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15部電影的另一種結局,本可以讓它們離神作更近一

“欠你們一句:原來如此。”

本文轉載自毒藥電影

有不少香港電影,

因為內地獨特的審查機制,導致香港和內地曾有過雙結局的現象。

有人看完後,對這種現象很費解。好好一部電影,怎麼一到內地就全變了味兒?

其實,雙結局電影的產生,有時不單單是因為審查制度,還與導演自己的表達需求、片方的市場考慮有關。

今天我整理了一份關於電影刪改結局的片單供各位參閱,快來看看,有哪些電影結局是你之前沒看過的吧。

殺破狼

《殺破狼》相信是很多人的兒時經典,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與酷炫的打鬥曾經讓很多小男生競相模仿,但這部影片其實是有大陸和香港兩個版本結局的。

大陸的是:甄子丹把洪金寶打趴之後,影片結束,並沒有放出最後甄子丹的慘死。

香港的是:延續大陸版沒講完的部分,洪金寶突然站起來沖向甄子丹,把他撞飛到窗外。

甄子丹墜樓而亡,卻恰好落在洪金寶妻兒所在的車上,

洪金寶的妻兒也同時斃命。洪金寶認出那輛車之後,痛不欲生。

很顯然,內地版結局讓觀眾覺得好人終究會獲得勝利,然而港版那悲重的宿命感也因此被消解得煙消雲散。

C+偵探

除了香港警匪片和動作片在引進內地時被動手腳,還有一類電影不應該忽略,那就是香港鬼片。

在《C+偵探》的港版結局中,郭富城飾演的偵探最後無意發現他拍的死者照片,身旁都有一個薄薄的影子。幾張照片的影子拼湊起來,就是女鬼慧心。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女鬼復仇的故事。

知道這個真相後,郭富城露出了見鬼的表情。

然而在大陸版中,後面這一段戲被全部拿掉。這樣做的後果是:引導郭富城闖進垃圾堆的動機變得模糊不清,事實上那個引導者不是別人,正是女鬼慧心。

墮落天使

接下來講講導演主觀性質刪改電影結局的電影《墮落天使》,想必很多文青對裡面的臺詞倒背如流。

影片結尾,金城武飾演的啞巴,用摩托車載著李嘉欣飾演的天使二號從地底隧道穿過。

配合The Flying Pickets的《Only You》,讓原本有一絲淒涼的故事,多了些溫暖。

原本有些治癒的結局,是不是瞬間又多了些傷感?老王喜歡對自己的故事進行顛覆式創作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講真,比起這第二版結局,我還是喜歡原來的版本。

盲山

因為某些原因,一些內地出品但打算出國參賽的國產片,會有兩個版本。很多觀眾只看過院線版,對海外版的情況則知之甚少。

這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楊執導的那部《盲山》。

在內地版中,《盲山》中被拐的女主角白雪梅,在員警的幫助下,最終成功逃離了那個恐怖的山村。

當然,黑屏+字幕這樣的傳統式收尾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海外版中,《盲山》的結局是:村民毆打白雪梅的父親,白雪梅為救父親,用菜刀終結了“丈夫”的性命。

《盲山》的內地版結局,將女孩的悲慘命運上升到“高偉正”的層面,顯得有些粗暴。而參賽版似乎更符合人物最終的結局。

在封閉的偏遠山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哪兒來的員警呢?

