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一”特別約會:高牆內與爸爸愛的抱抱

■一位服刑犯人把一張合影悄悄放到了口袋裡。

一位穿著監獄服裝的父親陪女兒玩迷宮遊戲。

孩子在獄中與父親相聚,忍不住相擁而泣。

來自世界各地的83名孩子與74名爸爸在東莞監獄過兒童節

三歲半的女孩豆豆從未見過爸爸,兒童節當天,豆豆被爸爸抱在懷裡,爸爸寵溺憐惜的眼神一直未離開過女兒。

九歲的明華已經八年未拉過父親的手,兒童節當天,他與爸爸一起在充氣堡裡走迷宮、坐滑梯,玩得十分起勁。

在普通人眼中,父母陪伴過“六一”再尋常不過。但對於服刑人員的孩子來說,這是十分奢侈的事。6月1日,東莞監獄與東莞團市委聯合舉辦了“小手牽大手 獄園約定向前走”親情幫教活動,83名孩子與74名高牆裡的父親度過了不尋常的“六一”兒童節。

最遠的來自奈及利亞,最小的孩子只有三歲半,最多的一家是三個孩子。東莞監獄在一個月前向表現良好的服刑人員子女發出節日邀請,利用孩子“六一”假期來到監獄與爸爸一起過節。儘管6月1日東莞的氣溫高達33攝氏度,但仍比不上與爸爸相見的高漲熱情。

監獄精心安排了不同主題的親子互動活動。

在“走出迷宮”板塊中,爸爸先走入迷宮,孩子進去找到爸爸,父子合作克服路途障礙走出迷宮、走向光明;在“放飛夢想”板塊中,爸爸和孩子一起塗鴉,在風箏圖案上畫出一幅美景,並一起放飛風箏、放飛夢想、放飛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監獄長張貴靈表示,親情是治癒心靈的一劑良藥,父親與孩子在高牆內的特殊“六一”不僅能深化對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更好地發揮親情教育的感化作用,讓父親和孩子彼此激勵和鞭策,還能觸動孩子的心靈,增進孩子與父母的瞭解,並且讓孩子在未來人生路上,多一份對法律的認識和敬畏。

■本版采寫:新快報記者 黃瓊 通訊員 尹華飛 闞淼

■本版攝影:新快報記者 孫毅

故事1

她3歲半,出生後第一次被爸爸抱著

3歲半的豆豆和媽媽、奶奶一大早坐高鐵到深圳,再轉車到東莞,這是她出生後第一次見爸爸。

“半年前錯過了探監時間,爸爸只隔著窗戶看了她一眼。”李女士的丈夫因走私獲刑12年,在東莞監獄服刑,“他被抓的時候,我剛懷孕四個月”。

李女士本不打算帶豆豆到監獄看爸爸,“她會問很多問題,我不知道怎麼回答”。路上,豆豆一直問媽媽為什麼要坐車,要去哪兒。

監獄親子活動上,豆豆見到爸爸後自顧自地玩塗鴉,爸爸一直看著她,目光從未從女兒的身上離開,一會摸摸女兒的胳膊,一會問餓不餓,拆零食給女兒吃,兩個人一起給風箏塗鴉。

“在這裡最想的就是孩子,經常看她的照片,這回可以抱抱了。”豆豆爸爸眼睛濕潤著說,他將女兒抱在懷中,捨不得放下,“積極改造爭取早點出去,陪女兒一起成長”。

故事2

他5歲,“明年‘六一’還來這裡一起玩”

親子活動現場,有一座兩層樓高的充氣城堡,周圍是大大的五彩氣球,儼然一個小型遊樂場。有一項活動是孩子在迷宮裡找爸爸,然後小手拉大手走出迷宮,父子合作克服路途障礙走出迷宮、走向光明。

5歲的林林走進城堡一層的迷宮尋找爸爸,轉了幾圈終於找到了爸爸,林林高興地拉著爸爸的手爬上二層,父子倆坐著滑梯下來。

林林的爸爸阿強因為搶劫罪獲刑,2013年在東莞監獄服刑,還有餘刑12年。“進來時孩子才10個月,現在上幼稚園了。”阿強告訴記者,老婆和他離婚了,孩子現在由爺爺奶奶照顧。

