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一兒童節,這些禮物你還記得嗎?

又到六一兒童節,80後90後們都已長大,這個六一,讓我們一起回憶,那些年我們的六一兒童節是怎麼過的?

60年代:

能在六一戴上紅領巾比吃肉都開心。

60年代六一兒童節是要戴紅領巾宣誓的。在當時,這個榮譽可不是誰都能享受上的,打報告遞申請,平時還不能犯一點小錯誤才能被選中佩戴紅領巾。當天能戴上紅領巾,那比在物質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比吃到肉都開心。就算晚上睡覺時也是戴著紅領巾睡的。

70年代:

軍綠書包是孩子們的LV。

在70年代度過童年生活的孩子,樣板戲是他們的流行音樂,《紅燈記》就是他們的S.H.E.、《沙家浜》就是他們的周傑倫,《智取威虎山》就是他們的林肯公園樂隊。他們背著軍綠書包——這在當時可是最時髦的飾品,好比今日的LV,騎著28加重的自行車,或者徒步滾著鐵環,

呼嘯而去。

80年代:

一兩毛錢的老冰棒是孩子的最愛。

六一節我們可以得到父母給的1元錢,去學校看學生們的演出。節日那天,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在那一上午的時間裡,把口袋裡的1元錢花完。幾個小孩子聚一起,每個人買一樣零食,而後你一口、我一口,

互換地把小吃攤上的東西吃個遍。

90年代:

競爭激烈、獨立成長的一代人。

生活在90年代的孩子,毫無疑問將成長為這個國家有史以來最具獨立精神的公民。他們也在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下,孤獨地成長,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六一節演出結束,

飛奔回家把獎狀給爺爺奶奶看,又給外出打工的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得獎的消息。

00後:

充滿希望而又負有壓力的童年渴望更多的童真和無憂。

21世紀的孩子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書包越來越沉,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各種補習班充斥著他們的童年。

現在的孩子對於六一節更多的期待反而是可以盡情的玩一天,或者睡一天的懶覺。

六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個符號,對於小孩子而言,可能一塊橡皮、一個呼啦圈、一罐麥乳精都會讓記憶中的那個六一成為心底最美好的回憶。在當前懷舊風行的年代,借著六一的名義,我們又一次集體陷入回憶。

編花籃

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的經典遊戲,環環相扣之中,夥伴們變得更加親密了!

踢毽子

玩出最多花樣的女生往往最受歡迎啦,毽子還是用銅錢或者螺絲墊圈加上雞毛或者塑膠繩來親手做的!!誰的毽子最好踢?誰也最有人緣啦!!

丟沙包

是非常訓練敏捷性的一種遊戲,至少要三個人玩。在規定場地內前後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擊對方,被擊中者就罰下場,若被對方接住,則此人可以增加“一條命”,或者讓一個本已“陣亡”的戰友重新上場。丟沙包有點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鬥志鬥勇。

玻璃球

挖個小坑,誰的球先進到坑裡面就可以打別人的球,打中了就可以把他的球收走。這是我小時候的玩法,當然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玩法,你們的呢?

推鐵環

那時侯自己找根細鋼筋,然後自己一點一點卷圓嘍,再到有電焊的地方讓人家焊接一下。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玩意兒也可以高興的玩很長時間。

打陀螺

那時侯陀螺可都是自己用木頭一點點削出來的,有賣的但是不舍的花這個錢 。

跳房子

大概也是女生玩的多吧、

超級瑪莉

好好玩!第一關出來的時候,左邊第二個問號是蘑菇,另外兩個是金幣,100金幣獎一條命。再望前走點,有個隱藏的獎蘑菇。沒記錯吧……

電子寵物

小霸王

帶給我們多少快樂。

彈珠

不受時間空間地點限制,隨時可以玩。

四驅車

爆藥槍

還比較小的時候,是不敢碰的,後來捂著耳朵也能上手打兩槍了……

畫片

男生愛聖鬥士星矢,女生愛花仙子。那時候,因為“拍畫片”技術了得,不花分文就贏下了班上所有男生手中的畫片,風光一時啊。

小人書

那時候普及的小人書比起現在來真是太少了,而且多以歷史看圖故事為主。不過這也成了我最那時候的最愛,很多書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現在這些書還都存在我家的櫥櫃中。

兒時動畫片

1.《黑貓警長》

“眼睛瞪的像銅鈴...”黑貓警長的歌曲真是VERY GOOD。早期的黑貓警長有五集,分別是《一隻耳》(原名不是這個)《食猴鷹》《偷紅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貓鼠》。