無人區

從2009年3月開機,到同年6月完成前期拍攝,再到4年後的全國公映,《無人區》的公演之路可謂坎坷。

為什麼這部片子會被擱置這麼久才能與國內觀眾見面?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影片中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表達。

同樣以結尾為例。

在一開始《無人區》的設定中,餘男飾演的妓☆禁☆女雖然逃出了無人區,但未來何去何從,一臉茫然的她找不到方向。影片就此結束。

而到了公映版,妓☆禁☆女原本灰暗的結局被徹底扭轉。按照上級指示,甯浩重新為妓☆禁☆女加了些戲——她在北京(象徵文明社會)找到了符合她夢想的工作。

在穿透了陽光的舞蹈房裡,穿著紗裙的孩子圍著余男叫老師,影片在溫暖的氣氛裡結束。

內地版的結局,多少有些強行幫助人物改變命運的意思。既然你不知道該幹什麼,那我就幫你改邪歸正吧。

和原本結局中讓人同主角一道陷入茫然不同,大陸的版本雖然沒太大毛病,但也容易被人詬病為“過於戲劇化”。

豪情

《豪情》是一部香港性喜劇,毫無疑問,這種有涉黃嫌疑的電影引進內地自然也要挨刀子。本片雖然是三級片,但本質上還是一個港式的勵志故事。

影片最後,古天樂和陳奕迅解除誤會後,又分別在香港和臺灣繼續創辦新的色☆禁☆情雜誌。

不過到了內地,這部影片被大量補拍不說,古天樂和陳奕迅也變成了販賣淫穢雜誌的反面人物。

結局還用說?在公安和香港員警的聯合圍剿下,古天樂、陳奕迅被判入獄8年。

“性書大亨發跡史”變成了“兩岸聯手打擊黃毒犯罪”,片名也被改成聽起來像法制節目的《天羅地網》。廣電大大,幹得漂亮!

鐵三角

說起杜琪峰被改的電影結局,真是多到數不過來,像什麼《文雀》啦、《黑社會》啦、《神探》啦。總之,原版的黑色結局,到了內地通通都得改過自新,以正視聽。

當初那部和徐克、林嶺東合作的《鐵三角》,也難逃被改結局的命運。

這部電影的港版結局為:影片最後一個畫面給到一條公路,可以看到有個身影攔車,孫紅雷說“不要停車”。然後汽車消失在夜色之中。全片終。

而內地版則在這一幕強行添加了“這是我們的心魔,所以我們要去自首”的臺詞。

就因為這麼一句臺詞,讓原本顯得荒誕的尋寶故事,又一次變成了法制欄目……

門徒

《門徒》可以說是一部宣傳毒☆禁☆品危害的、非常有社會意義的電影。當年張靜初、古天樂飾演的吸毒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在這部電影的港版結局裡,吳彥祖穿著警服,也開始注射毒☆禁☆品。小女孩進來從吳彥祖身上拔出針管,扔進了垃圾桶裡。

但內地版的結局是:吳彥祖沒穿警服,注視著阿芬(張靜初)用過的吸毒器具,但沒有注射毒☆禁☆品。小女孩進來把毒器都扔到垃圾桶裡,並擁抱了吳彥祖。

從兩個版本的結局來看,內地版似乎更治癒人心,但港版的結局更符合影片那種無望的灰暗基調,也應驗了那句“涉毒深似海,一針有去無回”。

你的名字。

事實上,修改結局這種事兒並不只存在於國內,國外導演也幹過這樣的事兒。比如去年那部在國內引起熱議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

如果你不去看它的MV,就一定不會發現新海誠在這短短數分鐘內埋下的致鬱系結局。

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劇場版的結尾,三葉和瀧雖然忘記了彼此的名字,但似曾相識的感覺將二人重新連接在一起。

溫馨感人的結局,讓人感歎那個曾經虐我千百遍的誠哥終於踏踏實實講了個暖心窩的故事。

然而看完他親自為影片主題曲剪的MV,我發現這傢伙果然還是沉浸在秒5的梗裡無法自拔。

除了在MV中添加劇場版中未出現過的橋段,MV中出現和結局相差無幾的這一幕,不知道作為觀眾的你們看到會作何感想。

回頭面對的,是空無一人的階梯,也就是說……我不管,這波刀片我是寄定了!

