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陳富昌:讓農村娃變身“科技達人”

陳富昌。 肖祖華 攝

湖南日報記者 戴勤 肖祖華

通訊員 曹良海

他,年滿60歲準備退休時,因在基礎教育領域貢獻突出,被批准延遲到65歲退休。2011年,他又獲返聘,義務從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40餘年來,他輔導中小學生完成的170餘個專案獲國家、省及邵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360餘個項目獲得全國校園文化、青少年藝術成果獎。

他,孜孜不倦播撒科技星火,伏櫪吐哺培育一代代新苗。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隆回縣金石橋鎮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陳富昌。

5月31日,記者走近這位元古稀老人,聆聽他的動人故事。

農村科技教育的“拓荒牛”

陳富昌出生於1945年,高中畢業後放棄進大學深造的機會,回到家鄉金石橋鎮洞下小學,拿起了教鞭。

陳富昌立志改變家鄉面貌,從1976年起,他帶領學生到學校農場搞良種試驗。從此,他便成了農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癡人”。

“當時,農村的科技教育還是一片荒漠,他就是那頭拓荒牛。” 陳富昌的同事、退休在家的洞下小學校長羅崇偉說。

得益于陳富昌老師的良種試驗,學校農場年年豐收。特別是1982年,陳富昌帶領學生潛心鑽研還處於實驗階段的雜交水稻,創下畝產725公斤的佳績。他把農場的收入全部用於減免學生學雜費用,自己分文不取。

農村溫飽問題解決後,陳富昌又帶領學生把科研重點放在農副產品種植和深加工上,並結合生產,在勞動中尋找創作靈感,引導學生開展小製作、小發明。

沒有科研經費,陳富昌每年拿出自己四分之一的工資,資助學生搞創作發明。他還放棄節假日休息,帶領學生考察隆回北面山區的植物資源,進行野外生態調查。因過度勞累,他患上嚴重的胃潰瘍、胃出血、結腸炎、腎結石等疾病,2003年至2008年5年間,曾3次到湘雅醫院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他仍堅持修改學生的科技發明方案和實驗論文。

從1980年起,陳富昌連續38年帶領學生參加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年年獲獎。在他精心輔導下,金石橋鎮中小學生科技發明創新成績卓著,金石橋鎮中學被評為省智慧財產權科普示範學校,洞下小學先後被評為省科技活動示範基地、省十佳科技創新學校。

和年輕人一樣充滿激情

在洞下小學陳列室裡,記者見到了“封閉式衛生方便撮箕”“果樹高處摘果器”等農用工具。“這些都是陳老師輔導學生搞的發明創作。

他72歲了,還和年輕時一樣充滿激情,輔導學生創作。” 洞下小學校長羅偉介紹。

如今,獲返聘的陳富昌不僅擔負起金石橋鎮23所中小學校的科技輔導工作,還負責全縣青少年科技推廣工作。近5年來,他的足跡踏遍全縣所有鄉鎮學校,先後為隆回九中、隆回二中等學校師生上科學技術課1000餘課時。

金石橋鎮金橋小學的張夢君就是在陳富昌指導下,成長起來的一名科技教育者。2014年,張夢君輔導學生製作老人按摩椅,從選題到構思,從設計圖紙到樣品製作,陳富昌全程參與,悉心指導。張夢君說,圖紙設計出來後,她把樣品製作交給電焊師傅,自己當“甩手掌櫃”。陳老師知道後,嚴肅批評了她,拉著她呆在電焊師傅家裡,指導樣品製作。在當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該專案獲得邵陽市一等獎。

如今,張夢君已輔導學生4次參加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次都有收穫。張夢君說:“陳老師就是我們的引路人,我們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前進的。”

■點評

一位鄉村科技教育工作者40余載堅守,撒下科技的星星之火,科技教育的荒漠變得滿園芬芳。

陳富昌的實踐證明,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勤耕耘,農村科技教育大有可為,照樣能取得豐碩成果。

2014年,張夢君輔導學生製作老人按摩椅,從選題到構思,從設計圖紙到樣品製作,陳富昌全程參與,悉心指導。張夢君說,圖紙設計出來後,她把樣品製作交給電焊師傅,自己當“甩手掌櫃”。陳老師知道後,嚴肅批評了她,拉著她呆在電焊師傅家裡,指導樣品製作。在當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該專案獲得邵陽市一等獎。

如今,張夢君已輔導學生4次參加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次都有收穫。張夢君說:“陳老師就是我們的引路人,我們是站在他的肩膀上前進的。”

■點評

一位鄉村科技教育工作者40余載堅守,撒下科技的星星之火,科技教育的荒漠變得滿園芬芳。

陳富昌的實踐證明,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勤耕耘,農村科技教育大有可為,照樣能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