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吳彥祖重返設計界!爆改古鎮建築、給adidas做設計!

是的,你沒看錯!

顏值統一三界審美的男神吳彥祖

這次要來爆改古建了!

5月25日

吳彥祖領銜大型明星戶外建築創意挑戰真人秀

《漂亮的房子》在安徽銅陵開機

由6位明星組成的“明星建築師天團”

至安徽、浙江、福建、河北4省的古鎮

完成4個房屋的爆改任務

該節目將於今年10月登陸浙江衛視

要是你之前以為吳彥祖只是個演員

那你就錯了

▼▼▼

吳彥祖

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築系

其實吳彥祖也曾多次暗示他曾是建築系畢業這個事實

早在《單身男女》中就曾被他帥一臉

讓他放手設計

可能是這檔節目最吸引吳彥祖的地方

節目中

他將帶領一支由6位明星組成的“明星建築師天團”

“空投”至浙江、福建、河北的古鎮

完成房屋的爆改任務

這4位王牌設計師

將以“自然建築”重構有意義的城鄉人文秩序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將挑戰不同情境4地房子

接受爆改挑戰任務的設計師都是誰?

1

安徽改造地的設計師

莊子玉

德國RSAA設計集團唯一中國籍合夥人

本科畢業于河北工業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碩士,曾在紐約西薩佩里事務所任建築師多年,2010年底回國與數位知名德國建築師創立RSAA事務所中國公司,現為德國RSAA事務所合夥人,及中國公司主持建築師。

鼓樓7號院 ©RSAA

鼓樓7號院 ©RSAA

莊子玉覺得把工作室搬去四合院

是因為身處建築行業

就需要時常徘徊在新舊之間

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在反復的交替中,才能發現新東西”

張家港基督教堂設計 ©RSAA

作為設計者

莊子玉時常拷問自己生活的城市

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靈感

對於這個城市空間的觀察和思考

通過切片的方式將尺度、空間、時間重組

以及對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產生的

期待、對立、焦慮等心態的回應

並希望借此提供給人們

對於所處城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

天津第四中學新校區 ©RSAA

優秀的建築

不應當只有前衛的外表或符號的堆砌

建築終究是為人服務的

需要對公眾有所回應

每個時代的建築都包含著過去生活的資訊

從老北京的四合院到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隨著時間的流逝

它們逐漸變成了一個地塊的文脈和傳承

2

福建改造地的設計師

魏娜

WEI建築設計/ Elevation Workshop的創始合夥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碩士。曾供職於紐約BBB建築與城市規劃事務所,後赴鹿特丹成為OMA (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專案負責人。在紐約期間與Christopher共同創立了Elevation Workshop,並於2009年正式成立北京WEI建築設計工作室。同時執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改造前

▼改造後

沙灘四合院改造 ©WEI 建築設計

魏娜反對那種不關注人的情感

和精神的大尺度與空間

希望每個空間

都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關

稱之為“彌漫空間”

這是相對於封閉空間的概念

認為人與空間的關係不是封閉的

而是時時刻刻可以交流的

互成一體的狀態

▼改造前

▼改造後

WHY酒店 ©WEI 建築設計

“魂”比形式更重要

形式、大小、尺度都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一個隱形持續的東西

大象無形

從一個感性的角度切入

理性的部分是被感性控制的

形式是為情感服務的

Song Max女裝概念店 ©WEI 建築設計

工業時代的審美和思維已經是過去式了

與卓別林電影中那種高度的統一化相反

我們現在進入了高度的個性化時代

在這種背景下

作為設計師

應該更多關注人的精神和情感

在魏娜的設計中,會從意境出發

通過設計一系列人的經歷和體驗

從而建立建築空間與人在情感上的聯繫

3

浙江改造地的設計師

關天頎

空間進化(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合夥人

曾經在中國寰球工程公司及中國建築裝飾設計工程公司任職建築師,而後進入集美組(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任副總設計師,之後創建空間進化(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並在彩虹石(北京)空間設計有限公司任藝術總監。關天頎先生被評為百名中青年室內建築師,並獲得了中國十大商業空間設計師及中國十大別墅豪宅設計師等榮譽。

空間進化

是一個在規劃、建築、室內、陳設設計領域

都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設計公司

崇尚空間設計的“無邊界”

強調建構美學的自然觀念

對於純粹的“飾”保持節制和懷疑的態度

空間進化最近完成了一些鄉村實踐工作

出發點均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而不是爭取所謂“光環”

現在的鄉村是很缺少建築師的

缺少能夠因地制宜

因勢利導的設計方法

空間進化不願犧牲掉使用者的利益

放棄掉設計原則

去追求那麼幾張雜誌上的照片

不喜歡所謂的“新農村建設”

“鄉村整體規劃”這樣的方式

亦不贊同把鄉村建設的更像“農村”

用所謂的“傳統遺存”炫低技

進行農家樂方式的“表演”

鄉村建設絕不是文物修繕

設計上當然要尊重當地文化傳統

但更應該遵崇技術發展規律

深刻挖掘場地所賦予的場所精神

平等的去對待專案使用者

因地制宜,順勢而為,自然而然,生生不息

鄉村建設的過程就是空間進化的過程!

