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小軍人標識牌,裡面蘊含高科技,原來是這家研究所研發的

2013年11月,經中央軍委批准,軍委後勤保障部啟動軍人標識牌研製工作,經過技術攻關、聯合研製和在陸軍部隊小範圍試用,目前已完成相關產品的研製和聯調聯試。解放軍軍人保障標識牌系統共由主牌、無源副牌、有源副牌和應用系統組成。

主牌和無源副牌由金屬牌構成,上面刻有所屬人的姓名、軍銜、血型、編號;副牌內含晶片,可存儲讀取持有人身份等救治資訊。有源副牌類似一塊腕表,可以測量心律,發送呼救信號和所需補充物資資訊;軍人保障標識牌應用系統是一部類似手機的手持機,可以接收定位呼救信號。

早期的軍人標識牌用於記錄佩戴者所屬部隊番號、姓名、血型等相關身份資訊,雖然較為簡單,卻在戰場傷患救護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堪稱軍人在戰場上的“守護神”。軍人保障標識牌是由位於南京月牙湖畔的中國電科28所研製生產的,集軍人保障卡、電子傷票等應用於一體,

具備戰時身份識別、救治搜尋、體征監測、資訊服務等諸多功能。

此次投入試用的軍人保障標識牌系統由主牌、無源副牌、有源副牌和應用系統組成。以主牌為例,從表面上看就是一塊一面鐫刻文字資訊、一面是二維碼的金屬牌,但是用手持機掃一下二維碼,

有關標識牌佩戴者更加詳細的個人資訊、病史資訊等記錄就完整呈現出來。兩種副牌和應用系統也是渾身的高科技,使得戰場所需的軍人資訊更加全面和準確。其中的大資料系統可動態收集處理戰場上的受傷人員傷情體征資料、醫療救護人員和物資資訊等各類資料,極大提高了戰場救護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城東紫金山麓,始建於一九六四年,一九七八年由遼寧錦州遷至江蘇南京,是我國專業從事電子資訊系統技術研究、專案研製、裝備製造和服務的專業研究所,在電子資訊系統總體設計、軟體發展、配套設備研製和系統集成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

是我國電子資訊系統工程領域中專業門類齊全、設施先進的大型骨幹研究所,也是全國空管系統技術總體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