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父母的焦慮是對孩子成長的最大危害

父母早年的教育理念,直接深刻影響著孩子十七八歲時的心理狀態。看到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充滿了焦慮,對孩子的發展現狀動不動表現出不放心、不信任,光想立刻、馬上、隨時控制著孩子,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與設想成長發展,恨不得像電腦程式設計一樣,提前給孩子的成長發展編好程式,無論孩子在幼稚園、在社會,在學校,在公園,自己都可以隨時一按鍵盤,孩子就能按照自己編好的既定程式發展運行。以至於常常看到不少家長,時時刻刻在指導孩子所在的學校、孩子的老師,希望老師與學校也來按照自己的意願辦學施教,完全無視學校、教師教學的計劃性、專業性、與教育的內在規律性。

可以說,一切單一化的、極端化的、過分自以為是的教育理念,註定培養不出健康、陽光的孩子,只會造成性格孤僻、心理壓抑、性情偏執、內心敏感,雖然部分孩子成績也可以,甚至還很優秀,但卻絕對看不出是一個幸福、陽光、有情商的孩子,絕對看不出是一個有著幸福的能力、有著愛的能力的孩子。做為教了20年高中的老師,

常常不得不去探究是什麼因素造成了孩子十七八歲的最美生命卻陰霾重重。

很早我就意識到: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後,一定有著一個有問題的家庭,一對有問題的父母,下面僅從一些父母的早年教育理念的探究,來看看孩子不幸福的原因。你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在你的這樣的觀點下成長起來的,或者正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成長?

一、主學派:家長認為幼稚園、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

老師常常接到這些家長“質疑”的電話:“今天怎麼又沒作業呢?”每逢家長會,家長提的最多的意見是“多教孩子識字。”“數學多教點、再難點!”好多家長對學校舉行繪畫、藝術、體育等活動甚至也要表示質疑,認為孩子在學校就是學習,只要多學知識、多做作業,就是根本,否則就是不務正業。這樣的家長,我嚴重認為從來沒上過學,完全一土匪!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學校什麼叫教育,
對學校老師橫加干涉,不但無知還很無恥。這裡面充滿了對孩子成長的焦慮感,對孩子的愛好、興趣、情商完全地置之不顧。

二、放任派: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他自己的事情,只要父母管好孩子身體健康與吃穿用度,學習、心理、習慣等等聽任孩子自由發展,家長則極少管教、過問孩子,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老師應該承擔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

孩子在班上的表現,這些家長也很少和老師交流。其實,孩子的成長,習慣與心理才是最最重要的,但他們卻只管物質需求,這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缺乏真正的愛。

三、寵溺派:把孩子交給了學校、老師,卻天天擔心孩子在學校受人欺負,怕孩子餓著、凍著、熱著、委屈著,恨不得把學校每一地方都按上監控,然後自己在家看著。這樣的家長只會把孩子教成廢物,只會教出情商極低、不會為人處事、不懂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在孩子進行高中後,基本意味著痛苦。我現在正教著一個這樣的學生,所有的人都要照顧著他的情緒:玻璃心。

四、功利派:用“有用與無用”來評價孩子的學習。對教育極其功利,認為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就是要看分數,把孩子的分數看得高於一切;把學習當做一件純粹為了獲得某種東西,而不是認為學習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頭腦中會動不動產生學習這個有沒有用的想法,有用就學,無用就不學,純粹功利化學習,讓孩子變得狹隘、短見。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的未來是無窮廣闊的,卻被一個“有用與無用”的論調把孩子縮小在所謂的“有用”之上。即使在幼稚園,也要求孩子必須每天學多少東西,背多少東西,孩子一放學回家,問的是孩子學了什麼,有什麼收穫,而對於孩子的快樂、手工、繪畫、聽故事等等統統不認為是學習是收穫,把孩子的成長等同于簡單的功利,完全無視孩子成長的綜合發展與孩子廣闊的未來。

五、獨立派:家長希望孩子從小要獨立,於是讓孩子從兩歲開始就要訓練獨立,如早早地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動不動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一周、一月、甚至一年,完全無視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常識,為孩子內心埋下無數的心理陰影。這樣的家長簡直就是混蛋。但他們卻堅定地認為這才是為了孩子好。

六、單一派:家長認定某一理念,並強烈希望孩子照著這樣的理念成長,從此拒絕接納其他思想,把孩子的成長單一化、簡單化、封閉化、狹隘化、極端化。家長把自認為正確的東西強行塞給孩子,且只讓孩子做這一樣。前面的獨立派也是這樣的例子,就是讓孩子獨立,認為只要孩子獨立,就萬事大吉。這是典型的教育極端化、狹隘化、單一化。如因為自己從小不安全感很強,於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學武術防身;因為自己聽了某個專家的解說,就堅定地認為孩子要跟著這個專家的理解去成長,如強迫孩子彈琴、跳舞等等,還有近來單純的讀經教育,要求孩子一味讀經典,認為只要老實大量讀經,讀個十幾年,孩子就能成就成功人生,讓孩子每天大量地讀,一味地讀,只要讀經,以後就萬事大吉,把孩子的教育簡單、單一到了無知的地步。完全無視生活多樣性、豐富性,把孩子的成長限制在單一、封閉、狹隘的環境中成長,真是無知得可恨。

七、盲從派:對自己的孩子教育,完全不顧自己孩子個性特點,沒有自己的思想認識,簡單盲從。如盲目為孩子報輔導班,對某種思想觀念簡單認同,盲目跟隨,而不是看到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成長。

八、交易派:把孩子的教育當做一種交易關係,於是把自己當做雇主,把學校老師當做教育服務者,於是動不動把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位置,理所應當地對老師、學校指手劃腳,說三道四,傲慢無禮,對老師、學校沒有尊重與恭敬,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成長,根本上更需要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心理、情緒、素養、習慣、愛的能力的成長。

《易》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自古以來,孩子學習講究的是求學、求教。而現在父母內心深處,不再是“求”,而是高高在上的“要求”,這得是多大的不信任與焦慮才會這樣呢?

