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區塊鏈+跨境支付賽道添新選手,電驢之父Jed McCaleb與Palantir前主管聯合成立基於Stellar網路的Lightyear.io

埃森哲報告顯示,每年有100億到150億筆交易通過銀行進行跨境支付,總體交易規模在25萬億到30萬億之間。

當前跨境支付主要依靠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體系完成,不同銀行、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易規則不同,

合規繁複,完成一筆跨境支付往往需要數天時間,摩擦性成本高。

打破速度緩慢的集中式專有系統,通過分散式帳本打造開放、全球通用的支付協定,讓機構實現交易,是許多區塊鏈開發者的目標。

據麥肯錫測算,區塊鏈技術可以將跨國交易的成本從每筆26美元降低到15美元。高盛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區塊鏈技術將為資本市場每年節約60億美元的成本。

跨境清算因此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最有價值的應用場景之一。

麥肯錫報告顯示,跨境支付交易量占不到全球支付的20%,但是它所帶來的交易費占到了全球支付交易費的40%

Stellar.org是Ripple的創始人、eDonkey創始人Jed McCaleb發起的分散式帳本專案,可用于建立數位貨幣和法定貨幣之間傳輸的去中心化閘道。

同時,Stellar.org也是Stripe支援的非營利性組織。

開放的全球支付體系,是Stellar最重要的應用方向。

在Stellar進行跨境支付的原理與其他分散式帳本的原理類似:一方發起支付請求之後,錨點(Anchor,可以是銀行、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等機構)將對交易者雙方進行KYC、AMC等檢驗,在Stellar網路上完成資金數位化,Stellar將自動搜索網路內的外匯掛單,找到最佳兌換路徑,由做市商在Stellar上進行換匯,

之後完成從一方到另一方的資金轉移。

不過,Stellar不局限於銀行間結算,更主張多樣化的用戶和場景,如跨國企業財務管理、手機錢包轉帳、個人/企業匯款等等。

當然,基於Stellar網路,可開發針對不同場景的應用,36氪曾報導過基於Stellar開發的咖啡供應鏈管理專案Bext360,還有以Stellar為底層區塊鏈技術研發清算支付系統和區塊鏈交易所的創業項目複雜美,複雜美還與海航海平線落地了基於區塊鏈撮合系統的票據服務應用“海票匯”。

目前Stellar.org覆蓋的地區包括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中國、奈及利亞、迦納、印度、荷蘭、法國、德國等。

非洲和東南亞市場是Jed重點關注的市場,他認為,在中國美國等國家,支付業務已經非常成熟,但是非洲和東南亞國家,還有過半人群得不到銀行的服務,這一業務痛點為Stellar提供快速切入的機會。

Jed同樣重視中國市場,中國的國際支付匯兌業務體量之大讓人不容忽視。

為此,Stellar在中國安排了一位全職合夥人。而且在今年5月份,Stellar與國內製造業巨頭推出的萬向區塊鏈達成合作,萬向區塊鏈旗下萬雲BaaS為Stellar提供面向企業的API介面,企業可以利用Stellar的服務並開發新的應用。

Stellar作為底層技術,距離企業應用還有研發的落地距離,為此,Jed與Palantir前主管Brit Yonge在今年5月共同創立了Lightyear.io,後者將使用Stellar的開放式金融協定,搭建金融機構和不同支付網路的支付體系,未來可實現3~5秒內的即時結算。

Lightyear.io成立之後,Stellar.org將專注於管理開源項目以及流明幣的分配計畫,Lightyear.io會提供更大範圍的服務,包括全球合作夥伴整合、Stellar網路的市場行銷與分銷等等。

Jed McCaleb曾于2012年創立Ripple,離開Ripple之後,Jed在2014年創立了Stellar。

同樣是分散式帳本,Jed認為,Stellar與Ripple相比,存在以下不同:1/ Ripple主要服務與銀行間清結算,而Stellar服務於機構間清結算,Jed認為,Stellar的服務可以在小公司上得到更好的實踐;2/Ripple是共有鏈,而Stellar兼有公有鏈和私有鏈;3/Ripple是盈利性組織,而Stellar是非營利性組織;4/技術上來說,Jed表示,他們重寫了原始程式碼,Stellar有更強的可靠性;5/Ripple的貨幣瑞波幣掌握在發行者手中,而Stellar的代幣流明幣(Lumen)是面向用戶的。

市場上主流的分散式帳本還有Ripple、Hyperledger Fabric、Ethereum、Chain、R3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測試的跨境支付系統有Corda(R3)、超級帳本(Hyperledger)、Ripple、SnapCard(比特幣區塊鏈)等。

在區塊鏈+支付結算體系,R3 CEV是相對領先的聯盟。

R3 CEV已經吸引了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在內的42家銀行參與。R3於今年5月份完成1.07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者包括日本SBI集團、英國滙豐銀行以及巴西的布拉德斯科銀行等,這也是區塊鏈領域融資金額最大的一輪投資。