4

河北改造地的設計師

張海翱

上海華都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國際所所長

同濟大學建築學學士,同濟大學建築歷史及理論碩士,同濟大學城市設計及理論博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全國工程建設專案優秀設計成果一等獎,詹天佑獎,魯班獎,中國設計紅星獎,背景APEC會議特別貢獻個人獎,AD100(安邸)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世界建築大獎2014年度最佳酒店設計大獎,2015年國際生態設計獎等

▼改造前

▼改造後

為一對90後跨國夫妻改造20㎡的家 ©張海翱

張海翱的前衛精神

最重要的理念是勇於創新,不追隨

敢於走在時代之前

他將對前衛精神的理解

體現在基於本土文化

全球視野、先進的技術,以及生態環保的理念上

山東鄒平規劃展覽館 ©上海華都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王澍

這四位建築師雖然風格迥異

卻同時在闡述“自然建造”的主張

在當代社會

維持地方特性的文化力量是迷人的

如果一個地方的城鄉面貌

失去了這種鮮活的特性和氣質

也就喪失了地方的靈魂

文村 ©王澍

使建造物與其所處的環境或地點“和合”共處

並體現這片土地蘊含的內在氣質

這是“自然建造”的要求之一

“自然建造”講述人文關懷

不只是視覺的愉悅,更應是心靈的觸動

在他們看來

符合這樣標準的房子才稱得上“漂亮的房子”

張家港基督教堂設計 ©RSAA

作為設計者

莊子玉時常拷問自己生活的城市

能給我們帶來什麼靈感

對於這個城市空間的觀察和思考

通過切片的方式將尺度、空間、時間重組

以及對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產生的

期待、對立、焦慮等心態的回應

並希望借此提供給人們

對於所處城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

天津第四中學新校區 ©RSAA

優秀的建築

不應當只有前衛的外表或符號的堆砌

建築終究是為人服務的

需要對公眾有所回應

每個時代的建築都包含著過去生活的資訊

從老北京的四合院到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隨著時間的流逝

它們逐漸變成了一個地塊的文脈和傳承

2

福建改造地的設計師

魏娜

WEI建築設計/ Elevation Workshop的創始合夥人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碩士。曾供職於紐約BBB建築與城市規劃事務所,後赴鹿特丹成為OMA (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專案負責人。在紐約期間與Christopher共同創立了Elevation Workshop,並於2009年正式成立北京WEI建築設計工作室。同時執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改造前

▼改造後

沙灘四合院改造 ©WEI 建築設計

魏娜反對那種不關注人的情感

和精神的大尺度與空間

希望每個空間

都與人的情感息息相關

稱之為“彌漫空間”

這是相對於封閉空間的概念

認為人與空間的關係不是封閉的

而是時時刻刻可以交流的

互成一體的狀態

▼改造前

▼改造後

WHY酒店 ©WEI 建築設計

“魂”比形式更重要

形式、大小、尺度都不是問題

重要的是一個隱形持續的東西

大象無形

從一個感性的角度切入

理性的部分是被感性控制的

形式是為情感服務的

Song Max女裝概念店 ©WEI 建築設計

工業時代的審美和思維已經是過去式了

與卓別林電影中那種高度的統一化相反

我們現在進入了高度的個性化時代

在這種背景下

作為設計師

應該更多關注人的精神和情感

在魏娜的設計中,會從意境出發

通過設計一系列人的經歷和體驗

從而建立建築空間與人在情感上的聯繫

3

浙江改造地的設計師

關天頎

空間進化(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合夥人

曾經在中國寰球工程公司及中國建築裝飾設計工程公司任職建築師,而後進入集美組(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任副總設計師,之後創建空間進化(北京)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並在彩虹石(北京)空間設計有限公司任藝術總監。關天頎先生被評為百名中青年室內建築師,並獲得了中國十大商業空間設計師及中國十大別墅豪宅設計師等榮譽。

空間進化

是一個在規劃、建築、室內、陳設設計領域

都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設計公司

崇尚空間設計的“無邊界”

強調建構美學的自然觀念

對於純粹的“飾”保持節制和懷疑的態度

空間進化最近完成了一些鄉村實踐工作

出發點均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而不是爭取所謂“光環”

現在的鄉村是很缺少建築師的

缺少能夠因地制宜

因勢利導的設計方法

空間進化不願犧牲掉使用者的利益

放棄掉設計原則

去追求那麼幾張雜誌上的照片

不喜歡所謂的“新農村建設”

“鄉村整體規劃”這樣的方式

亦不贊同把鄉村建設的更像“農村”

用所謂的“傳統遺存”炫低技

進行農家樂方式的“表演”

鄉村建設絕不是文物修繕

設計上當然要尊重當地文化傳統

但更應該遵崇技術發展規律

深刻挖掘場地所賦予的場所精神

平等的去對待專案使用者

因地制宜,順勢而為,自然而然,生生不息

鄉村建設的過程就是空間進化的過程!

4

河北改造地的設計師

張海翱

上海華都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國際所所長

同濟大學建築學學士,同濟大學建築歷史及理論碩士,同濟大學城市設計及理論博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全國工程建設專案優秀設計成果一等獎,詹天佑獎,魯班獎,中國設計紅星獎,背景APEC會議特別貢獻個人獎,AD100(安邸)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世界建築大獎2014年度最佳酒店設計大獎,2015年國際生態設計獎等

▼改造前

▼改造後

為一對90後跨國夫妻改造20㎡的家 ©張海翱

張海翱的前衛精神

最重要的理念是勇於創新,不追隨

敢於走在時代之前

他將對前衛精神的理解

體現在基於本土文化

全球視野、先進的技術,以及生態環保的理念上

山東鄒平規劃展覽館 ©上海華都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王澍

這四位建築師雖然風格迥異

卻同時在闡述“自然建造”的主張

在當代社會

維持地方特性的文化力量是迷人的

如果一個地方的城鄉面貌

失去了這種鮮活的特性和氣質

也就喪失了地方的靈魂

文村 ©王澍

使建造物與其所處的環境或地點“和合”共處

並體現這片土地蘊含的內在氣質

這是“自然建造”的要求之一

“自然建造”講述人文關懷

不只是視覺的愉悅,更應是心靈的觸動

在他們看來

符合這樣標準的房子才稱得上“漂亮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