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為的長沙宣言

多年之後,生態夥伴終將記得2017年的長沙,不是湘江北去的橘子洲頭,也不是傳承千年的嶽麓書院。在此地,華為發佈《雲生態長沙宣言》,基本明確了其公有雲戰略,更明確了生態是公有雲戰略的根基。

由此,生態夥伴打開了另一扇市場。

公有雲戰略呼之已出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期間,三項關鍵資訊頗受關注:華為已成立公有雲Cloud BU;首次將“生態”升級為戰略層面;在公有雲市場,華為將堅持一貫的邊界。

據輪值CEO徐直軍透露:2017年,華為已成立專門面向公有雲市場的Cloud BU,

並增加投入2000人。在基礎設施方面,華為公有雲平臺已在全國建立五大區域中心,30+個城市節點,實現高速網路互聯,提供10大類、54款服務。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期間,輪值CEO徐直軍發表 “讓我們一起擁抱公有雲,共建雲生態”的主題演講。

明確了華為公有雲戰略,更明確了生態夥伴在戰略中的地位。

同時,華為將聚焦重點行業,發展應用開發、應用遷移、雲服務銷售等三類合作夥伴,並向合作夥伴開放華為“獨有”的軟體發展能力、原生應用開發、視頻/通信能力等。此外,2017年,華為還將發展10~20家同舟共濟型合作夥伴。

生態是雲平臺的基礎

分析以上關鍵資訊,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華為公有雲Cloud BU有其特殊性,

這不是一個華為傳統的產品線組織,而是類似於業界公有雲運營的端到端組織。

其次,華為明確提出,即使在公有雲市場,也將堅持一貫的邊界,即繼續聚焦ICT基礎設施。同時,2017年,華為首次將“生態”上升為戰略,形成“平臺+生態”雙輪驅動。此前一直強調的“聚焦”和“被集成”,將與“平臺+生態”一脈相承。

第三,為聚合更多生態夥伴,華為率先表達合作意願,將 “獨有”的能力向生態夥伴開放。

其實,不管是華為的軟體研發能力,還是其對“雲、管、端”協同的理解,都是華為較其他公有雲平臺的眾不同之處。華為將看家本領對外開放,既增加了夥伴與華為平臺的黏性,也促進了夥伴快速形成雲服務能力。2017年,華為將繼續保持高強度技術投入,打造開放、彈性、靈活、安全的雲平臺。

夥伴轉型,但不設定方向

當然,華為雲生態戰略已經確定,但仍將面臨極大挑戰。

根據預測,2017~2021年,中國IT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左右,而目前華為中國區企業業務年均增長率在35%~40%。看似超出市場均值的華麗數字,但背後也隱含著另一層含義:雖然華為現在活的很好,但不做雲,未來的市場增長速度將可能放緩。

此應為華為提出公有雲戰略的背景,而建立生態環境則是必然的實施路徑。對此,華為提出:不限定、不強制傳統管道向雲生態的轉型方向。以傳統分銷或集成管道為例,其可以根據企業的不同能力、不同意願,在雲生態環境中扮演,應用遷移合作夥伴、基礎架構運維服務合作夥伴,甚至售前諮詢服務合作夥伴。而頂級方案商或ISV即可以繼續成為應用開發合作夥伴,也可以是雲平臺的運營服務商。甚至其既可以是華為的夥伴,也可以是華為的甲方用戶。

當然,較為特殊的是,2017年,華為將發展10~20家同舟共濟型合作夥伴。此可以對比其他雲管道模式中的“使命級”合作夥伴。同舟共濟型合作夥伴將視基於華為雲的應用開發、應用遷移為核心業務,而華為也將在市場拓展、商務支持、聯合研發等方面予以戰略級支持。

由此可見,華為公有雲生態戰略是基於對合作夥伴價值的重新認識。任何低估合作夥伴能力的行為,任何依舊視生態夥伴為管道的行為,都是對華為自身發展的不負任。從管道到生態;從產品到平臺;從建設IT系統,到説明使用者實現數位化轉型。“生態”已經與“平臺”同為華為的核心競爭力,而生態夥伴更將成為華為業務的基礎動力。

《雲生態長沙宣言》

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雲化轉型,加快雲生態發展,根據“資源分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我們在長沙共同發表如下宣言:

我們將致力於構建哥斯大黎加式的生態體系,全力推動中國行業數位化轉型;

我們將共同搭建開放、彈性、靈活、安全的平臺,凝聚面向未來數位化轉型的共同體,共同實現客戶最終的商業成功;

我們將基於華為雲平臺,加強解決方案與增值服務的合作,更好地滿足行業客戶的需求;

我們將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降低行業雲化的難度和成本;

我們將以合作共用為理念,共同做大蛋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 THE END —

強 烈 推 薦

IT商務合作第一商圈

其可以根據企業的不同能力、不同意願,在雲生態環境中扮演,應用遷移合作夥伴、基礎架構運維服務合作夥伴,甚至售前諮詢服務合作夥伴。而頂級方案商或ISV即可以繼續成為應用開發合作夥伴,也可以是雲平臺的運營服務商。甚至其既可以是華為的夥伴,也可以是華為的甲方用戶。

當然,較為特殊的是,2017年,華為將發展10~20家同舟共濟型合作夥伴。此可以對比其他雲管道模式中的“使命級”合作夥伴。同舟共濟型合作夥伴將視基於華為雲的應用開發、應用遷移為核心業務,而華為也將在市場拓展、商務支持、聯合研發等方面予以戰略級支持。

由此可見,華為公有雲生態戰略是基於對合作夥伴價值的重新認識。任何低估合作夥伴能力的行為,任何依舊視生態夥伴為管道的行為,都是對華為自身發展的不負任。從管道到生態;從產品到平臺;從建設IT系統,到説明使用者實現數位化轉型。“生態”已經與“平臺”同為華為的核心競爭力,而生態夥伴更將成為華為業務的基礎動力。

《雲生態長沙宣言》

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雲化轉型,加快雲生態發展,根據“資源分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我們在長沙共同發表如下宣言:

我們將致力於構建哥斯大黎加式的生態體系,全力推動中國行業數位化轉型;

我們將共同搭建開放、彈性、靈活、安全的平臺,凝聚面向未來數位化轉型的共同體,共同實現客戶最終的商業成功;

我們將基於華為雲平臺,加強解決方案與增值服務的合作,更好地滿足行業客戶的需求;

我們將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降低行業雲化的難度和成本;

我們將以合作共用為理念,共同做大蛋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 THE END —

強 烈 推 薦

IT商務合作第一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