眾多分散式帳本+跨境支付專案有共同的目標,就是顛覆的是目前市場上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主導的跨境支付模式。

在傳統跨境支付模式中,銀行在日終對支付交易進行批量處理,加上銀行需要人工對賬,一筆跨境支付往往需要數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SWIFT是一家金融報文傳送服務機構,對接了全球超過1.1萬家銀行、證券機構和企業使用者,採用代理銀行模式。

面對區塊鏈的躍躍欲試的衝擊,SWIFT也沒有坐以待斃。

5月23日,SWIFT宣佈退出新的跨境支付Tracker,實現國際支付的即時查詢。Tracker也是SWIFT在2016年年初啟動的全球支付創新專案(GPII, 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 Initiative)的基礎。通過Tracker提供的服務,一筆跨境支付的是將將縮短至十幾分鐘,並且可以即時追蹤和查詢。

SWIFT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區塊鏈+跨境支付項目的狙擊。

基於原有的成員網路,SWIFT有更豐富的可轉化客戶資源池以及更強的行業公信力。截止到2017年1月,已經有20家全球交易銀行上線使用,超過110家銀行承諾使用SWIFT GPI,其中包括50家全球主流銀行,業務量占全球跨境支付業務總量的70%。

對於Stellar.org和Lightyear.io等項目來說,無摩擦的跨境支付體系是令人期待的遠方,擺在眼前的,還有技術難題、決策容忍度以及原有支付系統巨頭等等必須直面的幾座大山。

『本文頭圖來自: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

未來可實現3~5秒內的即時結算。

Lightyear.io成立之後,Stellar.org將專注於管理開源項目以及流明幣的分配計畫,Lightyear.io會提供更大範圍的服務,包括全球合作夥伴整合、Stellar網路的市場行銷與分銷等等。

Jed McCaleb曾于2012年創立Ripple,離開Ripple之後,Jed在2014年創立了Stellar。

同樣是分散式帳本,Jed認為,Stellar與Ripple相比,存在以下不同:1/ Ripple主要服務與銀行間清結算,而Stellar服務於機構間清結算,Jed認為,Stellar的服務可以在小公司上得到更好的實踐;2/Ripple是共有鏈,而Stellar兼有公有鏈和私有鏈;3/Ripple是盈利性組織,而Stellar是非營利性組織;4/技術上來說,Jed表示,他們重寫了原始程式碼,Stellar有更強的可靠性;5/Ripple的貨幣瑞波幣掌握在發行者手中,而Stellar的代幣流明幣(Lumen)是面向用戶的。

市場上主流的分散式帳本還有Ripple、Hyperledger Fabric、Ethereum、Chain、R3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測試的跨境支付系統有Corda(R3)、超級帳本(Hyperledger)、Ripple、SnapCard(比特幣區塊鏈)等。

在區塊鏈+支付結算體系,R3 CEV是相對領先的聯盟。

R3 CEV已經吸引了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在內的42家銀行參與。R3於今年5月份完成1.07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者包括日本SBI集團、英國滙豐銀行以及巴西的布拉德斯科銀行等,這也是區塊鏈領域融資金額最大的一輪投資。

眾多分散式帳本+跨境支付專案有共同的目標,就是顛覆的是目前市場上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主導的跨境支付模式。

在傳統跨境支付模式中,銀行在日終對支付交易進行批量處理,加上銀行需要人工對賬,一筆跨境支付往往需要數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SWIFT是一家金融報文傳送服務機構,對接了全球超過1.1萬家銀行、證券機構和企業使用者,採用代理銀行模式。

面對區塊鏈的躍躍欲試的衝擊,SWIFT也沒有坐以待斃。

5月23日,SWIFT宣佈退出新的跨境支付Tracker,實現國際支付的即時查詢。Tracker也是SWIFT在2016年年初啟動的全球支付創新專案(GPII, 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 Initiative)的基礎。通過Tracker提供的服務,一筆跨境支付的是將將縮短至十幾分鐘,並且可以即時追蹤和查詢。

SWIFT這一舉動無疑是對區塊鏈+跨境支付項目的狙擊。

基於原有的成員網路,SWIFT有更豐富的可轉化客戶資源池以及更強的行業公信力。截止到2017年1月,已經有20家全球交易銀行上線使用,超過110家銀行承諾使用SWIFT GPI,其中包括50家全球主流銀行,業務量占全球跨境支付業務總量的70%。

對於Stellar.org和Lightyear.io等項目來說,無摩擦的跨境支付體系是令人期待的遠方,擺在眼前的,還有技術難題、決策容忍度以及原有支付系統巨頭等等必須直面的幾座大山。

『本文頭圖來自: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