孤兒怨

《孤兒怨》這部片子,看過的人即便不覺得它有多好,但也一定不會認為它是爛片。

除了維拉·法米加、彼得·薩斯加德的加盟外,影片中的兩個蘿莉簡直讓人記憶不要太深。

作為影片核心人物,飾演孤兒的伊莎貝拉·弗爾曼用雖然稚嫩,但頗富靈性的表演,成功嚇住了一批人。

當年的結尾的確大快人心▼

你也許會為母親的果敢而起立鼓掌。

但事實上,這影片還有一個被刪掉的結局——孤兒為了掩人耳目決定先發制人,她向員警告狀,聲稱先前的謀殺案都和養母有關。

怎麼樣,第二版結局是不是又給原作增添不少陰暗氣質?

我是傳奇

別看它是部喪屍片兒,但史皇飾演的羅伯特博士也在影片中迎來屬於自己的兩個結局。

先說說《我是傳奇》的第一個結局:羅伯特找到抗體的同時,喪屍也侵入了他的堡壘,他只能捨命保護聽到他的電波與他會合的另外兩個人。

這兩個人將他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抗體,送到少數沒有感染病毒也沒有抗體的人類的聚居地。

另一個結局是:在喪屍們沖進來的那一刻,一個被他捕獲做試驗的女怪物清醒過來,慢慢恢復為人類。

她激發了喪屍首領僅存的人性,使羅伯特也逃過了一劫……

也許是考慮到觀眾的心理接受能力,第二個結局最終被納入到公映版中進行放映。毫無疑問,讓觀眾開開心心走出影院,才是商業片應該幹的事兒。

X戰警前傳:金剛狼

今年,為狼叔定制的最終章終於圓滿畫上句號,也讓支持他的影迷,著實為此感傷了一陣。

而在這個系列的最早一部作品中,有關狼叔和死侍的矛盾,實際上也被片方動過手腳。

在最原始的版本中,死侍被狼叔給幹掉了。然而後來片方高層發現,這麼做會得罪死侍的粉絲。

於是他們決定在片尾加上如下一段戲:小賤賤的頭被找到,並且睜開眼睛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證明他還活著。雖然這麼做還是差強人意,但也算是片方的妥協。

變種異煞

這部豆瓣TOP250排名238,評分8.7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個有著基因缺陷的人,渴望飛向太空,卻被捲入到一樁謀殺案的故事。

在原版結局裡,男主通過不懈努力,最終進入到夢想中的太空,並化為了塵埃。

但實際上它還有另一個隱藏結局,只不過看過的人極少。因為這個結局是索尼針對哺乳動物學家和細胞生物學家的試映,且只有一場。

在那一版結局中,影片列舉了世界偉人(他們都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生理缺陷)的照片,並附上字幕:如果基因工程真的採取優勝劣汰,那麼你絕不可能誕生。

逃出絕命鎮

這部電影最近可謂熱度不減,除了觀眾給出好評,影片本身也將恐怖片玩兒出了新花樣。

在今年的MTV頒獎禮上,該片的演員拿到“最佳潛力演員”、“最具喜感表演”,可謂票房榮譽雙豐收。

看過電影的觀眾應該知道,影片結尾,克裡斯的黑人朋友開著警車前來救駕,死裡逃生的克裡斯最終逃出了那個非法綁架、虐待黑人的魔窟。

然而在網上流出的第二版結局中,觀眾會發現,前來“營救”克裡斯的並非他的黑人兄弟,而是白人員警。看見倒地不起的白人女友,克裡斯被順理成章地判罪入獄。

這個灰色結局的黑暗程度與現實指向意義,絲毫不輸給公映版。

諜影重重三部曲

冷靜的頭腦、過人的格鬥技巧、酷炫吊炸天的打鬥場景、驚險刺激的追逐場面。

如果說《007》系列展現的是男人紳士、睿智的一面,《諜影重重》系列則展現了男人的機智與超強戰力。

但身為諜迷的你一定不知道,這個系列的前三部其實都有備用結局,目前網上能找到刪減版結局的,只有前兩部。

這當中,第二部被刪減的結局最惹人矚目,因為它交代了第三部中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原因:Bourne在雪地倒後被特工發現,並送去醫院。康復後的Bourne最後還是選擇了走自己的路,結果就消失在醫院裡面。

還記得第三部開場,Bourne出現在俄羅斯繼續逃離警方追逐的那場戲嗎?他為什麼會突然跑到那個國家?

