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嚴”減持新規落地 或許難改“慢熊”格局

記者 劉禮文 文 法鑫 攝

在這兩天的資本市場上,讓股民少吃點“套路”的減持新規無疑是最惹眼的焦點。不過,當我們還在討論“減持新規行情”能持續多久時,A股在本週三勉強維持收紅之後,

昨日又立馬上演了“分裂”“閃崩”的慘劇,兩市近百股跌停。難道說好的“紅包”行情就此打住啦?

5月27日,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新規,隨後,上交所、深交所也分別發佈了相關實施細則。這距離2016年1月7日證監會發佈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尚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減持新規及細則的變化主體內容大致包括擴大覆蓋物件、修改減持比例限制、修改大宗交易“過橋減持”條款、減持應提前披露等七個方面,

劍指市場深惡痛絕的減持亂象。

就上市公司的減持行為而言,新規一經落地效果則立竿見影。近日,有的公司急忙公告股東此前已完成的減持動作,有的公司股東正在或將採取“小步行進”的減持節奏,還有的公司股東調整了減持計畫。

那麼,緣何這個“史上最嚴”的減持新規卻沒能改變A股的弱勢格局呢?新規對整個市場的利好是否更體現在中長期呢?對此,

我們邀請了中航證券資深投顧季菲菲、浙大管理學院財務與會計系教授姚錚、華僑基金海外投行部總經理夏偉奇三位嘉賓進行瞭解讀。

浙大管理學院財務與會計系教授姚錚

據說減持新規更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那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季菲菲:此時出臺減持新規是有必要的,因為2017年—2018年的定增解禁量將是史無前例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在今年第三季度,若不對解禁減持加以控制,會直接造成股市供需面的失衡。因而,減持新規的出臺,是直接對股市供需面形成有力的引導,並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姚錚:此次監管的核心是“杜絕清倉式的減持、過橋減持,

嚴格控制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堵住了之前的監管漏洞。對市場來說,措施的出臺會極大地消除一級半、二級市場這兩個領域的套利空間。例如,新規中提出“董監高辭職的,仍須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轉讓的限制性規定”,這有利於規避“惡意減持”行為。

夏偉奇:國內投資者主要有三大類:散戶、機構和產業資本,產業資本又包括大小股東、董監高等。三大類股東之間的資金量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異,

而一些產業投資的投資者常常通過玩高拋低吸的遊戲,從二級市場中套利,賺得盆滿缽滿,這嚴重損害了廣大的散戶投資者利益。因此,此次新規主要是為了規避股東投資者的違規套利行為。

華僑基金海外投行部總經理夏偉奇

新政緣何未能改變A股的震盪格局?長期來看,是否將改變市場的投資風格?

季菲菲:短期來看,這確實對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由於“大小非”事實上不是近期市場走弱的主因,市場預期仍由政策主導,加強金融監管、強化金融去杠杆,緊縮市場流動性主調也未改變,A股仍面臨日交易量萎縮,風險偏好受壓的局面。這從昨日最後的尾盤以及本週三的交易行情可見。

與此同時,新規也無法改變中期市場的盈利趨勢,更多地是一次呵護市場的行為,因而其實新規並不能改變市場的“慢熊”格局。所以,儘管新規限制了“大小非”的減持流出,但他們也喪失了偏好成長的增量資金的外延式成長,因而小盤股比較難有持續的風格優勢。股價中期還是更多地受到盈利預期、資金偏好、市場利率水準的影響因素。

姚錚:對於比較依賴並購增長的成長股而言,僅僅靠“講故事”而不能兌現業績的偽成長標的將面臨資金不斷出逃的壓力,其估值也將因流動性的匱乏而被持續壓低。

減持週期的拉長也將導致一部分資金的投資風格發生變化,參與定增的資金必須考慮更長的退出週期,從而引導資金形成長期投資、價格投資的投資風格。投資者在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同時,也要避免踩雷“假成長股”,要更注重個股的基本面,分析公司自身價值。

夏偉奇:中長期來看,新規將對A股市場的流動性有所限制。新規明顯限制了大股東和特定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的能力,增加了減持過程的透明度,這直接降低了潛在賣盤規模。與此同時,也不排除為了繞開監管,會有更多代持機構出現,以確保持股份額不超過5%。

而就股民來說,如果不嚴格執行股市的一些基本制度,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思路不改變,中小投資者最終還是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

中航證券資深投顧季菲菲

除了A股二級市場外,新規還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財生活?

