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媒評美軍成功攔截洲際導彈:毫無新意 對中俄威脅不大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31日報導稱,美國軍方5月31日稱,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成功測試確保了五角大樓可以保護本國不受朝鮮和伊朗等國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侵擾。

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海軍中將吉姆·敘林說,

5月30日在太平洋上進行的測試擊落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這表明美國一直到2020年都有能力應對上述兩國發射的任何導彈。

俄羅斯《觀點報》網站5月31日發表題為《美國反導系統的新成果未必對俄羅斯構成重大威脅》的報導稱,“不可思議的成就”——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如此評價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的測試結果,該系統首次在太空發現並摧毀了“有洲際彈道導彈特性的目標”。

這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技術成果對俄美核戰略平衡意味著什麼呢?

GMD系統的任務是在太空摧毀洲際彈道導彈。美國人5月30日測試的正是對這種導彈的攔截,而不是飛行速度慢得多的中短程彈道導彈。部署在加州範登堡基地的GMD系統成功擊毀了從太平洋誇賈林環礁發射的仿洲際彈道導彈目標。

這種反導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鋪路爪”陸基固定式雷達或海基X波雷達發現洲際彈道導彈,

向GMD系統發送資訊,後者發射井基攔截導彈。攔截導彈在進入太空後分離出外大氣層殺傷飛行器(EKV),它在地面雷達和自身感測器的説明下鎖定目標,通過對頭撞擊摧毀目標。測試版GMD系統更新的,正是EKV的發動機。

如此看來,美國軍方的興奮是可以解釋的。從工程角度來看,在太空攔截洲際彈道導彈(更準確地說是其彈頭)確實是一項重大成就。

可以說,美國導彈技術專家完成了最難的任務——在速度極快的情況下(每秒10公里)從遠距離(幾千公里)擊中以航太標準來說很小的目標。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攔截不需要爆炸物——在這種速度下,即使是很小物體的撞擊也會釋放巨大能量,確保彈頭爆炸。不過,研發者必須確定攔截工具能穩定命中彈道目標,這需要多次試驗。

前俄空軍特種司令部防空導彈部隊指揮官謝爾蓋·哈特列夫強調:“現在談重大成就還為時過早,

需要在各種條件下進行多次試射。如果受到干擾和對抗,(攔截導彈的)射程和命中率可能降低50%。”

GMD系統的另一個問題是成本。美國軍備控制與不擴散研究中心專家菲力浦·科伊爾認為,這次試射只是“花費2.44億美元和3年時間邁出的一小步”。GMD系統的研發和裝備計畫總耗資恐超過400億美元。

還有一個認識這次試射的重要細節,

首先是對俄羅斯來說。該系統的目的僅僅是消除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核威脅,首先是朝鮮和伊朗。這與俄羅斯或中國沒有關係。GMD系統只能摧毀少量老式洲際彈道導彈——沒有配備現代化突防工具的單彈頭導彈。起初,有人曾試圖研製集束攔截導彈來對付分導式多彈頭導彈。但這項計畫被認為開支太大、難以實現,所以在2009年被取消。

前俄空軍副總司令艾捷奇·比熱夫指出:“美國人沒有搞出什麼新東西。”他認為,美國和俄羅斯一直都在進行反導系統試驗,這次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如此看來,GMD系統測試對俄羅斯並沒有多大危險。哈特列夫指出:“我們的導彈有干擾裝置和分導式多彈頭,這意味著,可以把這些成功試射變成小概率事件。”

報導稱,這些試射更像是特朗普對朝鮮的示威,就像向朝鮮半島派遣航母和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一樣,都是為了嚇唬平壤。

比熱夫認為,對美國領導人來說,安撫自己人、展示“我們對朝鮮試射導彈有回應”,也是這些測試的目的之一。

美軍5月30日從加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導彈,首次成功攔截一枚模擬洲際彈道導彈。(路透社)

”他認為,美國和俄羅斯一直都在進行反導系統試驗,這次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如此看來,GMD系統測試對俄羅斯並沒有多大危險。哈特列夫指出:“我們的導彈有干擾裝置和分導式多彈頭,這意味著,可以把這些成功試射變成小概率事件。”

報導稱,這些試射更像是特朗普對朝鮮的示威,就像向朝鮮半島派遣航母和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一樣,都是為了嚇唬平壤。

比熱夫認為,對美國領導人來說,安撫自己人、展示“我們對朝鮮試射導彈有回應”,也是這些測試的目的之一。

美軍5月30日從加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導彈,首次成功攔截一枚模擬洲際彈道導彈。(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