下去,連渣滓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