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年巨虧42億港元 失去援手的酷派拿什麼來拯救自己?

前日,酷派集團(02369)發佈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未經審核的業績,公告顯示,酷派集團去年實現收入約79.94億港元,同比減少45.5%;毛利約3.57億港元,同比減少77.54%;擁有人應占虧損42.10億港元,同比上年盈利23.25億港元轉虧。

相比2015年營收146.68億港元,酷派業績下滑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酷派曾於4月21日發佈公告,截至2017年3月31日經營虧損約為4.6億港元。預計2017年上半年的經營虧損會擴大到6億-8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經營虧損1.628億港元。

另外,根據2016年財報顯示,酷派失去一間附屬公司控制權的盈利約1.83億港元,

出售一間合營公司的投資虧損約18.37億港元,同時酷派宣佈股票將繼續停牌。

一份本就該在3月份發佈的年度財報卻姍姍來遲,雖然酷派官方解釋稱,延遲財報發佈的原因在於需要更多的時間核實財務資料。但這也間接說明了酷派財務狀況已不容樂觀。

這不禁讓F君想到不久前,酷派集團傳出將解約在國內校招的300余名應屆畢業生,解約費達90萬的事件。

當時甚至還曝出酷派HR與某位元應屆畢業生的聊天記錄,記錄中該HR提到“酷派業績一落千丈”、“一夜坍塌”以及“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諸如此類的關鍵字,讓酷派一度陷入輿論的泥沼。

雖然事後酷派集團出面回復表示,並沒有那麼多,但也間接承認了解約的事實,引得外界紛紛猜測。

酷派是否真的到了該HR所說的生死存亡之際?如今這份年度財報的到來,收入和毛利的大幅減少,

似乎正驗證了這一說法。

這家本在中低端市場和中興、華為、聯想並肩的酷派,如今卻因資金匱乏、市場份額不斷減少、缺乏核心競爭力,而被甩得老遠,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巨虧背後的原因

酷派去年一年出現如此巨額的虧損,最直接的原因在於,近兩年國際智慧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酷派所占的市場份額大幅下滑。

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酷派的全球市場份額就已經縮減至4%,

2016年在則是在僅剩的4%基礎上又出現了高達44%的下滑,市場份額進一步縮減。另有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披露,目前酷派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由鼎盛時期的前三倒退至2017年一季度的11位。

酷派CEO劉江峰固然胸中有丘壑,曾一手打造了華為榮耀,但酷派不比華為,華為有強大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作為支撐,酷派卻顯得相形見絀,無法為劉江峰提供施展才華的大舞臺,

連劉江峰自己都表示過“壓力山大”。

缺乏新鮮血液和造血能力的酷派,無法拿出一個令市場、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現有的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銷售收入規模下滑,再加上公司持續投入研發及市場銷售推廣活動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入不敷出,虧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雖然5月10日,酷派以線上的形式低調發佈了旗下新產品“酷玩6”,並於5月16日10點於京東首發。然而這款號稱能為用戶帶來“怪獸級遊戲體驗”的手機,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最終被淹沒在了三星S8、小米6以及堅果Pro的輿論聲中。

此外,酷派以往過度依賴運營商管道的補貼、線下管道發力不足、互聯網行銷乏力,也是導致酷派在手機廠商界的地位逐漸下跌,直至退居二線的主要原因。即使後來有了在中國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樂視幫助,但樂視本就落後的軟體補貼硬體的戰略打法,反而使酷派無法在消費者建立高端品牌的形象,失去了重新建立品牌形象的機會,得不償失。

當然,F君認為導致酷派走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在於,酷派在轉型的路上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一方面,2014年年底,酷派與360“牽手成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手打造了奇酷品牌,本以為通過此次合作借助360在移動互聯網與智慧軟體方面的潛質,能夠為酷派注入更多時尚元素和新鮮“血液”,以適應市場的變化,然而這一切卻最終以一場狗血的“撕逼”大戰結束。

而毀掉這場原本不錯的聯姻的第三者竟然是樂視,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酷派自己率先壞了行業規矩,無視合作夥伴360的想法,貿然引入樂視任其分走360的一杯羹。自此引發的信譽危機,導致酷派的股價一路下跌,酷派的轉型之路也開始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酷派將旗下的大神和ivvi兩個魅力子品牌抽掉,僅剩下酷派品牌本身,而且與樂視的合作並未得到當初預想的任何好處,相反地被納入樂視生態旗下之後,酷派失去了獨立權。最終大量的酷派高層離職,酷派管理體系大換血,再加上頻繁地戰略調整,對酷派集團長期成長造成的不利影響也使得酷派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這樣的結果,多多少少與樂視的另一個“難兄難弟”易到的經歷有些相似,前段時間易到高層集體離職的戲碼可不就是酷派與樂視的故伎重演?