季菲菲:新規對理財生活會有一定直接的負面影響。新規後,2017年下半年首發和定增競價解禁資金或將下滑八成以上。減持新規出臺前,2017年6—12月首發和定增累計解禁資金為1.53萬億元,其中定增解禁資金9084億元。由於減持新規對大宗交易和協定轉讓減持量及受讓方股份轉讓的時間等方面的限制,預計將顯著降低這兩類交易的活躍度。

姚錚:除了定增基金外,新規之下,PE基金也將由於短期無法套現、收回週期延長而受影響。新規除了對大股東減持行為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之外,也將限制減持的範圍擴大到所有在企業上市前即持有其股份的“特定股東”,也正是這項適用範圍的規定將PE/VC行業納入影響範圍內。隨著新規對私募股權機構的資金退出週期變長,也提高了創業投資基金的資金募集難度。

夏偉奇:另外Pre-IPO短週期投資熱度或許將降溫。隨著去年11月以來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Pre-IPO投資熱度不斷高漲,目前IPO從受理到過會的週期一般在20個月左右,且近期呈縮減之勢。而減持新規的出臺將使得此類投資者,尤其是持股5%以上大股東的投資週期明顯拖長,Pre-IPO短週期投資熱度料將降溫,而Pre-IPO入股時的估值溢價也將相應下滑。

新政緣何未能改變A股的震盪格局?長期來看,是否將改變市場的投資風格?

季菲菲:短期來看,這確實對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由於“大小非”事實上不是近期市場走弱的主因,市場預期仍由政策主導,加強金融監管、強化金融去杠杆,緊縮市場流動性主調也未改變,A股仍面臨日交易量萎縮,風險偏好受壓的局面。這從昨日最後的尾盤以及本週三的交易行情可見。

與此同時,新規也無法改變中期市場的盈利趨勢,更多地是一次呵護市場的行為,因而其實新規並不能改變市場的“慢熊”格局。所以,儘管新規限制了“大小非”的減持流出,但他們也喪失了偏好成長的增量資金的外延式成長,因而小盤股比較難有持續的風格優勢。股價中期還是更多地受到盈利預期、資金偏好、市場利率水準的影響因素。

姚錚:對於比較依賴並購增長的成長股而言,僅僅靠“講故事”而不能兌現業績的偽成長標的將面臨資金不斷出逃的壓力,其估值也將因流動性的匱乏而被持續壓低。

減持週期的拉長也將導致一部分資金的投資風格發生變化,參與定增的資金必須考慮更長的退出週期,從而引導資金形成長期投資、價格投資的投資風格。投資者在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的同時,也要避免踩雷“假成長股”,要更注重個股的基本面,分析公司自身價值。

夏偉奇:中長期來看,新規將對A股市場的流動性有所限制。新規明顯限制了大股東和特定股東在二級市場減持的能力,增加了減持過程的透明度,這直接降低了潛在賣盤規模。與此同時,也不排除為了繞開監管,會有更多代持機構出現,以確保持股份額不超過5%。

而就股民來說,如果不嚴格執行股市的一些基本制度,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和思路不改變,中小投資者最終還是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

中航證券資深投顧季菲菲

除了A股二級市場外,新規還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財生活?

季菲菲:新規對理財生活會有一定直接的負面影響。新規後,2017年下半年首發和定增競價解禁資金或將下滑八成以上。減持新規出臺前,2017年6—12月首發和定增累計解禁資金為1.53萬億元,其中定增解禁資金9084億元。由於減持新規對大宗交易和協定轉讓減持量及受讓方股份轉讓的時間等方面的限制,預計將顯著降低這兩類交易的活躍度。

姚錚:除了定增基金外,新規之下,PE基金也將由於短期無法套現、收回週期延長而受影響。新規除了對大股東減持行為進行更嚴格的限制之外,也將限制減持的範圍擴大到所有在企業上市前即持有其股份的“特定股東”,也正是這項適用範圍的規定將PE/VC行業納入影響範圍內。隨著新規對私募股權機構的資金退出週期變長,也提高了創業投資基金的資金募集難度。

夏偉奇:另外Pre-IPO短週期投資熱度或許將降溫。隨著去年11月以來新股發行節奏的加快,Pre-IPO投資熱度不斷高漲,目前IPO從受理到過會的週期一般在20個月左右,且近期呈縮減之勢。而減持新規的出臺將使得此類投資者,尤其是持股5%以上大股東的投資週期明顯拖長,Pre-IPO短週期投資熱度料將降溫,而Pre-IPO入股時的估值溢價也將相應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