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代瓷器:世風的變革與轉折

明 成化 鬥彩雞缸杯

在276年明代歷史上,明憲宗朱見深往往被認為是一個“不合格的皇帝”。

與其先輩甚至子嗣相比,他都顯得懦弱而無所作為。但也有史學家指出,他的一些優秀特質被人們所忽略了,比如至情至孝、喜好讀書、熱愛藝術、寬恕而近乎無為而治。在他所統治的成化年間,社會與文化藝術領域中的諸多變化,推動明朝社會“從前期嚴肅冷酷到後期自由奔放的轉型”。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中國瓷器工藝的提升點

景德鎮自五代以來就是中國最重要的瓷器生產中心之一,明初承元制,繼續在景德鎮設瓷局,但尚無固定的禦窯廠,官窯和民窯都為朝廷燒制瓷器。在永樂及宣德年間,宮廷瓷器在工藝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紅釉瓷、白瓷、青花瓷都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峰。

永樂甜白瓷、永樂鮮紅釉、宣德祭紅釉、永宣青花,迄今仍是中國官窯瓷器中的珍品。宣宗登基後,開始在年號款前加上朝代,以強化皇權。同時,朝廷派人督造御用瓷器,禦窯廠正式誕生,此舉使中國傳統的官窯制度變成一種前所未有的官窯與禦窯並存的機制。

明 宣德 祭紅刻花蓮瓣紋鹵壺

由於專供皇室,皇帝對瓷器的干涉控制更強,禦窯廠的技術和生產力不斷提升。宣德青花發色蔚藍蒼翠,線條間往往有暈散現象,效果如同水墨畫。宣德青花上那些花卉、鳥蟲瓷繪與宋人花鳥風格上存在諸多類似,顯示出同期宮廷畫家和皇帝本人繪畫“以宋為宗”的藝術取向。

明 宣德 霽青刻花蓮瓣紋鹵壺

在此背景下,憲宗朱見深的即位可以說是中國禦窯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他治下,景德鎮禦窯廠成為了唯一的禦窯,壟斷了禦器生產。皇帝的支援促成了各地制瓷技術和工匠向景德鎮的彙集,當地瓷器品質由此飛速提升,推動成化時期的瓷器製造達到了頂峰,誕生了著名的成化青花和成化鬥彩。

明 宣德 嬌黃盤

明代世風的變革與轉折

明朝歷史前後呈現出截然的反差,前期的嚴肅冷酷到後期的自由奔放,令人印象深刻。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相信,導致這種轉變的諸多關鍵因素,正是發生在15世紀中葉至16世紀中葉,這也是自“唐宋變革期”之後由宋至清900多年歷史中意義非常的社會變革期。而成化時期正是這一變化的起點。

明 宣德 青花描紅雲龍紋合碗

從洪武到宣德,宮廷瓷器在材質、器型、紋飾方面的變遷,記錄了一個嚴肅樸素的古典時代的逐漸遠去。當蟋蟀罐、鳥食罐這些帶有賞玩性特徵的瓷器出現在宣德朝時,昭示著明代皇帝從重視外在事功到返回內心世界的轉換,一個日益注重精緻享受、傾心世俗趣味的新時代已經若隱若現。

明 永樂 翠青三系蓋罐

然而,相比宣宗時代的允文允武,重視外在事功,憲宗朱見深顯然更加注重內心世界的豐富,喜好世俗生活。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成化時期的瓷器似乎更具“現代性”。

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鏤空花熏

終其一生,朱見深周旋於自我、家庭與王朝使命之間。他倦怠皇帝這個工作,退而回到內心世界。他癡迷於藝術和情感,通往世俗化的生活,執著於一個普通人的愛好。(文匯報 徐維欣 圖片為網路配圖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洗

這也是自“唐宋變革期”之後由宋至清900多年歷史中意義非常的社會變革期。而成化時期正是這一變化的起點。

明 宣德 青花描紅雲龍紋合碗

從洪武到宣德,宮廷瓷器在材質、器型、紋飾方面的變遷,記錄了一個嚴肅樸素的古典時代的逐漸遠去。當蟋蟀罐、鳥食罐這些帶有賞玩性特徵的瓷器出現在宣德朝時,昭示著明代皇帝從重視外在事功到返回內心世界的轉換,一個日益注重精緻享受、傾心世俗趣味的新時代已經若隱若現。

明 永樂 翠青三系蓋罐

然而,相比宣宗時代的允文允武,重視外在事功,憲宗朱見深顯然更加注重內心世界的豐富,喜好世俗生活。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成化時期的瓷器似乎更具“現代性”。

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鏤空花熏

終其一生,朱見深周旋於自我、家庭與王朝使命之間。他倦怠皇帝這個工作,退而回到內心世界。他癡迷於藝術和情感,通往世俗化的生活,執著於一個普通人的愛好。(文匯報 徐維欣 圖片為網路配圖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 永樂 青花花卉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