“唇亡齒寒”

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的酷派,是否還有絕處逢生的機會?資金危機暫且得到緩解的樂視,是否會在關鍵時刻拉酷派一把?F君認為,難。

酷派缺乏互聯網基因,這在互聯網爆發的時代是註定要被淘汰的。當初樂視加入酷派,是在還沒曝出任何陷入資金鏈危機的負面消息的背景下。按照當時的情況,樂視的入股固然能夠幫助樂視彌補在互聯網管道的不足,為酷派提供充足的“彈藥”,幫助酷派重新搭建線上、線下管道,拓展市場。

雖然樂視今年迎來了融創孫宏斌的援手,但也只能稍獲紓解,樂視的財務危機還未解除。一方面樂視被36氪記者曝出欠債總額343億;另一方面被證實今年5月以來多次遭遇銀行“圍追堵截”。現在的樂視也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根本無暇顧及酷派的生死。

而且,很有可能酷派會被樂視從生態鏈的分支中割捨掉。自五月份賈躍亭被迫辭去董事長一職之後,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賈躍亭已經失去對樂視的部分控制權,尤其是在財務這一塊。

再加上孫宏斌在入局的時候也曾發表過意見稱,要將樂視手機等不盈利的業務視為邊緣化業務。如今孫宏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掌握了樂視各個生態鏈的生殺大權。

之前樂視入駐酷派的時候,賈躍亭曾表示“用未來定義未來,樂視+酷派,希望一兩年內能夠實現年銷量破1億台生態手機”。但是據瞭解,去年一年樂視用了洪荒之力,銷量也才僅僅達到2000千萬台,這樣的銷量水準,恐怕樂視手機生態很有可能會被孫宏斌判出局。

如此看來,樂視手機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麼為酷派這個“外戚”輸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現在樂視與酷派之間的關係可謂是“唇亡齒寒”,要想繼續生存,酷派就得想辦法自救。

有資料顯示,酷派目前已經持有7000多項專利,其中90%以上都與手機相關,這一數字超過了不少手機品牌。如若酷派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在專利和技術上的優勢,在互聯網管道上持續發力,儘快趕上時代的步伐,推陳出新完成轉型,或許還有機會贏回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一畝三分地。

並沒有掀起什麼風浪,最終被淹沒在了三星S8、小米6以及堅果Pro的輿論聲中。

此外,酷派以往過度依賴運營商管道的補貼、線下管道發力不足、互聯網行銷乏力,也是導致酷派在手機廠商界的地位逐漸下跌,直至退居二線的主要原因。即使後來有了在中國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樂視幫助,但樂視本就落後的軟體補貼硬體的戰略打法,反而使酷派無法在消費者建立高端品牌的形象,失去了重新建立品牌形象的機會,得不償失。

當然,F君認為導致酷派走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在於,酷派在轉型的路上出現了嚴重的戰略失誤。一方面,2014年年底,酷派與360“牽手成功”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手打造了奇酷品牌,本以為通過此次合作借助360在移動互聯網與智慧軟體方面的潛質,能夠為酷派注入更多時尚元素和新鮮“血液”,以適應市場的變化,然而這一切卻最終以一場狗血的“撕逼”大戰結束。

而毀掉這場原本不錯的聯姻的第三者竟然是樂視,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酷派自己率先壞了行業規矩,無視合作夥伴360的想法,貿然引入樂視任其分走360的一杯羹。自此引發的信譽危機,導致酷派的股價一路下跌,酷派的轉型之路也開始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酷派將旗下的大神和ivvi兩個魅力子品牌抽掉,僅剩下酷派品牌本身,而且與樂視的合作並未得到當初預想的任何好處,相反地被納入樂視生態旗下之後,酷派失去了獨立權。最終大量的酷派高層離職,酷派管理體系大換血,再加上頻繁地戰略調整,對酷派集團長期成長造成的不利影響也使得酷派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這樣的結果,多多少少與樂視的另一個“難兄難弟”易到的經歷有些相似,前段時間易到高層集體離職的戲碼可不就是酷派與樂視的故伎重演?

“唇亡齒寒”

處於生死存亡之際的酷派,是否還有絕處逢生的機會?資金危機暫且得到緩解的樂視,是否會在關鍵時刻拉酷派一把?F君認為,難。

酷派缺乏互聯網基因,這在互聯網爆發的時代是註定要被淘汰的。當初樂視加入酷派,是在還沒曝出任何陷入資金鏈危機的負面消息的背景下。按照當時的情況,樂視的入股固然能夠幫助樂視彌補在互聯網管道的不足,為酷派提供充足的“彈藥”,幫助酷派重新搭建線上、線下管道,拓展市場。

雖然樂視今年迎來了融創孫宏斌的援手,但也只能稍獲紓解,樂視的財務危機還未解除。一方面樂視被36氪記者曝出欠債總額343億;另一方面被證實今年5月以來多次遭遇銀行“圍追堵截”。現在的樂視也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根本無暇顧及酷派的生死。

而且,很有可能酷派會被樂視從生態鏈的分支中割捨掉。自五月份賈躍亭被迫辭去董事長一職之後,從一定意義上來講,賈躍亭已經失去對樂視的部分控制權,尤其是在財務這一塊。

再加上孫宏斌在入局的時候也曾發表過意見稱,要將樂視手機等不盈利的業務視為邊緣化業務。如今孫宏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掌握了樂視各個生態鏈的生殺大權。

之前樂視入駐酷派的時候,賈躍亭曾表示“用未來定義未來,樂視+酷派,希望一兩年內能夠實現年銷量破1億台生態手機”。但是據瞭解,去年一年樂視用了洪荒之力,銷量也才僅僅達到2000千萬台,這樣的銷量水準,恐怕樂視手機生態很有可能會被孫宏斌判出局。

如此看來,樂視手機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麼為酷派這個“外戚”輸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現在樂視與酷派之間的關係可謂是“唇亡齒寒”,要想繼續生存,酷派就得想辦法自救。

有資料顯示,酷派目前已經持有7000多項專利,其中90%以上都與手機相關,這一數字超過了不少手機品牌。如若酷派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在專利和技術上的優勢,在互聯網管道上持續發力,儘快趕上時代的步伐,推陳出新完成轉型,或許還有機會贏回在中國手機市場的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