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別再感慨教育孩子太早啦!

元寶今年已經三歲了,話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好管教的時候。古人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也是有根據的,所以在他到了三歲的時候,我尤其的緊張,生怕把他壞毛病養成了,

做什麼都小心翼翼的。但好景不長....

我家公公婆婆就開始有意見了:這麼大的孩子知道什麼啊?你就管這麼嚴,孩子心裡承受的了嗎!就這樣孩子過回了以前的生活,爺爺奶奶疼愛孩子,這個我可以理解,但是他們這個疼愛是沒有個度的。

相信每一位媽媽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和公婆都是有很大分歧的,說經常會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吵架也不為過。

這句古老的諺語其實就是簡單的概括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了。簡單的解讀了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性格傾向,從而就可以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雛形;從7歲的孩子身上,可以大致判斷孩子未來基本的走向。

看到這句話我們也曾反思:為什麼古人會特定的說3歲和7歲呢?但從孩子從小給我們傳遞資訊的重要性,

我們大概明白了一二。但是現在這句古話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了...

為了證明中國的這一諺語,也為了證實3歲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會起到多大的作用,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這一獨特的實驗觀察。

通過這個實驗,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心理特點,這個實驗結果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深深感慨了中國教育的博大精深。而這位教授的這個實驗也為“3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古話提供了科學依據。

從這個結論中我們也可以得出,在孩子3歲時期的教育至關重要,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這段時期的孩子不管是接觸到什麼人,

還是什麼樣的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會對孩子以後的性格有所影響的。

因為在3歲的時候,寶寶的思想萌芽會漸漸萌發出來,模仿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這個時候給寶寶一些好的教育,容易被他吸收消化,所以這個時期幼稚園的老師和父母的舉止言行至關重要。

所以我要重視元寶的家庭教育,從小慢慢培養好的習慣,儘量不要讓他接觸消極的一面,

將那些壞毛病在兒時就扼殺在搖籃裡,這樣對我,對他都好。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別再感慨孩子教育太早啦!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吧

給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

我有一個朋友,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去了早教,現在3歲還在早教中心待呢!導致孩子除了學習不知道該玩什麼,對於這種現象,我想說我們不是在培養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不論早教也好,輔導班也罷,不是知識的灌輸就夠了,而是培養一個健全人格 的孩子。

教會孩子正確處理的情緒

有很多的媽媽會經歷過這種情況,當你做的不好或得不到的東西,孩子就會大哭大鬧,嚴重的可能還會摔東西或者打人。這種情況媽媽要輕輕給他一個擁抱。

告訴他媽媽理解你但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可以好好跟媽媽講,才可以儘快幫到你,如果把別人傳染給別人了,那麼別人就不會樂意去幫你了。通過舉例子讓孩子明白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那樣孩子就會聽進去許多,下次就會好點,如果下次要是忘了,多提醒孩子幾次。

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作為父母,在教導監督孩子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平時可以多跟孩子接觸交流,通過孩子在幼稚園的瑣事,來教導孩子那些行為是不對的,也可以通過故事或者動畫片等方式,給孩子總結體現的好行為,好品德。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張白紙,父母要告訴他什麼可以留在心裡,什麼可以需要扔掉。

犯錯後要有認知錯誤的能力

每一位元孩子都會犯錯,在心理上沒有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家長們,最怕那種明知道犯錯,還死不認的孩子。

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不要一頓劈頭蓋臉的責駡,要有耐心去引導,説明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並在每一次犯錯時,都要問一句知道自己錯了嗎,錯在哪兒了?

言傳身教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孩子了,在爸媽言傳身教下,才是讓孩子終生受益的事。父母要做孩子好榜樣,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夫妻間相近如賓,愛護尊敬長輩,讓孩子學會有孝順之心。其實父母的做法,孩子都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只有我們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成長,才可以教育出同樣優秀的下一代。

交流與陪伴兩者兼備

在孩子成長中,這兩者缺一不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經常會對很多的心聲事物感到好奇,想要不斷去探索,所以作為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於孩子交流,把握住孩子與自己親近的機會,聆聽孩子發生的趣事,同時也抓住了孩子成長階段的重要一刻。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中間終將會長大,而我們也會逐漸老去。在寶寶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會回歸到父母,這才是比知識的灌輸更為重要的。

對於這種現象,我想說我們不是在培養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不論早教也好,輔導班也罷,不是知識的灌輸就夠了,而是培養一個健全人格 的孩子。

教會孩子正確處理的情緒

有很多的媽媽會經歷過這種情況,當你做的不好或得不到的東西,孩子就會大哭大鬧,嚴重的可能還會摔東西或者打人。這種情況媽媽要輕輕給他一個擁抱。

告訴他媽媽理解你但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可以好好跟媽媽講,才可以儘快幫到你,如果把別人傳染給別人了,那麼別人就不會樂意去幫你了。通過舉例子讓孩子明白如何發洩自己的情緒,那樣孩子就會聽進去許多,下次就會好點,如果下次要是忘了,多提醒孩子幾次。

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作為父母,在教導監督孩子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平時可以多跟孩子接觸交流,通過孩子在幼稚園的瑣事,來教導孩子那些行為是不對的,也可以通過故事或者動畫片等方式,給孩子總結體現的好行為,好品德。

孩子的世界就像一張白紙,父母要告訴他什麼可以留在心裡,什麼可以需要扔掉。

犯錯後要有認知錯誤的能力

每一位元孩子都會犯錯,在心理上沒有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家長們,最怕那種明知道犯錯,還死不認的孩子。

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不要一頓劈頭蓋臉的責駡,要有耐心去引導,説明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並在每一次犯錯時,都要問一句知道自己錯了嗎,錯在哪兒了?

言傳身教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沒有人比他們更瞭解孩子了,在爸媽言傳身教下,才是讓孩子終生受益的事。父母要做孩子好榜樣,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夫妻間相近如賓,愛護尊敬長輩,讓孩子學會有孝順之心。其實父母的做法,孩子都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只有我們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成長,才可以教育出同樣優秀的下一代。

交流與陪伴兩者兼備

在孩子成長中,這兩者缺一不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過程,經常會對很多的心聲事物感到好奇,想要不斷去探索,所以作為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於孩子交流,把握住孩子與自己親近的機會,聆聽孩子發生的趣事,同時也抓住了孩子成長階段的重要一刻。

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中間終將會長大,而我們也會逐漸老去。在寶寶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會回歸到父母,這才是比知識的灌輸更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