今年快要過半了,林林還是第一次見爸爸,奶奶說林林去年和前年都不大想來看爸爸,“沒有人和他說什麼,小孩子就是對這個地方很抗拒,突然長大懂事了”。

林林告訴爸爸他在幼稚園最喜歡吃青菜,最喜歡哪位老師,“明年‘六一’還來這裡玩”。爸爸說他很想兒子,林林也說他很想爸爸,還跑到爸爸身邊親了一下爸爸。阿強激動地說,“謝謝監獄組織這次活動,不再隔著玻璃見,還能一起玩遊戲,真是太好了。”

故事3

他來自奈及利亞,“爸爸手把手教我放風箏”

來自奈及利亞的阿飛因販毒獲刑7年,還有餘刑1年10個月。他與來自俄羅斯的妻子在廣州相識,生了兒子多多。阿飛被抓時,多多剛出生沒多久。

“因為沒有領證,一直沒能會見。”阿飛的管教警官告訴記者,一直收不到妻兒的消息,阿飛入監後非常擔心妻子帶著孩子走了,無心改造。監獄方面與奈及利亞領事館聯繫,通過各方溝通解決了親情電話和會見的問題。

從此,阿飛就像換了一個人,“整個人都安定下來了,積極改造。”妻子每個月都會帶著兒子來看阿飛,這次舉辦“六一”幫教活動,管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飛,“他很重視親情”。

“六一”親子活動現場,阿飛和兒子一起給風箏塗上顏色,教兒子怎麼放風箏,一家人有說有笑。“So happy。”阿飛笑著說,爭取明年就出去,已經打算好了,和妻子一起做服裝外貿生意。

●說明:文中服刑人員和家屬均為化名。

“在這裡最想的就是孩子,經常看她的照片,這回可以抱抱了。”豆豆爸爸眼睛濕潤著說,他將女兒抱在懷中,捨不得放下,“積極改造爭取早點出去,陪女兒一起成長”。

故事2

他5歲,“明年‘六一’還來這裡一起玩”

親子活動現場,有一座兩層樓高的充氣城堡,周圍是大大的五彩氣球,儼然一個小型遊樂場。有一項活動是孩子在迷宮裡找爸爸,然後小手拉大手走出迷宮,父子合作克服路途障礙走出迷宮、走向光明。

5歲的林林走進城堡一層的迷宮尋找爸爸,轉了幾圈終於找到了爸爸,林林高興地拉著爸爸的手爬上二層,父子倆坐著滑梯下來。

林林的爸爸阿強因為搶劫罪獲刑,2013年在東莞監獄服刑,還有餘刑12年。“進來時孩子才10個月,現在上幼稚園了。”阿強告訴記者,老婆和他離婚了,孩子現在由爺爺奶奶照顧。

今年快要過半了,林林還是第一次見爸爸,奶奶說林林去年和前年都不大想來看爸爸,“沒有人和他說什麼,小孩子就是對這個地方很抗拒,突然長大懂事了”。

林林告訴爸爸他在幼稚園最喜歡吃青菜,最喜歡哪位老師,“明年‘六一’還來這裡玩”。爸爸說他很想兒子,林林也說他很想爸爸,還跑到爸爸身邊親了一下爸爸。阿強激動地說,“謝謝監獄組織這次活動,不再隔著玻璃見,還能一起玩遊戲,真是太好了。”

故事3

他來自奈及利亞,“爸爸手把手教我放風箏”

來自奈及利亞的阿飛因販毒獲刑7年,還有餘刑1年10個月。他與來自俄羅斯的妻子在廣州相識,生了兒子多多。阿飛被抓時,多多剛出生沒多久。

“因為沒有領證,一直沒能會見。”阿飛的管教警官告訴記者,一直收不到妻兒的消息,阿飛入監後非常擔心妻子帶著孩子走了,無心改造。監獄方面與奈及利亞領事館聯繫,通過各方溝通解決了親情電話和會見的問題。

從此,阿飛就像換了一個人,“整個人都安定下來了,積極改造。”妻子每個月都會帶著兒子來看阿飛,這次舉辦“六一”幫教活動,管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飛,“他很重視親情”。

“六一”親子活動現場,阿飛和兒子一起給風箏塗上顏色,教兒子怎麼放風箏,一家人有說有笑。“So happy。”阿飛笑著說,爭取明年就出去,已經打算好了,和妻子一起做服裝外貿生意。

●說明:文中服刑人員和家屬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