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30年我國將有3100萬中風病人,這些都可能是前兆

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隴德曾表示:“目前我國中風患者1100萬,到2030年,將有3100萬中風病人。中風將成為國民致死第一位的疾病,這將意味著要面對的不僅是早死,

而是會造成大量病人因中風致殘。”

中風也被稱作卒中,都屬於中醫的稱呼。西醫上,中風被稱為缺血性卒中,或腦梗死。

中風(卒中、缺血性卒中、腦梗死)多見於45~70歲中老年人,是由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

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4000萬人死於腦梗塞,僅中國就有300萬!全國由於腦梗塞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喪失勞動能力的病人已經突破2000萬,居各種死因首位。

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趙海康主任介紹,依據發病機制的不同,中風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等主要類型。其中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

約占全部腦梗死的 60%,因而通常所說的‘腦梗死’實際上指的是腦血栓形成。

面對疾病,我們不能太過被動,更不能忽視疾病直到已經患病才去認識疾病。中風這類容易致死,極易致癱的疾病更是應該早做了結,盡可能減小疾病的帶來的嚴重後果。

那麼,在中風之前,會有哪些前兆預示呢?

瞬間失明或視力模糊

瞬間失明或視力模糊是由於大腦後動脈變窄,供血不足,影響了枕葉的視覺中樞。瞬間失明或視力模糊一般持續時間很短(僅幾秒鐘)但也有少數可達數分鐘。

突然感到天旋地轉

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是由於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影響平衡器官(小腦)。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可,往往是同眼睛看到雙重物像(複視)、耳鳴一起出現,

表現為搖晃不定、站立不穩,甚至暈倒在地。

睡眠失常

睡眠失常是由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由延髓向上經腦橋、中腦和丘腦下後部的網狀啟動系統(警覺系統)和大腦皮層。睡眠失常可表現為如睡眠增多,整日昏昏沉沉睡不夠,對答無誤,但隨後又入睡,疲倦乏力。

短暫說話困難

短暫說話困難是由於大腦中動脈供血不足,影響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

短暫說話困難可表現為與人交談或作報告時,突然出現短暫說話困難,好象嘴裡被人塞進了棉花似的;也可表現為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

注意力、記憶力異常

注意力、記憶力異常是由於雙側額葉精神和智力功能區供血不足。注意力、記憶力異常可表現為突然發生性格、行為、智慧等方面反常,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和理解力減退,記憶力欠缺等。比較常見的有,近記憶力障礙、精神萎靡、沉默寡言、情緒不穩、性情孤僻、輕浮愚蠢、表情淡漠、抑鬱焦慮、幼稚滑稽、暴躁狂亂等。

麻木

麻木是由於頸內動脈系統對大腦半球供血不足,影響了對側的皮層—脊髓通路。麻木可表現為一側顏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無力、持物不穩,碗筷落地、嘴角低垂、流口水等。

頭痛

頭痛多作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溢血患者先兆,可能是由於血壓突然升高。頭痛具體可表現為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或頭痛形式和平常完全不同,如頭痛由全頭痛變為局限性頭痛,間歇性頭痛變為持續發作,或伴有噁心嘔吐。

趙海康主任提醒:中風是臨床常見致殘甚至致死的疾病之一,因此,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瞭解其早期症狀有助於減小疾病的危害,希望本文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近記憶力障礙、精神萎靡、沉默寡言、情緒不穩、性情孤僻、輕浮愚蠢、表情淡漠、抑鬱焦慮、幼稚滑稽、暴躁狂亂等。

麻木

麻木是由於頸內動脈系統對大腦半球供血不足,影響了對側的皮層—脊髓通路。麻木可表現為一側顏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無力、持物不穩,碗筷落地、嘴角低垂、流口水等。

頭痛

頭痛多作為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溢血患者先兆,可能是由於血壓突然升高。頭痛具體可表現為難以忍受的局限性頭痛,或頭痛形式和平常完全不同,如頭痛由全頭痛變為局限性頭痛,間歇性頭痛變為持續發作,或伴有噁心嘔吐。

趙海康主任提醒:中風是臨床常見致殘甚至致死的疾病之一,因此,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視,瞭解其早期症狀有助於減小疾病的危害,希望本文能對讀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