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全乾貨!今年兩會傳遞出哪些樓市信號?

住房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因此,每年兩會上關於住房的話題也成了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自2001年房地產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來,雖然關於房地產的政策的一直在變,

但關注的熱度卻在逐年增長。今年的兩會已接近尾聲,在此期間又傳遞出了哪些樓市信號?

焦點一: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此外,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同樣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要通過不斷完善金融措施、財稅措施、立法措施等,多管齊下,建立“支持住、抑制炒”的穩健的房地產的長效機制。

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為,

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多次強調建立長效機制,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主要是考慮到政策的連續性,以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決心。

對於政策的連續性,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認為,應建立長期的限價機制。許家印表示,現階段地方調控限價、限購、限貸措施中,對房企最行之有效的就是限價,但限價期限需延長。因在短期限價的背景下,房企認為短時間後限價將會取消,

進而大量拿地推升拿地價格,隨後推漲房價,但如果限價期限為十年或二十年,房企對價格預期會明確改變,便不會選擇高價拿地。

焦點二:三四線城去庫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房地產業要因城施策去庫存。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仍然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進城人員購房需求。”對此,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未來一年,全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政策依然會以寬鬆去庫存為主。

在金融環境方面,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要採取差別化的房地產信貸政策,對於一些房地產庫存過大的三四線城市,在信貸上也要給予考慮;對城市化過程中的剛性住房需求,應該給予信貸支援。

全國政協委員、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表示,為破解三四線城鎮樓市去庫存這一難題,建議應改變思路,著力將已經由開發商加杠杆可能形成的風險分散化,

由購房人和銀行與開發商分擔,使幾近停滯的現金流啟動,從而取得三贏的好結果。李曉林認為,銀行應積極配合與政府配合,加大對三四線城鎮買方貸款的支持力度,讓買房者能以不低於5%的首付款進入市場,再以同期居民存款利率作為房貸利率基準並適度適時從優放貸,最大限度吸引購房資金,通過加快開發商的解困步伐從而使銀行和政府的風險得以減緩乃至規避。

焦點三:增加住宅用地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曾表示,2017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土地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首先是建立分類調控制度,對土地進行“雙向調控”,即對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應,調整用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而對去庫存壓力大的三四線城市減少乃至暫停住宅用地供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意味著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後續依然會有積極供地的可能。嚴躍進分析稱,後續在供地方面,會采勸一大一斜的供地思路。大城市重點開拓郊區市場用地和市區存量用地開發,而小城市重點圍繞新興城區比如說高鐵新城積極供地。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增加住宅用地要注意“合理”二字。他認為,京滬深增加供地的難度很大。“未來樓市發展的主要方向依然是二線及部分三線城市,從土地供應角度看,核心城市增加土地供應難度大,這些區域的發展主要在輻射區,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周圍,及二線城市將是2017年樓市主要的活躍區域,將會合理增加土地供應。”

焦點四:棚戶區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保障”也將是房地產發展重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要持續進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國際經驗表明,房地產的“根”是土地財政。地方政府控制土地,通過賣地或開發來獲得收入。但在此過程,要明確地方政府需留出足夠土地財政收入,用以購置或控制一批房源,用較為平價的價格進行長期出租,支持本地經濟發展。

焦點五:房地產稅立法

房地產稅何時開徵可以說是此次全國兩會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表示,首先,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這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中列出來的,所以本屆人大常委會把制定房地產稅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當然這部法律涉及面比較廣,也牽涉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圍繞這個問題的討論是比較多的。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這一安排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大家普遍預期今年房地產稅法不會出臺。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房地產稅立法涉及方方面面,全社會對此事高度關注。它對社會利益調整、樓市都將產生影響。此外,他補充道,對於房地產稅怎麼征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星河灣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仔建議,房地產稅應謹慎推進,不能過於急躁,否則會有後遺症。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教授馮俏彬認為,到2020年左右才可能推出房地產稅。馮俏彬還表示,房地產稅不可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僅靠開徵房地產稅,房價不會應聲下落。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房地產稅不可能是萬能的,但是在各種選項群組合裡面,不用它是萬萬不能的。房地產稅對房價的影響一定存在,但更多是遏制肆無忌憚的炒作。但不要指望房地產稅出臺後,房價就應聲而落。

焦點六:產權問題

薑大明在回應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的續期問題時表示:“我們正在深入調查研究,並將積極提出相關法律安排建議。請大家放心,居民購買住房,其財產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國土資源部調控和監測司巡視員董祚繼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按照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理論,建立了城鎮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如今,儘管大多數住宅用地使用權還有二三十年才到期,但從穩定住宅產權預期從而穩定房價的角度看,明確續期的制度安排也到了需要決斷的時候了。