因為這個結局說了,他會繼續調查絆腳石計畫,而追蹤的下個目的地,就是俄羅斯。

作為一位普通影迷,我當然希望能看到更符合導演意圖的電影。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電影導演,仍舊在為創作自主權的事兒和製片人、審查者撕逼。

▲徐浩峰因未獲得最終剪輯權而放棄導演署名。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有想法、敢做動作的電影也開始慢慢走進主流視野。

比如近期的《記憶大師》就是個例子,別忘了,員警也是人,他們也會犯錯。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逐步放開,我真心希望,因審查制度導致的雙結局電影,能夠越來越少。畢竟,觀眾也不是傻子,也不可能傻到善惡不分,不是嗎?

接下來講講導演主觀性質刪改電影結局的電影《墮落天使》,想必很多文青對裡面的臺詞倒背如流。

影片結尾,金城武飾演的啞巴,用摩托車載著李嘉欣飾演的天使二號從地底隧道穿過。

配合The Flying Pickets的《Only You》,讓原本有一絲淒涼的故事,多了些溫暖。

原本有些治癒的結局,是不是瞬間又多了些傷感?老王喜歡對自己的故事進行顛覆式創作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講真,比起這第二版結局,我還是喜歡原來的版本。

盲山

因為某些原因,一些內地出品但打算出國參賽的國產片,會有兩個版本。很多觀眾只看過院線版,對海外版的情況則知之甚少。

這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李楊執導的那部《盲山》。

在內地版中,《盲山》中被拐的女主角白雪梅,在員警的幫助下,最終成功逃離了那個恐怖的山村。

當然,黑屏+字幕這樣的傳統式收尾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海外版中,《盲山》的結局是:村民毆打白雪梅的父親,白雪梅為救父親,用菜刀終結了“丈夫”的性命。

《盲山》的內地版結局,將女孩的悲慘命運上升到“高偉正”的層面,顯得有些粗暴。而參賽版似乎更符合人物最終的結局。

在封閉的偏遠山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哪兒來的員警呢?

無人區

從2009年3月開機,到同年6月完成前期拍攝,再到4年後的全國公映,《無人區》的公演之路可謂坎坷。

為什麼這部片子會被擱置這麼久才能與國內觀眾見面?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影片中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表達。

同樣以結尾為例。

在一開始《無人區》的設定中,餘男飾演的妓☆禁☆女雖然逃出了無人區,但未來何去何從,一臉茫然的她找不到方向。影片就此結束。

而到了公映版,妓☆禁☆女原本灰暗的結局被徹底扭轉。按照上級指示,甯浩重新為妓☆禁☆女加了些戲——她在北京(象徵文明社會)找到了符合她夢想的工作。

在穿透了陽光的舞蹈房裡,穿著紗裙的孩子圍著余男叫老師,影片在溫暖的氣氛裡結束。

內地版的結局,多少有些強行幫助人物改變命運的意思。既然你不知道該幹什麼,那我就幫你改邪歸正吧。

和原本結局中讓人同主角一道陷入茫然不同,大陸的版本雖然沒太大毛病,但也容易被人詬病為“過於戲劇化”。

豪情

《豪情》是一部香港性喜劇,毫無疑問,這種有涉黃嫌疑的電影引進內地自然也要挨刀子。本片雖然是三級片,但本質上還是一個港式的勵志故事。

影片最後,古天樂和陳奕迅解除誤會後,又分別在香港和臺灣繼續創辦新的色☆禁☆情雜誌。

不過到了內地,這部影片被大量補拍不說,古天樂和陳奕迅也變成了販賣淫穢雜誌的反面人物。

結局還用說?在公安和香港員警的聯合圍剿下,古天樂、陳奕迅被判入獄8年。

“性書大亨發跡史”變成了“兩岸聯手打擊黃毒犯罪”,片名也被改成聽起來像法制節目的《天羅地網》。廣電大大,幹得漂亮!

