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出現情緒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丨慧心源兒童情商

在育兒的日常生活中,家長朋友們難免會遇到許多困擾,

其中,孩子的情緒問題有時會令家長們束手無策,也是令家長們非常棘手的問題之一。

有些兒童出現情緒問題會表現出生悶氣、發脾氣、大喊大叫、砸東西,摔東西等明顯的行為問題;有些兒童則表現出一些隱形情緒問題,如咬指甲、摳手、頻繁的舔嘴等。這些其實是孩子遇到壓力的一種表現,卻常被認為是孩子養成的一種壞毛病。就像抽動症的兒童,用抽動行為掩蓋了壓抑的消極情緒。

多動症的孩子常表現很活躍,其實可能是其內心焦躁的情緒在起作用。

兒童情緒障礙類型

一、兒童焦慮症。兒童焦慮症的孩子常體驗到恐懼不安,總是莫名的擔心。比如說孩子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孩子可能會表現出不敢一個人呆著,

不敢獨自一個人上廁所或者特別怕黑等等。情緒不穩定或者是性格特別內向的孩子容易出現兒童焦慮症。特別恐懼的經歷也可能會使孩子出現焦慮症狀,比如說受到驚嚇,這種驚嚇可能是突然跟父母就分開了,或者是親人病故或者是遇到一些事故等。如果父母當中有一方是焦慮症患者,孩子患焦慮情緒障礙的幾率可能會增加。另外,患有兒童焦慮症的孩子可能還會表現出睡眠問題,
尿床現象等。學齡期的孩子表現為上課思想更加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和同伴經常發生衝突等。也有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等軀體症狀。

二、兒童期恐懼症。兒童期恐懼症常表現為恐懼學校或特別怕某種東西。恐懼學校是家長很容易發現也覺得非常棘手的一個問題,孩子到了學校門口堅決拒絕進到學校。但是回到家裡,能正常的學習和寫作業。

但是一談到去學校他就非常害怕、回避退縮,有的甚至是父母打罵也不行,越嚇唬逼迫孩子去上學,孩子越害怕。這種情況往往使父母覺得孩子在學校受到什麼驚嚇或不公正的待遇、同學欺負等。其實,這些可能是孩子恐懼學校的一方面,造成孩子恐懼學校的原因有很多種,也可能是壓力或學校的適應不良等。

三、兒童期抑鬱症。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覺得孩子每天都應該很開心,不會得抑鬱症。其實有些兒童期的抑鬱症在孩子上幼稚園階段就已經有所表現了。特別是易焦慮的孩子,如果有壓力,患抑鬱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幼稚園的孩子可能表現出對遊戲不感興趣、吃飯胃口不好、睡眠品質不佳、經常哭泣、活動比較少等。學齡兒童常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自我評價低、記憶力下降、對學校或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發脾氣或者出現攻擊行為、破壞行為等。

四、兒童期強迫症。兒童期強迫症表現出來的經常是反復洗手、反復回憶、反復檢查等。兒童期的強迫症發病率不是太高,但是一旦患上會非常痛苦。兒童期強迫症的患病跟糟糕的親子關係有一定關係。

孩子有情緒障礙,家長怎麼辦?

一、保持冷靜。孩子的情緒開始激動的時候,家長不要去跟孩子硬掰道理,或者是氣急敗壞的訓斥孩子。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跟孩子爭辯爭吵反而易使孩子情緒更加激動,不利於孩子心情的平復。這就要求家長懂得運用情緒管理的方法,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二、保持家庭和諧。父母的夫妻關係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意義重大。夫妻關係糟糕的家庭,孩子的脾氣易越來越暴躁,可能還會有摔東西的情況發生。父母的爭吵可能從而轉向對孩子的指責,尤其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情緒及時有效的疏導。

三、尋求專業幫助。很多家長可能對專業上的幫助還不是很理解,尤其是父親們,在我們幫助兒童解決困擾的過程當中受到阻撓最多的就是父親。父親們往往覺得自己孩子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等孩子長大就好了。其實,不管是心理疏導還是情商訓練,並不是孩子達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進行治療或干預,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比較困難了。儘早的做一些情緒上的準備,幫助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建設,能夠讓孩子儘量避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障礙。孩子一旦患上情緒障礙,他自己本身也是非常痛苦的。

THE END

慧心源心理免費心理公開課

慧心源心理專家團隊

每週四晚8:00 準時相約

學齡兒童常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自我評價低、記憶力下降、對學校或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容易發脾氣或者出現攻擊行為、破壞行為等。

四、兒童期強迫症。兒童期強迫症表現出來的經常是反復洗手、反復回憶、反復檢查等。兒童期的強迫症發病率不是太高,但是一旦患上會非常痛苦。兒童期強迫症的患病跟糟糕的親子關係有一定關係。

孩子有情緒障礙,家長怎麼辦?

一、保持冷靜。孩子的情緒開始激動的時候,家長不要去跟孩子硬掰道理,或者是氣急敗壞的訓斥孩子。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跟孩子爭辯爭吵反而易使孩子情緒更加激動,不利於孩子心情的平復。這就要求家長懂得運用情緒管理的方法,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二、保持家庭和諧。父母的夫妻關係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意義重大。夫妻關係糟糕的家庭,孩子的脾氣易越來越暴躁,可能還會有摔東西的情況發生。父母的爭吵可能從而轉向對孩子的指責,尤其是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情緒及時有效的疏導。

三、尋求專業幫助。很多家長可能對專業上的幫助還不是很理解,尤其是父親們,在我們幫助兒童解決困擾的過程當中受到阻撓最多的就是父親。父親們往往覺得自己孩子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等孩子長大就好了。其實,不管是心理疏導還是情商訓練,並不是孩子達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才進行治療或干預,那個時候就已經是比較困難了。儘早的做一些情緒上的準備,幫助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建設,能夠讓孩子儘量避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障礙。孩子一旦患上情緒障礙,他自己本身也是非常痛苦的。

THE END

慧心源心理免費心理公開課

慧心源心理專家團隊

每週四晚8:00 準時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