2.《葫蘆兄弟》

“葫蘆娃,葫蘆娃,七個葫蘆一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叮噹當咚咚當當,葫蘆娃,叮叮噹當咚咚當當,本領大,啦啦啦啦。葫蘆娃,葫蘆娃,本領大……”

3.《鐵臂阿童木》

十萬馬力的小機器人兒的故事,已故日本動畫大師手塚治蟲的代表作。由於那時還是個“小孩兒”,記憶中只有特大鼻子的茶水博士和阿童木把演員表拉入畫的畫面。

4.《聰明的一休》

智僧一休小時候的傳奇故事,最早的腦筋急轉彎遊戲。益慧啟蒙動畫,學到了不少東西——愛,友情,正義……裡面的人物有一休、長老、小葉子、秀念大師兄、新佑衛門,足利義滿將軍、桔梗店老闆和他的美麗女兒彌生……

5.《米老鼠和唐老鴨》

動畫界的泰斗,名作第一次在中國引起轟動,影響了兩代人,但是也因此禁錮了其中一代人的思維。美式幽默的代表。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變得成熟,童年的記憶也慢慢離我們遠去,在忙碌緊張的生活中,你是否停下來過,回頭看看這些記憶呢?

踢毽子

玩出最多花樣的女生往往最受歡迎啦,毽子還是用銅錢或者螺絲墊圈加上雞毛或者塑膠繩來親手做的!!誰的毽子最好踢?誰也最有人緣啦!!

丟沙包

是非常訓練敏捷性的一種遊戲,至少要三個人玩。在規定場地內前後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擊對方,被擊中者就罰下場,若被對方接住,則此人可以增加“一條命”,或者讓一個本已“陣亡”的戰友重新上場。丟沙包有點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鬥志鬥勇。

玻璃球

挖個小坑,誰的球先進到坑裡面就可以打別人的球,打中了就可以把他的球收走。這是我小時候的玩法,當然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玩法,你們的呢?

推鐵環

那時侯自己找根細鋼筋,然後自己一點一點卷圓嘍,再到有電焊的地方讓人家焊接一下。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玩意兒也可以高興的玩很長時間。

打陀螺

那時侯陀螺可都是自己用木頭一點點削出來的,有賣的但是不舍的花這個錢 。

跳房子

大概也是女生玩的多吧、

超級瑪莉

好好玩!第一關出來的時候,左邊第二個問號是蘑菇,另外兩個是金幣,100金幣獎一條命。再望前走點,有個隱藏的獎蘑菇。沒記錯吧……

電子寵物

小霸王

帶給我們多少快樂。

彈珠

不受時間空間地點限制,隨時可以玩。

四驅車

爆藥槍

還比較小的時候,是不敢碰的,後來捂著耳朵也能上手打兩槍了……

畫片

男生愛聖鬥士星矢,女生愛花仙子。那時候,因為“拍畫片”技術了得,不花分文就贏下了班上所有男生手中的畫片,風光一時啊。

小人書

那時候普及的小人書比起現在來真是太少了,而且多以歷史看圖故事為主。不過這也成了我最那時候的最愛,很多書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現在這些書還都存在我家的櫥櫃中。

兒時動畫片

1.《黑貓警長》

“眼睛瞪的像銅鈴...”黑貓警長的歌曲真是VERY GOOD。早期的黑貓警長有五集,分別是《一隻耳》(原名不是這個)《食猴鷹》《偷紅土的小偷》《吃丈夫的螳螂》和《吃貓鼠》。

2.《葫蘆兄弟》

“葫蘆娃,葫蘆娃,七個葫蘆一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叮叮噹當咚咚當當,葫蘆娃,叮叮噹當咚咚當當,本領大,啦啦啦啦。葫蘆娃,葫蘆娃,本領大……”

3.《鐵臂阿童木》

十萬馬力的小機器人兒的故事,已故日本動畫大師手塚治蟲的代表作。由於那時還是個“小孩兒”,記憶中只有特大鼻子的茶水博士和阿童木把演員表拉入畫的畫面。

4.《聰明的一休》

智僧一休小時候的傳奇故事,最早的腦筋急轉彎遊戲。益慧啟蒙動畫,學到了不少東西——愛,友情,正義……裡面的人物有一休、長老、小葉子、秀念大師兄、新佑衛門,足利義滿將軍、桔梗店老闆和他的美麗女兒彌生……

5.《米老鼠和唐老鴨》

動畫界的泰斗,名作第一次在中國引起轟動,影響了兩代人,但是也因此禁錮了其中一代人的思維。美式幽默的代表。

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變得成熟,童年的記憶也慢慢離我們遠去,在忙碌緊張的生活中,你是否停下來過,回頭看看這些記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