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一專欄|警惕兒童營養不良的另一種形式:超重和肥胖

現在的父母把孩子的“智商”發育和“情商”培養看得很重,

而對於孩子營養觀念的養成則關注較少。實際上,健康是孩子各方面發展的基礎,而良好的營養又是健康的基礎。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前,記者採訪了營養方面的專家,他們認為,孩子應從小養成良好的營養意識和習慣,這樣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孩子中存在多種形式營養不良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趙文華研究員告訴記者,營養與健康所有一套系統,

可監測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每10年會發佈一次相關資料,最近的資料是2015年發佈的。從資料來看,近年來,我國兒童少年營養狀況總體得到了明顯改善,表現在平均身高和體重增加、貧血率下降等方面。但我國兒童少年中仍存在著多種形式的營養不良。

趙文華介紹說,一是營養不足,多表現為身高生長遲緩或消瘦。2012年,我國6~17歲兒童少年的生長遲緩和消瘦的比例分別是3.2%正式發佈。

基於《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此次由多部門聯合編寫的《提示》,圍繞“瞭解和認識食物,學習營養健康知識”“一日三餐,吃好早餐”“經常運動,防控超重與肥胖”“食物多樣,穀類為主,葷素、粗細搭配”“保證奶類攝入,經常吃豆類”“每天足量喝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合理選擇零食”“珍惜食物,不浪費食物”共計八條內容,分別進行詳細說明,旨在進一步貫徹《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16)》,

引導學生健康、合理地飲食,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

《提示》中提到,學齡時期是學習營養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營養健康素養的關鍵時期。學齡兒童應積極學習營養健康知識,瞭解和認識食物及食物對健康的影響,學會選擇食物、烹調和合理膳食的生活技能;提高營養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