鐵三角

說起杜琪峰被改的電影結局,真是多到數不過來,像什麼《文雀》啦、《黑社會》啦、《神探》啦。總之,原版的黑色結局,到了內地通通都得改過自新,以正視聽。

當初那部和徐克、林嶺東合作的《鐵三角》,也難逃被改結局的命運。

這部電影的港版結局為:影片最後一個畫面給到一條公路,可以看到有個身影攔車,孫紅雷說“不要停車”。然後汽車消失在夜色之中。全片終。

而內地版則在這一幕強行添加了“這是我們的心魔,所以我們要去自首”的臺詞。

就因為這麼一句臺詞,讓原本顯得荒誕的尋寶故事,又一次變成了法制欄目……

門徒

《門徒》可以說是一部宣傳毒☆禁☆品危害的、非常有社會意義的電影。當年張靜初、古天樂飾演的吸毒者,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在這部電影的港版結局裡,吳彥祖穿著警服,也開始注射毒☆禁☆品。小女孩進來從吳彥祖身上拔出針管,扔進了垃圾桶裡。

但內地版的結局是:吳彥祖沒穿警服,注視著阿芬(張靜初)用過的吸毒器具,但沒有注射毒☆禁☆品。小女孩進來把毒器都扔到垃圾桶裡,並擁抱了吳彥祖。

從兩個版本的結局來看,內地版似乎更治癒人心,但港版的結局更符合影片那種無望的灰暗基調,也應驗了那句“涉毒深似海,一針有去無回”。

你的名字。

事實上,修改結局這種事兒並不只存在於國內,國外導演也幹過這樣的事兒。比如去年那部在國內引起熱議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

如果你不去看它的MV,就一定不會發現新海誠在這短短數分鐘內埋下的致鬱系結局。

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劇場版的結尾,三葉和瀧雖然忘記了彼此的名字,但似曾相識的感覺將二人重新連接在一起。

溫馨感人的結局,讓人感歎那個曾經虐我千百遍的誠哥終於踏踏實實講了個暖心窩的故事。

然而看完他親自為影片主題曲剪的MV,我發現這傢伙果然還是沉浸在秒5的梗裡無法自拔。

除了在MV中添加劇場版中未出現過的橋段,MV中出現和結局相差無幾的這一幕,不知道作為觀眾的你們看到會作何感想。

回頭面對的,是空無一人的階梯,也就是說……我不管,這波刀片我是寄定了!

孤兒怨

《孤兒怨》這部片子,看過的人即便不覺得它有多好,但也一定不會認為它是爛片。

除了維拉·法米加、彼得·薩斯加德的加盟外,影片中的兩個蘿莉簡直讓人記憶不要太深。

作為影片核心人物,飾演孤兒的伊莎貝拉·弗爾曼用雖然稚嫩,但頗富靈性的表演,成功嚇住了一批人。

當年的結尾的確大快人心▼

你也許會為母親的果敢而起立鼓掌。

但事實上,這影片還有一個被刪掉的結局——孤兒為了掩人耳目決定先發制人,她向員警告狀,聲稱先前的謀殺案都和養母有關。

怎麼樣,第二版結局是不是又給原作增添不少陰暗氣質?