父母早年的教育觀念,直接地影響著孩子十七八歲的心理,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已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開始有自己的主見與理性思維,開始思考自己活著的價值與意義,開始尋求自己的幸福與生存方式,而他們的成長經歷與接受的教育理念,是他們當下思考人生意義的最重要參照,直接影響了他們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對生命的態度與認識,在偏激、極端、單一化教育理念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生活、生命有著健康的、客觀的認識呢?因此,此時的孩子心理常常最為複雜,早年教育的結果開始在這個時間段映現。這也是孩子到了高中時期,青春期躁動不安、難以自控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母對待孩子的成長,焦慮、不信任,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危害。任何極端的、偏激的教育,都難有真正健康的、陽光的孩子性格發展。

做為父母,保持內心的平和,才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幫助與滋養。

拓顯科技關愛成長協會,關注家人健康,http://www.sztuoxian.com/。

拓顯光觸媒

在孩子進行高中後,基本意味著痛苦。我現在正教著一個這樣的學生,所有的人都要照顧著他的情緒:玻璃心。

四、功利派:用“有用與無用”來評價孩子的學習。對教育極其功利,認為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就是要看分數,把孩子的分數看得高於一切;把學習當做一件純粹為了獲得某種東西,而不是認為學習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頭腦中會動不動產生學習這個有沒有用的想法,有用就學,無用就不學,純粹功利化學習,讓孩子變得狹隘、短見。對於一個孩子而言,他的未來是無窮廣闊的,卻被一個“有用與無用”的論調把孩子縮小在所謂的“有用”之上。即使在幼稚園,也要求孩子必須每天學多少東西,背多少東西,孩子一放學回家,問的是孩子學了什麼,有什麼收穫,而對於孩子的快樂、手工、繪畫、聽故事等等統統不認為是學習是收穫,把孩子的成長等同于簡單的功利,完全無視孩子成長的綜合發展與孩子廣闊的未來。

五、獨立派:家長希望孩子從小要獨立,於是讓孩子從兩歲開始就要訓練獨立,如早早地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動不動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一周、一月、甚至一年,完全無視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常識,為孩子內心埋下無數的心理陰影。這樣的家長簡直就是混蛋。但他們卻堅定地認為這才是為了孩子好。

六、單一派:家長認定某一理念,並強烈希望孩子照著這樣的理念成長,從此拒絕接納其他思想,把孩子的成長單一化、簡單化、封閉化、狹隘化、極端化。家長把自認為正確的東西強行塞給孩子,且只讓孩子做這一樣。前面的獨立派也是這樣的例子,就是讓孩子獨立,認為只要孩子獨立,就萬事大吉。這是典型的教育極端化、狹隘化、單一化。如因為自己從小不安全感很強,於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學武術防身;因為自己聽了某個專家的解說,就堅定地認為孩子要跟著這個專家的理解去成長,如強迫孩子彈琴、跳舞等等,還有近來單純的讀經教育,要求孩子一味讀經典,認為只要老實大量讀經,讀個十幾年,孩子就能成就成功人生,讓孩子每天大量地讀,一味地讀,只要讀經,以後就萬事大吉,把孩子的教育簡單、單一到了無知的地步。完全無視生活多樣性、豐富性,把孩子的成長限制在單一、封閉、狹隘的環境中成長,真是無知得可恨。

七、盲從派:對自己的孩子教育,完全不顧自己孩子個性特點,沒有自己的思想認識,簡單盲從。如盲目為孩子報輔導班,對某種思想觀念簡單認同,盲目跟隨,而不是看到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成長。

八、交易派:把孩子的教育當做一種交易關係,於是把自己當做雇主,把學校老師當做教育服務者,於是動不動把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位置,理所應當地對老師、學校指手劃腳,說三道四,傲慢無禮,對老師、學校沒有尊重與恭敬,根本不知道,孩子的成長,根本上更需要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心理、情緒、素養、習慣、愛的能力的成長。

《易》曰:“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自古以來,孩子學習講究的是求學、求教。而現在父母內心深處,不再是“求”,而是高高在上的“要求”,這得是多大的不信任與焦慮才會這樣呢?

父母早年的教育觀念,直接地影響著孩子十七八歲的心理,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已開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開始有自己的主見與理性思維,開始思考自己活著的價值與意義,開始尋求自己的幸福與生存方式,而他們的成長經歷與接受的教育理念,是他們當下思考人生意義的最重要參照,直接影響了他們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對生命的態度與認識,在偏激、極端、單一化教育理念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生活、生命有著健康的、客觀的認識呢?因此,此時的孩子心理常常最為複雜,早年教育的結果開始在這個時間段映現。這也是孩子到了高中時期,青春期躁動不安、難以自控的一個重要原因。

父母對待孩子的成長,焦慮、不信任,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危害。任何極端的、偏激的教育,都難有真正健康的、陽光的孩子性格發展。

做為父母,保持內心的平和,才是對孩子成長最大的幫助與滋養。

拓顯科技關愛成長協會,關注家人健康,http://www.sztuoxian.com/。

拓顯光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