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袁紹陣營瞎搗亂的三股勢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文/寂寞的紅酒

袁紹是漢末時期的大軍閥,佔據有幽、並、青、冀四州,兵精糧足,人才濟濟,是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但袁紹勢力那麼大,卻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擊敗,隨後逐漸走向瓦解消亡。

強大的袁紹之所以會輸給曹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袁紹內部派系林立,爭鬥不休,互相拆臺。

袁紹集團內部分為三大派,河北派、汝穎派、南陽派。這三派在袁紹集團的興起和衰落都起到了重要影響。南陽派是跟隨袁紹最早的一派,從袁紹起家就跟著袁紹,

比如許攸、逢紀,是袁紹集團中的元老。後來袁紹奪了冀州,韓馥手下大部分投了袁紹,這些人主要來自韓馥的老家潁川,比如淳于瓊、郭圖、荀諶、辛毗、辛評等,他們形成了袁紹陣營中的潁川派。袁紹入主冀州後,為穩固在河北的勢力,又大肆拉攏和任用原先被韓馥壓制的河北人,他們形成了河北本土的河北派,代表人物有田豐、沮授、顏良、文醜、張郃等。

起初三派由於面臨公孫瓚、曹操等集團的威脅因此矛盾並不明顯,但隨著袁紹統一四州安定下來後,三派的矛盾開始激化。儘管袁紹看上去如日中天,勢力強大,但內部卻如一盤散沙,三派明爭暗鬥,勢如水火,很多前來投靠的人才認為袁紹不能成事,所以都走了,

比如荀彧和郭嘉。

儘管集團內部危機重重,但袁紹並未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反而一意孤行。他寵愛小兒子袁尚,為讓袁尚接班,他把有威脅的子侄派到各地做長官,袁譚主政青州,袁熙主政幽州,外甥高幹主政並州。南洋派跟隨袁紹最久,深知袁紹之心,

所以他們支持袁尚;而郭圖、辛評等潁川派害怕失勢所以支持長子袁譚,他們認為袁譚是嫡長子自然應該接班;而河北派則支持袁熙,因為袁熙本來就是袁紹為了安撫河北士族的人物,袁熙娶河北最大的士族甄家的女兒甄姬,河北士族當然要支持袁熙。

正是由於三派代表不同的利益,因此三派互相拆臺,鬥得不亦樂乎。田豐、沮授多次向袁紹提出良策都因遭到其他兩派破壞而流產,直接導致了袁紹在戰略上的失誤,造成了官渡之敗的惡果。而在官渡之戰中,關鍵人物許攸投曹也是三派內鬥的結果,因為掌管後方的審配揭發許攸家人犯法的事,逼得許攸不得不逃跑。袁紹集團人才不少,但一盤散沙,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遇上梟雄曹操要是能贏就怪了。

袁紹官渡之戰失敗後,袁紹不久就病逝了,袁紹集團很快分化,三派分別擁立自己支持的主公割據自立,被曹操各個擊破,輕而易舉的都給收拾了。

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遇上梟雄曹操要是能贏就怪了。

袁紹官渡之戰失敗後,袁紹不久就病逝了,袁紹集團很快分化,三派分別擁立自己支持的主公割據自立,被曹操各個擊破,輕而易舉的都給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