我是傳奇

別看它是部喪屍片兒,但史皇飾演的羅伯特博士也在影片中迎來屬於自己的兩個結局。

先說說《我是傳奇》的第一個結局:羅伯特找到抗體的同時,喪屍也侵入了他的堡壘,他只能捨命保護聽到他的電波與他會合的另外兩個人。

這兩個人將他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抗體,送到少數沒有感染病毒也沒有抗體的人類的聚居地。

另一個結局是:在喪屍們沖進來的那一刻,一個被他捕獲做試驗的女怪物清醒過來,慢慢恢復為人類。

她激發了喪屍首領僅存的人性,使羅伯特也逃過了一劫……

也許是考慮到觀眾的心理接受能力,第二個結局最終被納入到公映版中進行放映。毫無疑問,讓觀眾開開心心走出影院,才是商業片應該幹的事兒。

X戰警前傳:金剛狼

今年,為狼叔定制的最終章終於圓滿畫上句號,也讓支持他的影迷,著實為此感傷了一陣。

而在這個系列的最早一部作品中,有關狼叔和死侍的矛盾,實際上也被片方動過手腳。

在最原始的版本中,死侍被狼叔給幹掉了。然而後來片方高層發現,這麼做會得罪死侍的粉絲。

於是他們決定在片尾加上如下一段戲:小賤賤的頭被找到,並且睜開眼睛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證明他還活著。雖然這麼做還是差強人意,但也算是片方的妥協。

變種異煞

這部豆瓣TOP250排名238,評分8.7的科幻電影,講述了一個有著基因缺陷的人,渴望飛向太空,卻被捲入到一樁謀殺案的故事。

在原版結局裡,男主通過不懈努力,最終進入到夢想中的太空,並化為了塵埃。

但實際上它還有另一個隱藏結局,只不過看過的人極少。因為這個結局是索尼針對哺乳動物學家和細胞生物學家的試映,且只有一場。

在那一版結局中,影片列舉了世界偉人(他們都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生理缺陷)的照片,並附上字幕:如果基因工程真的採取優勝劣汰,那麼你絕不可能誕生。

逃出絕命鎮

這部電影最近可謂熱度不減,除了觀眾給出好評,影片本身也將恐怖片玩兒出了新花樣。

在今年的MTV頒獎禮上,該片的演員拿到“最佳潛力演員”、“最具喜感表演”,可謂票房榮譽雙豐收。

看過電影的觀眾應該知道,影片結尾,克裡斯的黑人朋友開著警車前來救駕,死裡逃生的克裡斯最終逃出了那個非法綁架、虐待黑人的魔窟。

然而在網上流出的第二版結局中,觀眾會發現,前來“營救”克裡斯的並非他的黑人兄弟,而是白人員警。看見倒地不起的白人女友,克裡斯被順理成章地判罪入獄。

這個灰色結局的黑暗程度與現實指向意義,絲毫不輸給公映版。

諜影重重三部曲

冷靜的頭腦、過人的格鬥技巧、酷炫吊炸天的打鬥場景、驚險刺激的追逐場面。

如果說《007》系列展現的是男人紳士、睿智的一面,《諜影重重》系列則展現了男人的機智與超強戰力。

但身為諜迷的你一定不知道,這個系列的前三部其實都有備用結局,目前網上能找到刪減版結局的,只有前兩部。

這當中,第二部被刪減的結局最惹人矚目,因為它交代了第三部中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原因:Bourne在雪地倒後被特工發現,並送去醫院。康復後的Bourne最後還是選擇了走自己的路,結果就消失在醫院裡面。

還記得第三部開場,Bourne出現在俄羅斯繼續逃離警方追逐的那場戲嗎?他為什麼會突然跑到那個國家?

因為這個結局說了,他會繼續調查絆腳石計畫,而追蹤的下個目的地,就是俄羅斯。

作為一位普通影迷,我當然希望能看到更符合導演意圖的電影。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電影導演,仍舊在為創作自主權的事兒和製片人、審查者撕逼。

▲徐浩峰因未獲得最終剪輯權而放棄導演署名。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有想法、敢做動作的電影也開始慢慢走進主流視野。

比如近期的《記憶大師》就是個例子,別忘了,員警也是人,他們也會犯錯。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逐步放開,我真心希望,因審查制度導致的雙結局電影,能夠越來越少。畢竟,觀眾也不是傻子,也不可能傻到善惡不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