董祚繼還表示,綜合考慮我國社會制度和發展實際,有償續期和無償續期各有利弊,但總體上有償續期顯著優於無償續期。有償續期本質上是對土地公有制的維護,有利於國有土地出讓市場良性運行,有利於化解貧富分化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表示,“明確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的新法律法規不宜拖得太久,早出臺,人們早安心。產權保護是一件大事,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不光涉及‘安心’居住,更是關乎‘安心’生產、‘安心’經營。因為安心,農民們的積極性迸發出來了。”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今年的兩會議案中提到,在出於非公共利益的建設需要,可以使用農村集體土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農地和宅基地)進入市場。

焦點七:房地產市場走向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今年1-2月份乃至剛剛開始的3月,整個房地產市場還是比較平穩的,相信今年也會比較平穩。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房地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既要防範風險,也要保證老百姓基本住房需求。他指出,將來要在土地供應、法律、稅收、銀行信貸等方面綜合施策,相信房地產會平穩健康發展。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監黃韜認為,兩會為房地產市場帶來繼續平穩發展的信號,預計二手市場將會繼續合理、符合需求地穩步上漲,不會盲目上漲。

焦點三:增加住宅用地

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到,“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曾表示,2017年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土地制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首先是建立分類調控制度,對土地進行“雙向調控”,即對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應,調整用地結構,提高住宅用地比例,而對去庫存壓力大的三四線城市減少乃至暫停住宅用地供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意味著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後續依然會有積極供地的可能。嚴躍進分析稱,後續在供地方面,會采勸一大一斜的供地思路。大城市重點開拓郊區市場用地和市區存量用地開發,而小城市重點圍繞新興城區比如說高鐵新城積極供地。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增加住宅用地要注意“合理”二字。他認為,京滬深增加供地的難度很大。“未來樓市發展的主要方向依然是二線及部分三線城市,從土地供應角度看,核心城市增加土地供應難度大,這些區域的發展主要在輻射區,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周圍,及二線城市將是2017年樓市主要的活躍區域,將會合理增加土地供應。”

焦點四:棚戶區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保障”也將是房地產發展重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目前城鎮還有幾千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棚戶區,要持續進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繼續發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讓更多住房困難家庭告別棚戶區,讓廣大人民群眾在住有所居中創造新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國際經驗表明,房地產的“根”是土地財政。地方政府控制土地,通過賣地或開發來獲得收入。但在此過程,要明確地方政府需留出足夠土地財政收入,用以購置或控制一批房源,用較為平價的價格進行長期出租,支持本地經濟發展。

焦點五:房地產稅立法

房地產稅何時開徵可以說是此次全國兩會最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表示,首先,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這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中列出來的,所以本屆人大常委會把制定房地產稅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當然這部法律涉及面比較廣,也牽涉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圍繞這個問題的討論是比較多的。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這一安排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大家普遍預期今年房地產稅法不會出臺。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房地產稅立法涉及方方面面,全社會對此事高度關注。它對社會利益調整、樓市都將產生影響。此外,他補充道,對於房地產稅怎麼征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星河灣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仔建議,房地產稅應謹慎推進,不能過於急躁,否則會有後遺症。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教授馮俏彬認為,到2020年左右才可能推出房地產稅。馮俏彬還表示,房地產稅不可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僅靠開徵房地產稅,房價不會應聲下落。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房地產稅不可能是萬能的,但是在各種選項群組合裡面,不用它是萬萬不能的。房地產稅對房價的影響一定存在,但更多是遏制肆無忌憚的炒作。但不要指望房地產稅出臺後,房價就應聲而落。

焦點六:產權問題

薑大明在回應70年住宅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的續期問題時表示:“我們正在深入調查研究,並將積極提出相關法律安排建議。請大家放心,居民購買住房,其財產一定會受到法律的充分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國土資源部調控和監測司巡視員董祚繼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按照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的理論,建立了城鎮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如今,儘管大多數住宅用地使用權還有二三十年才到期,但從穩定住宅產權預期從而穩定房價的角度看,明確續期的制度安排也到了需要決斷的時候了。

董祚繼還表示,綜合考慮我國社會制度和發展實際,有償續期和無償續期各有利弊,但總體上有償續期顯著優於無償續期。有償續期本質上是對土地公有制的維護,有利於國有土地出讓市場良性運行,有利於化解貧富分化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甯表示,“明確土地使用權到期後的新法律法規不宜拖得太久,早出臺,人們早安心。產權保護是一件大事,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不光涉及‘安心’居住,更是關乎‘安心’生產、‘安心’經營。因為安心,農民們的積極性迸發出來了。”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在今年的兩會議案中提到,在出於非公共利益的建設需要,可以使用農村集體土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包括農地和宅基地)進入市場。

焦點七:房地產市場走向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今年1-2月份乃至剛剛開始的3月,整個房地產市場還是比較平穩的,相信今年也會比較平穩。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房地產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既要防範風險,也要保證老百姓基本住房需求。他指出,將來要在土地供應、法律、稅收、銀行信貸等方面綜合施策,相信房地產會平穩健康發展。

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監黃韜認為,兩會為房地產市場帶來繼續平穩發展的信號,預計二手市場將會繼續合理、符合需求地穩步上漲,不會盲目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