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利潤45倍于華為 狂賺449億的蘋果如何戰勝四海八荒?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智慧機市場總運營利潤為537億美元,其中蘋果的運營利潤為449億美元,占比高達79.2%。位居其後的三星電子的智慧手機業務運營利潤為83億美元,

占比為14.6%。

這第一名與第二名的差距如此之大,蘋果再次用利潤證明了自己手機行業“老大”的身份。

其實,這兩年,隨著華為、OV等國產手機廠商的掘起,蘋果接連被外界所唱衰,很多人都斷言,創新力越來越不足的蘋果,iPhone的市場需求會萎靡不振,2016年將是蘋果陷入業績最困難的壹年。

但如今,這話被實實的打臉了,即使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蘋果的佔有率不高,但依然是最賺錢的一家,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國外。

正所謂“眾口難調”,但是面對“四海八荒”的不同品味,蘋果都能一一滿足。那麼,蘋果可以橫掃全球,吸金449億秘訣在哪?

首先,先來談談兩大巨頭。

報告指出,三星在去年一整年的智慧手機銷量超出蘋果,但它的手機業務營業利潤仍只有83億美元。

在去年第四季度,由於三星大規模召回有缺陷的Galaxy Note 7,蘋果的iPhone銷量比三星整個系列的智慧手機銷量還要多。因此,拖三星後腿的還是它自己,怨不得別人。

現在再來看看我們國內的巨頭。

據悉,2016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位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電子、蘋果、華為、OPPO和Vivo。

第三、四、五名全都落在中國,也不難看出中國手機廠商的實力。

但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顯示,華為、OPPO及Vivo三家中國手機製造商去年在全球智慧手機利潤中的總占比尚不到5%,其中華為去年的智慧手機業務運營利潤為9.29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1.6%,OPPO占1.5%,Vivo占1.3%。

中國前五大智慧手機品牌向國內二三線城市投放的所有低端產品都廣受歡迎,這使得不斷有報告指出蘋果“失寵於”中國市場,

然而中國這五大品牌僅占了全球利潤的不到5%,而蘋果卻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奪取了絕大多數的利潤。

小米是中國第三大手機製造商,但它的盈利能力一直處於掙扎狀態。去年11月,小米前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在接受採訪時承認,公司“可以賣出100億部智慧手機,但仍有可能賺不到一分錢利潤。”此話指小米利用的是重複的收入流來賺錢。巴拉已經離開了小米公司。

與小米銷量相近的中興,它在去年本準備報告大約5億美元的利潤,然而由於違反美國制裁和隱瞞事實被迫支付8.92億美元的刑事罰款,因而最終報告了3.42億美元的虧損。

為什麼這兩年在國內廠商不斷攻佔市場,並且在取得極高的市場份額上,蘋果的利潤還那麼高呢?

有分析指出,最主要的原因,無疑是蘋果對供應鏈的掌控,在拉高售價與壓低生產成本之間做到了極致。

對比這幾年iPhone的發佈情況,iPhone一直保持平均成本約330美元左右,因而按照50%的毛利定價,所以銷售價格一直穩定在649美元上下。所以蘋果完全擁有了iPhone的定價權,並用來調節產品總毛利率,並維持毛利率45%到55%之間。

而反觀國內很多手機廠商,大多數廠商都陷入“價格戰”中無法自拔,力圖靠低價走量,但終因利潤太少,影響零部件供應商的生存。

此外,據消息稱,蘋果的Siri馬上要開始學說上海話了,一種只在上海和周邊地區使用的吳語方言。

由此也不能不說,蘋果在中國下的功夫很深。

對比這幾年iPhone的發佈情況,iPhone一直保持平均成本約330美元左右,因而按照50%的毛利定價,所以銷售價格一直穩定在649美元上下。所以蘋果完全擁有了iPhone的定價權,並用來調節產品總毛利率,並維持毛利率45%到55%之間。

而反觀國內很多手機廠商,大多數廠商都陷入“價格戰”中無法自拔,力圖靠低價走量,但終因利潤太少,影響零部件供應商的生存。

此外,據消息稱,蘋果的Siri馬上要開始學說上海話了,一種只在上海和周邊地區使用的吳語方言。

由此也不能不說,蘋果在中國下的功夫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