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裹腳的習俗是從啥時候開始的,裹完後的腳真的好看嗎?

裹腳也稱作纏足,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沿襲千年的陋習。具體做法就是把女孩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小巧的“三寸金蓮”。三寸金蓮在舊社會一度成為我國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古代女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裹腳,誰也沒個準確說法,一直是個謎。

關於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于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描述過纏足的痕跡。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生子啟。而塗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說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或說是雉精變的,但是她的腳沒有變好,就用布帛裹了起來。由於妲己受寵,宮中女子便紛紛學她,把腳裹起來。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不足以成為當時女子纏足的憑證。

纏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

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把玩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於是民間女子為了不被選入宮中(另一說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關於裹腳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暫時無法考究。現在能夠說清楚的就是這個腳是如何裹的,又是什麼時候廢止的?

裹腳,就是通過外力改變腳的形狀,引起軟組織攣縮。這個痛苦的過程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一千多年以來中國古代的萬千女性從小就要經受這樣的痛苦。

早在清朝中後期的太平天國,首先開始推行反裹腳,但最後未能成功。到了清朝末期,裹腳被當時的知識份子們,視為中國社會落後的象徵之一,並認為裹腳造成中國婦女的柔弱,進而影響到整個民族及國家的力量,因此開始推行反裹腳運動,並成立了許多反裹腳的組織。

裹腳的陋習真正的廢除,要歸功到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當時的民國臨時政府就頒佈過禁止婦女裹腳的法令。直到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先生下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裹腳。由此,中國沿襲千年的裹腳陋習開始慢慢從沿海大城市消失,並逐漸影響到內陸地區,一直到後來完全消失!

直到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先生下令內務部通飭各省勸禁裹腳。由此,中國沿襲千年的裹腳陋習開始慢慢從沿海大城市消失,並逐漸影響到內陸地區,一直到後來完全消失!